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壁畫
牛首山
石空寺
第二章 寧夏
絲綢之路的北線,從關中中部的長安臨皋(今西安市西北)出發(fā),在咸陽渡渭河,經(jīng)醴泉、奉天(乾縣)、永壽,沿涇河過彬縣、長武、甘肅的涇川、平?jīng)觥茉?,北上到寧夏的固原,越六盤山又經(jīng)海原,再經(jīng)靖遠、景泰、古浪到武威。寧夏中南部的靈州、固原一帶是古代長安北出與北方草原絲綢之路相銜接的重要通道,這條線路開辟于戰(zhàn)國,但是直到漢宣帝時期才全線貫通。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前期,由于這條線路距離較短,行走便捷,補給充分,因此成為關中通往河西走廊的主干道。
唐中葉從以前古都長安或洛陽至涼州(武威)通往西域各國的東段北道交通線,沿涇河支流頡河、茹河、清水河、莧麻河等流域,有多條錯綜復雜的線路穿行固原、中衛(wèi)地區(qū)。唐末五代時,由于固原先后被吐蕃、黨項族占據(jù),這條傳統(tǒng)的中西交通線才被迫中斷。一直到了元朝時期,北路慢慢荒廢,人們開辟了一條跨越六盤山的新道路,但寧夏仍然屬于商旅的必經(jīng)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