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多疑是從美化轉(zhuǎn)為丑化的關(guān)鍵

易中天從哪里講起的呢?從曹操剛剛出道不久,就殺了對他親厚的呂伯奢一家開始講起的。

易中天先生提出,歷史上曹操殺呂伯奢這事是有爭議的。《三國志》的原文是說:董卓專權(quán),天下大亂。董卓看中了曹操,提拔他,給他封了官,叫“驍騎校尉”,但是曹操很清醒,拿準(zhǔn)了董卓成不了氣候,老子偏偏不買賬,沒有去就任,改換了姓名,溜掉了。溜到一個地方,給人家抓住,有人認出就是曹操。出于對這個“天下雄俊”的尊敬,就把他給放了。把曹操當(dāng)成“天下雄俊”是孫盛的《雜記》里的話,可能因為太夸張,《三國志》把它省略了。曹魏王朝自己的《魏書》說,曹操和幾個死黨到“故人”即老朋友呂伯奢家去。此人不在,五個兒子在家,想抓曹操,在馬廄——大概是拉馬,準(zhǔn)備動手。他就先下手為強,把呂伯奢家?guī)讉€人殺了。易中天先生認為,如果按照這樣的記載的話,曹操干的事也不是太壞,至少是有防衛(wèi)性質(zhì)的。用今天的法律語言說,那是“防衛(wèi)過當(dāng)”——誤傷。易中天說,魏國的史官對開國的“太祖”,對自家的老爺子的丑事難免要回護一番,打埋伏的可能性很大。易先生并沒有回避與之相矛盾的歷史資源。在裴松之的注解里,還保留了一些不同的說法:《世語》里說,曹操逃出去了,經(jīng)過呂伯奢家里,正好呂伯奢出行了,有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非常有禮貌,款待他。但是,曹操有點心虛,他想我是一個逃犯,你怎么這樣來招待我,肯定有問題。他就先下手為強,把人家給殺了。這里就沒有“防衛(wèi)過當(dāng)”的問題了。(注: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上),中華書局,2005年,第4頁。)請大家注意,曹操這個人,當(dāng)時還是個好人,但有一個毛病:多疑。人家還沒動手,他就想“你太熱情了,太可疑”。按曹操的邏輯,你太熱情了就可疑;相反,如果你不熱情,就不可疑。這就透露出作者對曹操的批判了。碰到曹操這種人,真是好人做不得,越好越倒霉。這個批評是很嚴重的。另外一本書呢,《雜記》也說曹操殺人了,什么原因呢?呂伯奢的兒子好心招待他,他聽到廚房里有食器聲——鍋碗瓢盆之類的響聲。易中天就解釋了,鍋碗瓢盆之類的響聲之中,可能還有刀的聲音。究竟有沒有刀,我們就不去追究了。反正是曹操這個人多疑,與其你下手,不如我下手。把人家給殺了以后,發(fā)現(xiàn)搞錯了,心里有點“凄愴”,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易中天解釋說,曹操的意思是:現(xiàn)在我在這種情況下,走投無路了,別無選擇。該出手時不出手,等到你出手,我就沒命了。沒辦法,寧可我先對不起你,不能讓你對不起我。易中天先生說,曹操是自我排解、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但是,他還是有點“凄愴”,還不是天良喪盡,不是惡心透頂,還是有一點心理不安的吧,還是有一點點善心,雖然這點善心不能洗刷他的罪惡。

易中天說,可到了《三國演義》曹操就不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而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事情就大了:“寧我負人,勿人負我”是非常具體的,針對的范圍是幾口人,就事論事,沒有說到其他的事;而“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則是事情的普遍化,不是這一件事,而是所有的事情。這是他的人生觀、生活的準(zhǔn)則,從來如此,一貫如此,而且將來還如此,大言不慚,理直氣壯。這事情就可怕得多了,這個人的品質(zhì)就惡劣、歹毒多了。那就是個最大的奸賊了。(注:參閱易中天:《品三國》,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15頁。)易中天說,《三國演義》把曹操徹頭徹尾、從里到外地抹黑了。

易中天痛切地感到,文學(xué)藝術(shù)的力量是很大的,影響力是超過了歷史著作的。它用歷史的題材、歷史的人物寫小說,它的虛構(gòu)和真實混為一談,造成“虛虛實實”,或者半真半假。本來曹操的歷史記載并不一致,有一點“撲朔迷離”。有了《三國演義》就更加“曖昧”、更加稀里糊涂了。他感到更大的憂慮是什么呢?人家都不是先看《三國志》再看《三國演義》,有些人一輩子只看過《三國演義》,至死壓根兒就沒看過《三國志》,這造成了一種可怕的先入為主,到死也不知道曹操是個英雄,也不知道曹操是個可愛的奸雄。這是一個很令有歷史知識的人痛苦的事情。他當(dāng)然承認,文學(xué)形象、民間形象雖然不是事實,它的流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文學(xué)的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無中生有也能給人教益。他說,他要做的事情是,研究這種雖然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民間形象、文學(xué)形象那么流傳究竟是什么道理。這話是非常對的。

但是直到現(xiàn)在為止,我看到的《品三國》,他前面一件事做得非常好;后面一件事,明明是假的,為什么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這個道理他始終沒有真正地研究過。

正是因為這樣,我覺得,作為易中天的朋友或者“粉絲”,我應(yīng)該幫助他做一點事情。——我認為粉絲有兩種,一種是一味地跟著崇拜對象跑,像追“超女”一樣瘋個沒有完;第二種是奮發(fā)有為的,像易中天先生懷疑《三國演義》一樣,懷疑易中天先生的一些說法。懷疑和挑戰(zhàn)是科學(xué)發(fā)展的動力嘛,這是很古典的話了。易先生是根據(jù)歷史的精神來廓清《三國演義》的虛構(gòu)的。歷史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呢?就是真實。歷史是不能虛構(gòu)的:真的,才有歷史的科學(xué)價值;假的,就是造謠的、騙人的,就沒有價值。《三國演義》中那么多假的、虛構(gòu)的,對歷史來說,無價值。但是,價值準(zhǔn)則是很豐富多彩的,不僅僅有歷史科學(xué)的真的價值,虛構(gòu)的文學(xué)藝術(shù)也有它獨立的價值。這就是藝術(shù)價值,或者說得有學(xué)問一點——審美價值。《三國演義》的虛構(gòu)特別有天才,在當(dāng)時的中國文學(xué)、世界文學(xué)中是天下第一。

此話怎講?我也從易中天分析的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開始說起。

易先生說,《三國演義》的虛構(gòu)丑化了曹操,這個說法不完全對。《三國演義》的虛構(gòu),不僅僅是丑化曹操,而且還美化了曹操。《三國演義》不但寫曹操很清醒地拒絕了董卓的任命,還虛構(gòu)了:在中央大員因為董卓專權(quán),把皇帝當(dāng)傀儡,一個個只是痛哭流涕計無所出之時,他卻哈哈大笑起來,主動提出自己去行刺董卓,借來一把寶刀,趁董卓睡覺去干掉他。這不能不說是非常勇敢的,一個人單干,搞恐怖活動,絕對是個熱血青年吶!(笑聲)算得上是個憤青吧?(大笑聲)很可惜,他事前踩點不到家,沒考慮到董卓的床靠里面有面鏡子,他一舉刀,董卓就看到了,喝道:你干嘛?曹操很機智,就說:我得了一把寶刀,正要送給你。董卓可能反應(yīng)遲鈍,比較傻瓜:送給我?很好很好!曹操就此得以脫身。可董卓事后一想,不對啊,他事前沒有稟告,莫名其妙地送一把刀,他莫不是要殺我啊?和他的干兒子呂布一琢磨,醒悟過來了。在這之前董卓是非常相信曹操的,還送了他一匹好馬,曹操就騎上這匹馬,溜出城門去了。董卓再派人去追,哪里還追得到?再去抓他家屬,曹操早就把他家里人全部轉(zhuǎn)移了。在這里,《三國演義》不僅僅沒有丑化曹操,而且對曹操大大地美化了一下,這是一個有理想、奮不顧身的熱血青年,是個大大的義士啊!(反應(yīng)活躍)

后來,曹操溜到陳留縣給抓住了,縣長叫陳宮,請記住這個名字。《三國演義》又虛構(gòu)了曹操在死亡面前,大義凜然,英勇無畏,視死如歸。他慷慨激昂地宣言:姓曹的世食漢祿——祖祖輩輩都吃漢朝的俸祿,拿漢朝的薪水,現(xiàn)在國家如此危難,不想報國,與禽獸何異啊?也就是,不這樣做,就不是人了。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你們這幫小燕雀哪里知道我天鵝的志向啊!今事不成,乃天意也——今天我行刺董卓不成,是老天不幫忙,我有死而已!用上個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形容英雄的話來說,就是在死亡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啊。這時候的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英雄,“老子橫下一條心,今天就死在這了,完蛋就完蛋!”(笑聲)沒有想到,他這一副不要命的姿態(tài),反而把審判他的陳宮給感動了。感動到什么程度?這也是虛構(gòu)的,說:我這官也不當(dāng)了!身家性命、仕途前程,都不要了,咱哥們就一起遠走高飛吧。從文學(xué)手法來說,這叫做側(cè)面描寫,或者用傳統(tǒng)的說法叫做烘云托月,也就是寫曹操,卻用他在陳宮心理上引發(fā)的效果來表現(xiàn),把曹操大大地美化了一番。

從藝術(shù)上來說呢,這樣的虛構(gòu)好在哪里?好在寫他原來不是個壞人,是個好人,大大的好人,英勇無畏,慷慨赴義,后來卻變成了壞人、小人、奸人。《三國演義》的了不起,就在于表現(xiàn)了其間轉(zhuǎn)化的根源在這個人物的特殊心理。這個好人、義士,心理上有個毛病:多疑。原來的素材里也說他多疑,“以為屠己”,光憑食器用聲,把人家給殺了。那么《三國演義》虛構(gòu)得為什么更精彩呢?他這個多疑不是一般的多疑,而是一種可怕的多疑、罪惡的多疑。人家熱情招待我,我不但不感激,反而懷疑他的動機,我跟他無親無故,他干嘛要這么熱情呢?《三國演義》的精致,就在于加了一句話:聽到里邊在商量,要不要綁起來啊?這就增加了懷疑的程度。仍然不確定,綁什么呀?綁起來干什么啊?都不確定。而曹操卻斷定,肯定是要殺我了。這就揭示了曹操的心理的特點,根據(jù)極其薄弱,而結(jié)論卻十分、非常、絕對地肯定。然后告訴陳宮,陳宮這個時候也蠻崇拜曹操的,可能是曹操的“粉絲”——“曹迷”(笑聲),那就決定:干他娘的。兩個人一下子殺了人家八口。殺到廚房里一看,糟糕,原來是綁了一頭豬在那里!和曹操比,陳宮這個人的神經(jīng)比較正常:糟糕!老曹啊,我們懷疑錯了,殺錯好人了。兩個人就趕快溜。

以下的虛構(gòu)就更為冷峻,更為深邃了。二人碰到呂伯奢騎著驢,驢鞍上有酒瓶,手里拿著素菜和水果:賢侄啊,怎么不在我家里待著,我叫家里殺豬款待你啊!這就更加證明曹操當(dāng)時懷疑好人的錯誤了。曹操胡說了:我這避罪之人不敢在一個地方久留,趕快溜比較安全啊。呂伯奢走過去以后,曹操突然回過身來,說:呂老伯啊,你看那邊,來了個什么人哪?呂伯奢一回頭,曹操咔嚓一刀,把他給殺了。這時候陳宮就說了,剛才我們不知好人壞人,是誤殺,現(xiàn)在知道自己殺錯了人,現(xiàn)在殺人家好人,是“大不義也”!你要知道“義”在《三國演義》里是多么重要啊。為什么《三國演義》開頭就是“桃園三結(jié)義”?一個人要是不義是要被人不齒的。曹操怎么回答?《三國演義》就把文獻資料上的“寧我負人,勿人負我”變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個虛構(gòu),在藝術(shù)上是太精彩了。羅貫中虛構(gòu)了曹操性格邏輯的轉(zhuǎn)折點:多疑。正是這個心理要素,推動曹操從被防御到主動殺人,從奮不顧身的義士變成血腥的屠夫。羅貫中的深邃之處,不但在這里,而且在后來,每逢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多疑往往成為關(guān)鍵,成為曹操的性格核心。

懷疑之為懷疑,其特點是不確定,有多種可能性。懷疑他的動機是不是良好,有兩種可能,一是善良,一是安了壞心眼。但是,曹操聽到的是碗具聲,作為懷疑的動因,更帶有不確定性。就根據(jù)不確定的響動之聲,就斷定人家肯定要殺他。曹操懷疑的特點是幾個極點:1.根據(jù)極端薄弱,結(jié)論極端確定。2.確定對方有惡意,就不是一般的惡意(如告密之類),而是最極端的惡意。可以說,曹操的懷疑,是一種極惡疑。3.一般的疑,內(nèi)在心理是不確定的,行動就更不確定。漢語里,有“猶疑”、“遲疑”、“狐疑不決”這類詞匯,就說明行動是遲緩的。但是,曹操的疑,帶著迅速行動、果斷出手的特點。其多疑的邏輯是,由極疑變成極惡,由極惡變成極兇、極血腥,所謂窮兇極惡,此之謂也。

第一,極惡的出手,就造成更惡的后果:明知是錯殺了一家好人,不但不悔恨,反而把好心的家長呂伯奢本人也殺了。錯殺了,野蠻了,血腥了,以更錯、更野蠻、更血腥來保全自己。極端的多疑心理推動了連鎖的罪行,構(gòu)成了惡性循環(huán)邏輯。

第二,從誤殺到有意殺人本來是極其丑惡的,是極其罪惡的。但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卻成了公開宣稱的人生觀,大言不慚,理直氣壯,坦然自得。羅貫中對曹操的批判,當(dāng)然首先在不忠,但不忠不會引起后世讀者的厭惡,這樣的不“義”、無恥卻令人戰(zhàn)栗。

第三,可以想象,在《三國演義》的寫作過程中,“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完全是神來之筆、靈感的突發(fā)。這種情況,只有藝術(shù)達到高度成熟的時候才會遇到。把一個復(fù)雜人物的性格邏輯集中到一句話,概括為一句格言,成為豐富而復(fù)雜的性格的簡明綱領(lǐng),又成為家喻戶曉的日常話語,成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的共同名稱,這是高度的藝術(shù)成就的極致,何其芳先生的“典型共名”說的就是這個現(xiàn)象。《三國演義》的虛構(gòu)的天才之處,重點不在連續(xù)錯殺了好人,而在他殺錯了人是什么感覺。這個殺人犯,有什么樣的情感,有什么想法,這是歷史不一定要考究的;歷史從理性的角度看,無非就是一個殺人狂。但是,藝術(shù)要探索的是他殺人時的體驗。如果他是人,有起碼的人性、起碼的良知,起碼應(yīng)該感到后悔、痛苦,這是人性的及格水平;但是,他沒有。如果是偷偷地殺了人,沒有懺悔,也就罷了;曹操是在自己的朋友陳宮面前,也不感到羞恥。

易中天引毛宗崗的點評說,他雖然是小人,但是心口如一。易中天的結(jié)論是:“大家都裝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出了這話,至少,曹操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一個‘真小人’,不是‘偽君子’。”(注:易中天:《品三國》,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15頁。)把內(nèi)心的黑暗公開講了出來,做個公開的小人,總比口頭上不講,做起事情來卻和曹操一樣,要好一點。但我想,公開講出來是為了懺悔是一回事,而公開講出來引以為自豪,則是退化到動物性的本能上去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惡棍邏輯,我已經(jīng)無恥了,不要臉了,我不承認我是人了,你把我當(dāng)壞人、當(dāng)禽獸好了,把我當(dāng)狗好了,我就什么都不怕了。用某些流行的話語來說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誰。(聽眾大笑,鼓掌。)

《三國演義》虛構(gòu)的曹操形象的偉大成就就在于揭示了他的性格邏輯:從極疑到極惡,從極惡、極恥到無恥,無恥到理直氣壯。對無恥無畏的生命哲學(xué)作這樣的概括,把它滲透在虛構(gòu)的情節(jié)之中。

問題是,我們讀《三國演義》時,對這樣一個人,寡廉鮮恥的人、惡人、壞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享受著閱讀的快感,贊嘆這個藝術(shù)形象的精彩,一次閱讀還可能留下終生的藝術(shù)享受的記憶。

《三國演義》通過曹操,把人類靈魂中最黑暗的東西暴露了出來。但《三國演義》并不認為這樣的黑暗是極惡的人物才可能具有的,作者對人物洞察之深在于,他從一個慷慨赴義、視死如歸的熱血青年心靈深處,把這樣的黑暗挖掘了出來。這樣一個英雄人物,之所以變成一個血腥的小人,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內(nèi)部,由他心理的毛病——多疑引發(fā)了他靈魂中最黑暗的東西,就是極惡、極丑、極恥、無恥無畏的大暴露。

這樣的虛構(gòu)藝術(shù),真是偉大!

當(dāng)然,并不是所有虛構(gòu)的情節(jié)都是精彩的。偉大的虛構(gòu)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不偉大的虛構(gòu),經(jīng)歷了好幾百年的流傳,多少戲劇家、說書人、小說家的反復(fù)修改、對虛構(gòu)進行再虛構(gòu),經(jīng)過多次脫胎換骨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偉大。

在《三國演義》定型以前,有過一些版本在說書人中流傳,現(xiàn)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有一種是《全相三國志平話》。這個版本里有好多虛構(gòu),看起來很幼稚。比如說,《全相三國志平話》里講到諸葛亮奉了劉備的命令,到孫權(quán)和周瑜那里去說服他們跟根本沒什么部隊的劉備(只有一兩萬人吧)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就在會議廳里邊,曹操的來使到了,帶來一封信,叫孫權(quán)投降。這封信寫得水平也很低,根本沒有曹操的水平。你拉攏人家投降也寫得稍微客氣一點,也要有點誘惑力嘛。這個曹操寫的信怎么寫呢?你趕快投降,孫權(quán)!你不投降,“無智無慮”,不管你腦袋聰明不聰明,悉皆斬首——如果不投降,我一來就不客氣,通通的,死啦死啦的。(聽眾笑)孫權(quán)看了這封信,身為江東一霸(他的墳?zāi)咕驮谀銈兡暇餍⒘甑倪吷希瑓谴蟮勰梗@樣一個大帝啊、討虜將軍啊,看了這封水平很低的信,怎么樣?居然嚇得渾身流汗。流汗流多少呢?“衣濕數(shù)重”,把衣服都濕了幾層,這要有多少汗啊!(聽眾笑)我看肯定還有些其他的液體排泄物了。(聽眾大笑)這時諸葛亮在場,要知道諸葛亮也是個使者啊,一個高級代表,在人家的會議廳上,諸葛亮有什么權(quán)力,沒有啊,他要等待人家的決定。諸葛亮居然來了一個果斷的行動,怎么樣呢?居然就“結(jié)袍挽衣,提劍就階,殺了來使”。這哪里像諸葛亮嘛。這樣的虛構(gòu),這個諸葛亮完全是神經(jīng)質(zhì)了(聽眾笑),哪里有《隆中對》中那樣的戰(zhàn)略眼光,《空城計》中那種處變不驚的儒將風(fēng)度?后來《三國演義》寫舌戰(zhàn)群儒的時候,這一類的情節(jié)淘汰得無影無蹤,這一類虛構(gòu)水平太低了。

情節(jié)雖然是虛構(gòu)的,但是,虛構(gòu)并不是絕對自由的,它有個道理。如前所述,有些差勁的文藝理論講,情節(jié)是什么呢?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這是蘇聯(lián)季莫菲耶夫的《文學(xué)作品的形式》中來的一種非常陳舊的“理論”,是非常“菜”的陳腐的“理論”。可惜至今中學(xué)甚至大學(xué)的文學(xué)理論中還是這樣講。其實,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早就說過,順時間敘述只是故事,而不是情節(jié)。(注:福斯特:《小說面面觀》,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75—76頁。)只有在故事中,包含著因果關(guān)系,才是情節(jié)。例如,國王死了,皇后不久以后也死了,這是故事;國王死了,皇后因為悲傷過度而死,這就是情節(jié)了。其實,福斯特的因果說,還不夠深刻。關(guān)鍵在于這個因果有什么功能?什么樣的因果是好的?什么樣的因果是不精彩的?福斯特還是沒有揭示。根據(jù)我的研究,好的因果,一般來說,是把主人公從正常的生活軌道里打出來,讓他脫離正常的心理軌道,把埋藏在潛意識里的連人物自己也不知道的東西暴露出來。好的情節(jié)的功能就是從生活的非常規(guī)發(fā)現(xiàn)心理的非常態(tài)。(注:孫紹振:《文學(xué)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397—408頁。)以曹操為例,原來被提拔,一般的常規(guī)是:感恩戴德。而他卻去行刺提拔他的頂頭上司,差一點暴露,趕緊溜之乎。這就是打出常規(guī)的第一層次的心理。然后他到朋友家里,懷疑人家可能要殺自己,又把人家給殺了,這是第二次打出常規(guī),第二層次的心理;第三次打出常規(guī)是,在路上碰到好人的家長,然后他的第三重不正常的心態(tài)冒出來,又把好人給殺了。殺完了,朋友怪他,第四重的打出常規(guī),他把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講出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第四重的內(nèi)心奧秘。原來視死如歸、慷慨就義的英雄,變成了極壞、極惡、極無恥、無恥而無畏、心理黑暗的小人。

所以說,要會欣賞這個虛構(gòu),一般的虛構(gòu)我們留不下什么印象,可這樣的虛構(gòu),我們就被震撼了。

《三國演義》最后的執(zhí)筆者如果說是羅貫中的話,他在曹操的虛構(gòu)中表現(xiàn)出了天才,他把英雄打出了常規(guī),讓他的心態(tài)超出常態(tài),揭示了他的心理深層的缺陷會造成這么大的罪惡,而且把他的心理缺陷造成的極大罪惡最后歸結(jié)為一句話,成為他的人生觀,成為這個人的一種哲學(xué)。一讀,就像釘子一樣釘在腦袋里,因為它深邃地概括了一種心靈黑暗的密碼。

我搜過《四庫全書》的電子版,有24條與這句話相匹配,都是形容人的行為和思想極端自私無恥的。這個壞人壞到這種程度,太可惡、太可恨、太可恥了。確實是這樣的。從這個意義來說,另外一個人,周瑜也很成功,他也有一句話概括了他整個的生命、他的人生觀。(聽眾齊聲說:既生瑜,何生亮?)這也是虛構(gòu)的,沒有歷史根據(jù)的。這太深刻了。如果世界上有一個人,比我強,我就不活了。這多精彩呀!這個周瑜死了可能已經(jīng)近兩千年了,可是,他的這種妒忌,近距離的妒忌,他的這種對自己戰(zhàn)友的妒忌,還活在我們心里啊。羅貫中早在幾百年前,就看穿了今天的我們的心理。在藝術(shù)上達到這樣高度生動又有深邃概括力,是偉大成就的表現(xiàn)。例如,京戲《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阿Q正傳》中的“兒子打老子”;西方文學(xué)中哈姆雷特的“活著,還是死去,這是個問題”等等。

這個話正是曹操性格中最大的震撼源。對于文學(xué)來說,同樣是殺了好人,一個人非常難過、痛苦、懺悔、羞恥,痛不欲生,無面目見人。這當(dāng)然是惡的,但是,還不一定是丑的,因為有羞恥之心,就是還有人的感覺。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中的大學(xué)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他想檢驗一下自己能不能忍受殺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的痛苦,結(jié)果就是受不了,就去自首了。而另外一個人沒有痛苦,沒有后悔,沒有慚愧,怡然自得,公開夸耀,大言不慚,為自己的果斷、該出手時就出手感到挺滋潤、怪不錯的。這兩種人,從根本上是不一樣的。

于丹解讀《論語》,其核心價值觀念是仁義、道德理性,是善惡的問題。善的就是好人、君子;惡的是壞人、小人,是令人不齒的。《論語》曰:“無恥之恥,是恥矣。”又說:“知恥近乎勇。”這樣的人,無恥、不知恥,完全不是人,應(yīng)該是十分可鄙的、可恨的,但是,我們品三國,卻覺得曹操雖然是個奸雄,還是有可愛之處的。我們讀《三國演義》,很著迷,讀得津津有味,對這樣一個人,寡廉鮮恥的人、惡人、壞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享受著閱讀的快感。這是為什么呢?

歷史科學(xué)講究的是真和假,倫理價值講的是善和惡,文學(xué)藝術(shù)講的是美和丑。從歷史科學(xué)的角度來說,曹操這個藝術(shù)形象不是真人,而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從倫理觀念來說,曹操這個人物不是善人,而是惡人;但是從文學(xué)藝術(shù)的角度來說,曹操這個人物卻是一個很豐富、很復(fù)雜的人,是一個不朽的審美形象。為什么呢?因為它把丑惡的人物的內(nèi)心、他的生存狀態(tài)、他隱秘的自我感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人,不但是惡的,而且是丑的。我們說無私則無畏,在曹操那里是無恥則無畏。讀者之所以讀得津津有味,就是驚異于他良好的自我感覺,丑得很自豪,惡得很滋潤。丑惡得沒有丑惡的感覺,惡心得沒有惡心的感覺,這叫做審丑、審惡。這不是曹操一個人偶然的、孤立的精神病態(tài),而是讓我們想起了許多類似的人,可以說是人性中的一種黑暗。在《三國演義》以前甚至以后,還有沒有一個作家把人性的這種政治實用主義的邪惡表現(xiàn)得這樣深邃?閱讀曹操是集審美、審丑、審惡于一體的一種體驗,它讓讀者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人性。

懂得了這一點,才可能理解曹操形象的三昧。但是光有這一點,還不足以解釋幾百年來讀者欣賞《三國演義》的全部原因,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作者的虛構(gòu)不同于一般的虛構(gòu),不是詩的想象和虛構(gòu),而是小說的虛構(gòu)。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松原市| 洛南县| 承德市| 连城县| 金阳县| 女性| 玉山县| 古丈县| 黔南| 彩票| 特克斯县| 灵寿县| 马鞍山市| 潜江市| 九龙县| 江油市| 东源县| 光山县| 枞阳县| 桐城市| 托克托县| 鸡东县| 白城市| 万全县| 凤城市| 河西区| 色达县| 枣强县| 潼关县| 平南县| 营口市| 安丘市| 朝阳县| 泽普县| 自贡市| 龙泉市| 谷城县| 临安市| 吉木萨尔县|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