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法原論(上、下冊)
- 高鴻鈞
- 2802字
- 2019-11-29 15:17:37
五、法律價值:重視個人、實用和經驗
英美法源于實踐,但后來發展出系統的法學理論,并形成了具有世界影響的學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古典自然法學、新自然法學、實證主義法學、社會學法學、現實主義法學、經濟分析法學以及批判法學。在這些思想和學說中,某些理論無疑來自歐陸的影響,但大多數理論都密切結合英美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反思法律事實與規范的關系,探討法律自治與他治的路徑,揭示法律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進而致力于對法律、法學和法治進行批判性重構與創造性超越。它們各有千秋,也各有缺陷;有些顯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有些只是曇花一現;在特定時段,它們各有自己的擁戴群體,都取得了部分成功。不同學派的多元互動,以及它們所內含的法學洞識和法律智慧,也許比它們的實際影響更重要。
英美法是一種多元價值綜合體,其中四種基本價值取向最為突出,即自由、個人、實用以及經驗。
自由在英美政治和法律中不僅是核心價值和主流話語,而且植根于深厚普通法的歷史傳統。[33]在思想史上,自然法學、實證主義法學以及經濟分析法學雖然各自的許多主張存有差異,但都把自由奉為核心價值。自然法學理論認為自由是最基本的自然權利,實證主義法學(例如哈特)主張法律具有自治性和確定性,也在于保護個人自由,至于從理性人預設出發對法律的經濟分析,其自由主義的意旨不言而喻。在憲政上,英美所實行的分權制衡體制和確保公民權利的機制,很大程度上在于防止政府侵害個人自由。在話語上,自由已經成為英美精英和大眾的“口頭禪”,諸如消極自由(negative freedom)與積極自由(positive freedom),信仰自由與表達自由,結社自由與游行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與免于恐懼的自由……一句話,“不自由,毋寧死”。在當代美國,自由意味著選擇的權利。據此,人們有權選擇姓名、食品、服裝以及發式,有權選擇朋友、愛人以及子女,有權選擇愛好、情趣以及信仰,有權選擇就業、失業以及流浪,有權選擇自己的性偏好和性伙伴,乃至有權選擇自己繼續生存還是結束生命。國家已經成為了“選擇的共和國”,而社會如同任由顧客選擇的超市。[34]
與歐陸法相比,英美法更重視個人。在英美法中,“單獨的個人是它許多重要學說的核心”[35]。例如,政治上的有限政府模式,背后就隱含著個人主義哲學;經濟領域自由市場模式下的財產法與合同法,也鼓勵個人自我決定并自我承擔風險;社會領域的公民社會,則體現了個人自愿結社和自主聯合的旨向。此外,英美的對抗制訴訟程序把當事人作為訴訟的中心,法官僅僅扮演消極角色,也體現了個人主義。在美國,19世紀所奉行的是功利型個人主義,經濟領域突出的是自由市場中的個人博弈,以求利益最大化;政治領域強調的是對政府的控權與限權,以求小政府、大社會的個人自治;道德領域彰顯的是自我控制和紀律約束,以求沉湎工作,抑制欲望,克制癖好,成功發達。美國當代流行的是表現型個人主義,重在自我表現而不是自我控制,追求偏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經濟領域的成功。生活的意義在于自己選擇,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塑造創造自己。[36]由此,權利變得更加主觀化、個性化和外在化,法律變得更加寬容、寬松,開明和開放。
與大陸法相比,英美法更重視經驗。首先,英美法的分類和結構不是源于某種邏輯,而是實踐發展的自然結果。財產法、合同法和侵權法的大部分概念、范疇和類別都是從古老的起始令狀中“生長”出來的,波洛克和梅特蘭曾經用有機體的隱喻來描述這些令狀制訴訟形式:“他們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奇遇,壽命或長或短……”[37]今天的英美法中仍然存有這種訴訟形式的影響。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梅特蘭才指出:“我們已經埋葬了訴訟形式,但它們依然從墳墓中統治著我們”。[38]其次,奉行遵循先例原則的判例法,運行和發展具有經驗主義的典型特色,與大陸法國家基于理性設計的法典法形成了鮮明對照。最后,如前所述,英美憲政的發展不是出于理性的設計,而是經驗積累的產物,例如,英國王權的削弱、議會至上原則的確立以及內閣責任制的產生,無不源于經驗;美國聯邦與州政府權限的界定及其調整、司法審查權的確立以及公民權利的漸進發展,也明顯帶有經驗主義的特色。此外,英美的學徒制法律教育、法律人的技藝氣質、陪審制的大眾直覺以及規定了眾多排除規則的證據法等,也都體現了經驗主義。正是在英美法特別重視經驗的意義上,霍姆斯才精辟地指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39]應該指出的是,英美法重視經驗,并非意味著無視邏輯和理性,而是意指,在經驗與邏輯和理性沖突時,為了實現特定目標和取得預期效果,英美法可以突破邏輯和超越理性。簡言之,英美法致力于從歷史之維建構現實,從效用之維保持活力,從技藝之維尋求個案公正,從行動之維產生變革力量。
大陸法中包含更多理想主義的追求,如社會公道、永久和平以及世界主義的博愛等。相比之下,英美法不關注宏大理論和宏偉理想,缺乏終極關懷,而是注重解決現實中的具體問題,因而凸顯出實用主義的特征。英國法的實用主義主要表現在重視經驗而非邏輯,救濟而非權利,先例而非原理,實踐而非學術。[40]相比之下,美國法的實用主義哲學基礎更深厚。在法律領域,實用主義在霍姆斯的法學理論和司法判決中已經初露端倪,在法律現實主義理論中得到了明確的體現,在波斯納的法理學中得到了系統闡發和拓展。此外,在當代美國法中流行的政策分析方法就是法律實用主義的實踐形態。在英國,自邊沁之后,實用主義主要表現為功利主義。在美國,實用主義涵括的范圍更廣。法律實用主義的主要特征是反形式主義,反本質主義,質疑法律的自主性,把法律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以及重視法律的功能和效果。[41]在英美法中,從散亂的法律概念、雜亂的法律分類以及零亂的法律體系,到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總統制,從財產法、合同法、侵權法以及公司法,到司法體制、律師制度以及訴訟程序和證據制度,都具有明顯的實用主義氣質。在實用主義的視野中,不但公法與私法、民法與商法的區分無關宏旨,甚至民事行為與刑事行為的界限也沒有必要嚴格劃定。因而在美國,某些民事行為可能具有懲罰性賠償的后果,而許多輕微的刑事犯罪則允許通過辯訴交易的方式予以解決。當然,在英美法發展的不同時期,實用主義的強弱程度頗為不同,例如在美國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期法律形式主義盛行之時,實用主義對于法律的影響很弱;在20世紀30年代新政之后和法律現實主義得勢之時,實用主義幾乎主宰了法律的發展方向。
英美法的上述價值取向,從一個角度看是優點,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能就是缺點。例如,強調自由有助于促進競爭和張揚個人權利,但可能加劇人際關系的不平等;張揚個人有助于個人自立、自決和自主,但可能不利于人際合作和互助;重視經驗有助于觀照常情和常識,但可能助長保守主義和反理智主義;注重實用有助于法律的靈活變通,但可能導致功利主義、機會主義和犬儒主義。我們也許會發現,上述價值取向之間彼此存在沖突,但這種沖突非但不妨礙英美法的存在和發展,反而為英美法適應不同情境提供了內在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