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法原論(上、下冊)
- 高鴻鈞
- 1446字
- 2019-11-29 15:17:37
四、法律與正義:程序的重要性
與大陸法相比,英美法更重視程序。在英國,正當法律程序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大憲章》時代。實際上,英國普通法的最初發展與令狀制訴訟形式密切相連。那時,當事人的實體權利要得到確認和保護,必須首先從大法官手里獲得令狀。這種令狀是啟動救濟程序的“官方證書”,救濟先于權利,無救濟則無權利,而無令狀則無救濟。簡言之,在英國法早期發展中,實體法隱藏在程序的縫隙中。[31]直到晚近,英國才頒布了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人權法案》。在美國,憲法中有兩個“正當程序”條款,即第五條和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它們分別指向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禁止它們未經“正當程序”剝奪公民個人、法人和社會組織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權。這兩個條款在美國憲法和其他法律的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正當程序的基本含義是程序公平、公開和公正,具體內容包括當事人不得在涉及自己的案件中作為法官,當事人有機會充分參與審判過程,審判中應兼聽雙方證詞,以及陪審審判、律師辯護和公開審判等原則。在英美法中,法律的制定、執行和適用中,涉及程序的瑕疵往往會導致實體內容無效。實際上,通過美國最高法院對它的解釋,許多實體價值得以確立,具體權利得以拓展。“正當程序”在美國曾被用于不同目的。在20世紀初期,聯邦最高法院和各種法院曾經以它為武器,宣布許多保護勞工權益的立法無效;而在20世紀后半葉,聯邦最高法院則運用它確立了隱私權等一些憲法性權利。[32]
在英美法中,程序的重要性也體現在庭審中所采用的對抗制程序。在訴訟法領域,英美法國家采取對抗制,而大陸法國家實行糾問制。這種差異由來已久,在刑事訴訟中尤其顯著。如果把這兩種刑事訴訟模式進行比較,人們就會發現,它們之間至少存有以下重要差異。首先,在英美,當事人在法官面前解決糾紛,被告及其律師與檢察官處于平等的地位;在歐陸,檢察官代表國家指控被告,具有優于被告的地位。其次,在英美訴訟中,法官處于消極地位,并不主動查明事實真相,而當事人處于積極的地位,控辯雙方通過“交叉詢問”來厘清案件事實,陪審團負責確定“事實真相”,法官只負責把相關的法律適用于該事實;在歐陸,法官處于積極地位,負責查明事實真相,例如,被告的“供認”和當事人之間確認的事實對于法官只有參考價值,法官可以超越它們,繼續調查事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最后,在英美,當事人之間的平等橫向關系反映了個人主義的法律文化;在歐陸,控辯雙方不平等的縱向關系反映了國家主義的法律文化。當然,當代大陸法的訴訟中開始引入對抗制的當事人主義因素。但與英美法相比,歐陸各國訴訟程序仍然具有濃重的職權主義色彩。
在對抗制訴訟中,當事人通過舉證和交叉詢問,積極地引導法庭認定事實真相,各方都通過律師不遺余力地舉證對自己有利的事實,而事實的確立要基于證據。為了使對抗制訴訟富有成效,確保法庭審判的純潔性、認定事實的精確性以及裁判事實的可接受性,證據法得到了充分發展。相比之下,英美證據法更有助于保障被告的基本權利。對抗制在人權保護上的優點之一是避免了對被告的刑訊逼供。在不實行對抗制的司法體制下,刑訊逼供則成為發現和確認“罪證”的法寶。
英美法的程序主義旨向不僅體現于訴訟程序領域,而且滲透到法律的各個領域,甚至越出了法律的界域,而遍布于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人們雖然對何為“正當”存有爭議,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大型復雜的當代多元社會,程序似乎成為超越形式—實質對立的有效途徑。實際上,羅爾斯的正義論、富勒的法律道德論以及哈貝馬斯的商談論,都具有明顯的程序主義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