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梨園妙曲齊陽阿,衣冠優孟舞婆娑”——說優孟

唐玄宗封禪圖

清人梁清標《蕉林詩集·雨中聽梨園演黃孝子傳奇》一詩生動描述了優伶表演的藝術感染力與情感滲透力:“梨園妙曲齊陽阿,衣冠優孟舞婆娑。曲中哀怨一何多,四座聞之涕滂沱。”在我國古代戲曲史上,關于“梨園”一說始自唐玄宗,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擅譜佳曲,創設了著名的音樂教習與演出機構——梨園,故而一直以來被習慣地尊之為梨園之祖,后世亦通常以“梨園”指代戲曲行業。不過,若要論及中國戲曲演員真正的始祖,先驅者則并非唐玄宗或唐代眾多的梨園子弟,而要繼續上溯到更早以前,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優孟”才是公認的中國戲曲演員之始祖,“優孟衣冠”則是中國最早的戲曲裝扮。

《史記·滑稽列傳》書影

關于優孟的生平事跡,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中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優孟乃春秋時楚國優人,生活年代與楚莊王(公元前613—前590年在位)大致同時。優孟身高八尺,外形魁梧,儀表堂堂,而且滑稽調弄,機敏多智,常在談笑中施以諷諫。

司馬遷《史記》中記述了關于優孟的兩件典型事例:

《人馬圖》

其一是“楚莊王與馬”。說是楚莊王有一匹非常喜愛的馬,每日讓馬兒享受著食物充裕、安逸舒適的生活,結果由于肥胖過度得病而死。莊王心疼不已,要求臣下按照大夫的禮儀為馬裝殮埋葬。朝中官員自然對此議論紛紛,然而莊王一意孤行,宣布若反抗命令者罪可致死。聞知此事,優孟未正面勸阻,而以大哭進諫:“馬者,王之所愛也,堂堂楚國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之禮葬之。”聽及這番話,莊王幡然醒悟,明白了自己的想法過于荒唐,遂命人將馬交給了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以果眾人之腹。

其二是“孫叔敖復活”。楚相孫叔敖死后,其子貧窮潦倒,以砍柴為生。優孟得知后,便穿戴上孫叔敖生時的衣冠,模仿其言行舉止、音容笑貌,過了一年多,形容極為逼真。于是優孟前往拜見楚王,楚王驚其奇似,以為孫叔敖復活,遂邀請其出任楚相。優孟細細訴說了不能擔任楚相之理,道:“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此番話使楚王檢點了自己的過失,“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絕”。此即所謂的“優孟衣冠”。

在“楚莊王與馬”這一事件中,優孟表現出了過人的機敏與智慧,他采取“先順其所好,以攻其所弊”之欲揚先抑、欲擒故縱的諷諫策略,以夸張放大的說術,使楚莊王主動意識到所犯的錯誤,從而實現了規勸君王行事的目的。“孫叔敖復活”之例,更可見優孟為人之善良與執著,他對已故楚相之子加以援手,花費一年有余的時間充分準備,顯示出沉穩睿智的特點,“優孟衣冠”之典故也為后人廣為傳頌。這兩件典型事例的綜合,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優孟作為一名俳優伶人之勇擔道義、善良正直的優良品質。

其實準確說來,中國歷史上最早有姓名可考的優人并不是優孟,而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優施。《國語·晉語二》對優施事跡有所記載,講述了優施如何幫助晉獻公夫人驪姬設計謀害太子申生,從而掃清障礙,使驪姬親子奚齊繼位。既然優施早于優孟載名史冊,而且左近時代還有同樣擅長調笑滑稽的淳于髡等人,那么值得玩味的是,為何在后人眼里“優孟”會取代“優施”等而成為整個戲曲演員群體的始祖呢?原因至少有三:就聲名而言,楚國的優孟較晉國優施,名氣要大得多,傳播面較廣;就人格品質而言,優施為人邪惡陰逆,為世人鄙棄;優孟則善良正義,獲得了后代人的褒贊與頌揚;就后世戲曲演員來說,他們更愿意以優孟所顯現的“道義”作為其職業的道德價值標尺,從而獲得世人更多的理解和認可。

優孟崇尚正義、宣揚道德的精神內涵得到了大多數戲曲演員的承繼傳遞,其以幽默、滑稽、調笑的娛樂表演進行諷諫的形式更是被一代又一代優人們發揮得淋漓盡致,展示了優伶藝術的社會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干預現實的作用與意義,可概言為“優孟精神”。

女樂俑

古來優人諷諫之例多矣。如秦時侏儒優旃以一句“多縱禽獸于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史記·滑稽列傳》),勸阻了秦始皇擴筑宮廷苑囿的意圖;后唐敬新磨采取以退為進、正話反說的諷諫策略,通過責備縣官不應令百姓種莊稼而應空出稻田來供帝王馳騁狩獵,警示了莊宗若要治理好國家,就要關心百姓,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檢點(《新五代史·伶官傳》),由于該故事強烈的趣味性,元人周文質還曾據之編成雜劇《敬新磨戲諫唐莊宗》。與敬新磨相類,以巧妙說術來暗示諷諫君王之不體恤民情者,還有南唐優伶申漸高。南唐烈祖升元(937—943)時,申漸高曾任教坊部長官,某日,烈祖宴飲北苑,問于侍臣:“近郊下雨,而都城不雨,何故?”申漸高應聲道:“雨怕抽稅,不敢入京。”(《南唐書》)烈祖被引得哈哈大笑,遂下令除稅,減輕百姓負擔。

張揚“優孟精神”而敢于譏諷權貴的優伶在歷史上亦大有人在,明代宮廷優人阿丑就是其中的典型。阿丑乃明成化時的太監兼俳優,對時政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當時太監汪直頗得憲宗寵幸,勢傾朝野,欺橫霸道,文武百官對其所作所為敢怒而不敢言。一次,阿丑在宮中作戲,扮成一豪喝濫飲的醉漢尋釁謾罵,另一人假裝呵斥“某官來了”,“醉漢”濫罵如故,又喝道“皇帝來了”,“醉漢”仍不以為然,身邊一人突然喊“汪太監來了”,“醉漢”立即驚止,倉皇跪伏道左。旁邊一人問曰:“皇帝都不怕,為何獨獨怕汪太監呢?”“醉漢”則道:“我只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明書·宦官傳·阿丑傳》)阿丑的表演揭示汪直權勢顯赫、一手遮天的囂張,同時又暗示明憲宗如若再不及時制止汪直,國家將有危險。據說事后明憲宗意識到政權受威脅,逐漸疏遠冷落了汪直。

女樂俑

“優孟”們以特殊的身份與特有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參與著國家的政治生活,但人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其光鮮受寵、得行其愿的一面,事實上,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地位低下的優伶過問朝廷政治、諷諫擁有生殺大權的爵貴君王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步不穩,一語不慎,便會招來滅頂之災。阿丑的確以其過人的睿智與見識,機敏巧妙地表現了對帝王政權的忠誠維護,因此也得到后代士人的褒贊。可是誰又能知道,掌控朝野的汪直在得知此事后不曾陰謀報復并置阿丑于死地呢?對此并無相關的歷史記載,但就諸多淚痕點點、血跡斑斑的戲曲史料來說,因稍有觸問朝廷政治而付出寶貴生命的優伶并不少見。比如,雍正皇帝一次看戲,演出的是明代徐霖所作傳奇《繡襦記》中“鄭儋打子”一出,劇情講常州刺史鄭儋因兒子鄭元和淪為歌郎而一怒之下將其痛打幾死的故事。演員的表演、唱腔都很不錯,演出頗為成功,雍正帝亦龍顏大悅,下令賜食,而且還親自詢問了幾句。獲皇帝如此親近,戲中扮演常州知府鄭儋的演員受寵若驚,以致得意忘形,便隨口問了一聲:“今常州太守為誰?”結果這句極為普通的問話招來了雍正的勃然大怒:“汝優伶賤輩,何可擅問官守,其風實不可長。”于是,宴飲還未結束,這位演員就被拉至庭下活活打死了。(《嘯亭雜錄》)

由于“優孟”們的這種“諷諫精神”,卑微的優伶進入了史家的敘述視野,歷代官修正史大多有《伶官傳》來記載優伶們對時政的諷刺,但優伶們獲得史家的青睞也僅止于此,他們大量的生活內容和藝術創作則付之闕如,這是令人遺憾的。

自古以來,關于“優孟”的詩文數不勝數,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吟詠,如李益“巧為柔媚學優孟,儒衣嬉戲冠沐猿”(《漢宮少年行》),劉禹錫“謔浪容優孟,嬌憐許智瓊”(《歷陽書事七十四韻》),蘇軾“不如老優孟,談笑托諧美”(《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黃庭堅“豈以優孟為孫叔敖,虎賁似蔡中郎者耶”(《寫真自贊》),劉克莊“莫是散場優孟,又似下棚傀儡,脫了戲衫還”(《水調歌頭·八月上浣解印別同官席上賦》),蔣士銓“臺中奏伎出優孟,座上擊碟催壺觴”(《京師樂府詞·戲園》),等等。從所引諸多詩詞句中不難發現,優伶之滑稽調笑一直都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衣冠優孟的舞動中,文人們感受到了幽默、滑稽,體驗到了諧趣、輕松,同時也找到了逃避生活煩惱、去除塵世憂愁的好去處。由此就深層意義來說,“優孟”與“優孟衣冠”之于文人,其實暗喻了一種世事如戲、人生如夢的生存態度。與佛教之遁世、道教之化仙相對,入戲之于非佛非道者有著更多的含義,亦真亦幻的戲曲表演可以讓人體驗真實生活難以體驗的情感,可以讓人實現現存境遇未曾實現的理想,幾乎所有的愛與恨,戀與憎,無不可寄于三尺高臺。

明·馬軾《歸去來兮圖》(局部)

近代出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德珺如(1852—1925)的經歷頗為傳奇,也更具一種特殊的意味。這位出身權臣豪貴家族而最終“下海”的藝人于戲曲表演中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德珺如以工小生聞名,代表劇目有《轅門斬子》《羅成叫關》等。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

珺如為相國穆彰阿孫,以蔭生內用,嘗官某部主事,而其父與程長庚交甚摯。珺如既長,好與伶人游,唱青衫,歌反二簧,喉舌間,似奏笙簧細樂。及父卒,益放浪形骸,以客串為樂,遺產殆盡,各園主以其聲調之足以左右座客也,遂勸之搭班,于是為伶人矣。有叔曰薩廉,字檢齋,官至侍郎,止之曰:“優伶,賤業也。吾家何堪為此?”珺如曰:“吾日用至奢,叔能我助乎?倘能助我,將改業,如其未也,請許我自由。優亦營業之一,亦何嘗辱及先人哉?叔必令余棄優而仕,試問今日之官之心理之才識,超出伶人之上者能有幾人?與其為齷齪之官吏,毋寧為完全之伶人,貴賤非所計也。”

德珺如之所以拋棄功名,背叛家族,脫離權貴生活,選擇做“完全之伶人”,不僅僅出于他對戲曲藝術單純的熱愛,從史料中還可以看出他對衣冠優孟職業的認可、對優伶社會地位的肯定,以及對“優孟精神”懲惡揚善、正直超俗的贊揚。據說后來一友人還曾勸德珺如返家承襲爵位,他反問道:“我在舞臺上一身而兼帝王將相,威重一時,為何要回家?”友人提醒他:“這戲中的帝王將相可是假的。”而他反駁道:“那天下事還有什么是真的?”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只有深入洞察、領悟了人世的種種,才能發出如此動人深省的言論。

古人云:天地一梨園。整個世界的運轉變遷其實就像一個劇情豐富的連臺本大戲,不同時代不同膚色的人都在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還是康熙帝賜北京廣和樓戲園那副對聯寫得好:

日月燈,江海油,風雪鼓板,天地間一番戲場;

堯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凈,古今來許多角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繁峙县| 武山县| 板桥市| 库尔勒市| 苗栗市| 唐山市| 泽州县| 建湖县| 瓦房店市| 沾化县| 石狮市| 旬邑县| 隆昌县| 祁东县| 全椒县| 民权县| 赤峰市| 沿河| 南汇区| 乐安县| 余姚市| 佛坪县| 固始县| 梁河县| 千阳县| 腾冲县| 莆田市| 科技| 竹北市| 富锦市| 曲阳县| 揭西县| 章丘市| 阳朔县| 稻城县| 新乐市| 阿城市| 青阳县| 德令哈市|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