第五章 英美普通法罪
第一節 一般概述
回顧英美刑法的發展史,實體刑法多數情況下是以普通法開始的,只是后來才成為成文法規。因此,為了確定犯罪在英美現代刑法中的地位,就應當從普通法開始我們的研究工作。
英國和美國的法律起源于古老的普通法。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幾乎沒有成文法,一些制止私人之間決斗的習慣,逐漸成為人們公認的法律,進而發展成為普通法。英國刑法的歷史開始于威廉征服英國以后的最初幾個世紀里。當時,英國的立法機關不經常開會,法官在制定法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假如他們認為某種反社會行為應當認定為犯罪,盡管沒有法律規定,他們也可以視這種行為為犯罪。但是在20世紀,英國的議會定期開會,法院宣布新形式的反社會行為是犯罪的權力就不經常行使了,盡管這種權力依然存在。
美國獨立以后,沿用了英國的普通法罪。在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法院有權宣布某種不良行為是犯罪,具體分為幾種不同的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承認法院制定普遍法罪的權力,但是對待這種權力的限度有不同(美國部分州規定,制定新的普通法罪時,應當找出一個和這種特殊行為有關的早期英國判例)。在少數情況下,美國的部分州,包括聯邦司法機構,已經完全廢除了普通法罪?,F在,人們正朝著完全廢除普遍犯罪的方向努力,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就不應受到禁止和處罰。
20世紀英美兩國的實體刑法主要有幾種表現形式:(1)成為法規,這是最主要的法律;(2)行政機構根據立法機關賦予的權限,通過的一般性行政規則;(3)憲法里的某些刑法條文;(4)某些普通法罪。
研究英美刑法從普通法開始,但對于普通法的實質,英國人自己的定義也相當模糊,他們只是強調普通法是沒有任何成文記載的法律,反映了英國的法律意識和公正精神。1858年,美國紐約的一家地方法院在判決中指出:“英國的普通法是由圣賢發表的意見中,或者由古老的普遍的習慣中推演出來的,并且得到法院認可的一些原則的集合?!庇慕炭茣沧髁舜笾孪嗤慕忉專础捌胀ǚㄊ菄业墓爬戏?,是由習慣法所形成的并由法官在審理具體案件時所解釋的法律?!逼胀ǚㄗ钔怀龅奶攸c是,它不是由立法文件規定的法規總和,而是在司法實踐中,由英國最高司法機關——上訴法院和上議院的判例組成。
在英國歷史上,普通法和衡平法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由判例法來體現,因而普通法與判例法往往是通用的。但判例法并不等于普通法或衡平法,因為普通法和衡平法也可能轉化為制定法,判例法可能是對制定法的解釋和發展。判例法講究遵循先例原則,即刑事案件的判決,應以先前判例中所包含的法律原則和規則為根據。
就英國而論,遵從先例原則指以下四種情況:第一,上議院的判決對其他一切法院均有約束力。在1966年以前,對上議院本身也有約束力,只有國會的正式立法才能改變上議院的錯誤判決。但在1966年,上議院大法官改變了原來的立場,認為“過于硬性地服從前例可能在特定案件中導致不正義,并且不適當地限制了法律的發展”,因而規定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離開以前的判例。但實際上改變以前判例的例子很少,這和英國上議院的政治地位有關。第二,上訴法院的判決,對除上議院以外的所有法院,包括上訴法院本身,均有約束力。在阿爾弗雷·湯普森·丹寧(Alfred Thompson Denning,1899—1999)主持英國上訴法院期間,他曾多次表示,與上議院一樣,上訴法院也可以不受自己以前判決的約束,即可以推翻上訴法院以前的判決。但是這遭到多數法官的反對,他們認為上訴法院應當繼續受到它自己判決的約束。實踐中,英國上訴法院確曾推翻過自己以前的判決,但這些判決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確。第三,英國高等法院的判決,對下級法院有約束力,但對上訴法院其他法院法官和刑事法院法官并無絕對約束力,僅僅具有重要的說服力。[119]第四,下級法院的判例不能約束上級法院,這是一般的情況。但考慮到法的穩定性,上級法院也不愿輕易推翻下級法院的判決,即使判決有一些錯誤,也信賴它。這是因為法有溯及力,一旦產生新的判例,容易使社會陷入混亂,所以要格外謹慎。
在遵從先例的問題上,美國不像英國那樣嚴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和各州最高法院從未認為它們自己應受本院以前判決的約束,即可以推翻以前的判決。當然,為了保證法律的穩定性,美國最高法院并不輕易推翻以前的判例,但在涉及法律是否違憲的問題上,卻比較多地推翻以前的判例。因為美國憲法不輕易修改,只好由法院本身更正自己的憲法判例。
進入20世紀以后,英美兩國的法律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積極開展刑事立法活動,僅受普通法調整的犯罪就很少了,絕大多數犯罪行為都由法律予以規定。當代英國的成文法主要包括:
第一,英國上下兩院的法律?,F在英國的議會較之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上下兩院經常定期開會,討論和通過一些法令,這些法令是英國成文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國議會通過的法律非常龐雜,許多是同一名稱,要想正確地適用這些法令,必須區別清楚這些法令通過的年、月、日。英國議會雖然通過了許多單行的刑事法規,但對偽造罪、侵犯人身罪,卻始終沒有提出過統一的法令,1880年雖有人提出過議案,但未獲議會通過。
第二,具有刑法規范的行政法規。例如,《道路交通法》《特許證法》等。在普通法中不作為的犯罪很少,而行政法規中卻時常將不作為視為犯罪。例如,發現特殊類型的傳染病人,沒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就可以視為不作為犯罪。英國的行政法規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授權行政部門制定的某些法規;另一類是地方政府就某一問題而規定的條例,除行政法規之外,有些民事法規,例如破產法,也附帶刑事法規。
至于美國,成文法已成為定罪量刑的主要根據之一:
第一,參、眾兩院通過的有關刑事法律。美國國會承擔著制定法律的繁重任務,僅一年間,就可能制定150件以上的法律。各州的議會也有立法權。
第二,司法部門制定的法律。美國法院除監督政府之外,本身同時也有立法權。法院制定的條例在被立法機構修改之前一直有效,但立法機構的決定是最終決定并具有約束力。
第三,行政部門和機構所制定的規章條例,也具有法律效力和作用。隨著聯邦政府活動的大大增加,它所涉及日常生活的范圍越來越廣,規章條例也以創紀錄的速度增加。以《聯邦法典》這部登錄新規章條例的專書為例,近年來,每年都要新增加8萬多頁。雖然行政部門制定的規章條例現在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法院多年來一直拒絕承認建立在規章條例基礎上的法律,因為這等于國會放棄了它的立法權。
第四,各州的綜合性刑法典。美國自19世紀仿效法國,掀起法典編纂運動。目前各州均有自己的刑法典。
盡管英美兩國具有相當多的刑事立法,他們仍然是保留著普通法傳統的國家。主要理由是:第一,兩國都沒有適用于全國的統一刑法典,許多重要法規還是空白,刑事立法幾乎不涉及總則問題,許多問題要依賴于普通法規則;第二,法官在定罪量刑時,可以采用制定法,也可以采用判例法,制定法只有受到采納時,才能成為法律禁止和法律命令。例如,關于刑事責任的年齡問題,英國1969年通過的《青少年法》第4條規定為14歲,普通法則為10歲。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并未接受這一新的立法,仍以10歲作為承擔刑事責任的起點。這樣,成文法規定的責任年齡事實上等于沒有生效。
英國趨向于保留判例法,除了它的法律傳統以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使刑法變得極其靈活和方便,法官在司法實踐中擁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和空間,這對于維持社會秩序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