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初級聆聽指南

《尼伯龍根的指環》即將登陸北京,這個消息無論如何都要比諸如紫禁城的《圖蘭多》或《歌劇魅影》上海現身等演藝事件轟動得多,也要刺激得多,難度當然也大得多。從7月的消息發布,到10月下旬的正式上演,這段時間里,《指環》將是中國音樂界的核心話題,對這樣一次劃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怎樣討論,怎樣熱炒,恐怕都不為過。一個城市,一間歌劇院,一旦上演了《指環》,從此便有了“曾經滄海難為水”或“一覽眾山小”之謂嘆了。
北京國際音樂節請來的是德國紐倫堡國家歌劇院的制作,其中不乏當紅明星如弗朗茨、烏德洛夫和斯圖德爾等,指揮也較負盛名,是法國人菲利佩·奧古安。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日漸升溫的“《指環》熱”當中,坐到每年夏天的拜羅伊特節日劇院里等同做夢,即便能作為“千分之一”的觀眾進入保利劇院恐亦非易事。眼見社會各界名流都開始為輿論所動,為能躋身《指環》觀眾行列而蠢蠢欲動的時候,我對自己能否混進10月下旬的觀眾席,說實話心里一點底兒都沒有。我們能夠保證擁有的權利是聽唱片,在《指環》的唱片版本面前,我們是奢侈者,奢侈到連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都不放到眼里的程度。
我們可以聽最好的錄音室版本,音響效果鏗鏘明亮,將瓦格納音樂中的氣勢發揮得淋漓盡致,聽起來要啥有啥,回腸蕩氣。我的第一選擇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在1967—1970年間的錄音。卡拉揚追求的是一種終極的完美,他以他的審美和對瓦格納的理解,幾乎將那個時代最優秀的瓦格納歌手網羅殆盡,而且很少有過氣或年齡大的明星,從而使他的合作者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產生出一以貫之的連續演出效果。布倫希爾德分別由克麗斯萍和黛爾娜什演唱,齊格弗里德分別由杰西·托馬斯和布利奧特演唱,沃坦分別由菲舍-迪斯考和斯圖亞特(他還演唱了岡特)演唱,雅諾薇茨演唱齊格琳德和古特魯妮,其他如維克爾斯的齊格蒙德,塔爾維拉的法索爾特與洪丁,里德布什的法夫納與哈根,凱萊曼的阿爾伯里希、施托爾茨的迷魅等,都是不可能再現的超級豪華組合。這個陣容可不僅僅是一個錄音室的概念,他們先是在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演過數輪,贏得壓倒性的喝彩之后才決定錄音的。當這個班底演出之際,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制作人恐怕不無羨慕或嫉妒之意吧?
費時近十年錄制的索爾蒂版同樣勝在“發燒”的錄音方面,演員陣容同樣強大,但其中處于衰退期的也不少,所以盡管版本名氣比卡拉揚的要大,但整體感上要略遜一籌。不過如果重點聽上幾個著名片斷,還是非常過癮,比如“女武神出騎”、“黎明和齊格弗里德的萊茵之旅”、“齊格弗里德的葬禮進行曲”等。當然,具有傳奇色彩的瓦格納歌手弗拉克絲塔、尼爾森、溫德加森、奈德林格、斯旺霍姆和弗利克的聲音,論穩定而不失真的錄音,就一定要在此見識一下。
聆聽《指環》最不可錯過的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現場錄音,而往往這樣的錄音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遺憾。最近一次得到拜羅伊特授權發行的錄音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布萊茲指揮的“百年紀念版”,即所謂“世紀《指環》”。這個版本在錄音方面問題不大,布萊茲所追求的獨特音色和速度都得到完美體現。歌手方面因正當青黃不接之時,所以大多差強人意,不過比起今天的拜羅伊特還是好多了。格溫妮絲·瓊絲演唱的布倫希爾德至少在容貌和氣質上是難得一見的,她的嗓子有點怪,但關鍵處的沖擊力非常有保證。曼弗雷德·榮格演唱的齊格弗里德年輕英俊,嗓音洪亮,充滿青春朝氣,只是不太會用嗓子,莽撞有余,修飾不足。其他像霍夫曼的齊格蒙德、阿爾特梅耶的齊格琳德恐怕都是視覺勝于聽覺,正好這個版本的DVD剛剛上市,價格甚至比CD還便宜,那么就買來看吧。對法國社會主義者導演帕特里斯·顯若的舞臺理念不適應不要緊,正好可以慢慢體會,直到完全熟悉《指環》。
最經典的拜羅伊特版是伯姆1967年的錄音,主要角色的扮演者與索爾蒂版大致相同,但狀態要好得多。妮爾森和溫德加森巔峰期已過,但仍能保持成熟的完美性和逼人的華貴氣度。詹姆斯·慶演唱的齊格蒙德英雄氣概令人折服,變化豐富的表情和對音量控制的老到,不愧有“第一齊格蒙德”之譽。演唱沃坦的亞當正值盛年,其結實厚重的嗓音和十分考究的德語發音,無不體現出眾神之主的威儀和份量。
如果想見證瓦格納歌手薈萃的黃金時代,或者不如說見證拜羅伊特的巔峰輝煌,1953年的克勞斯版和1956年的克納佩爾茨布什版都有聆聽與收藏的必要。因為年代離得較近,兩個版本中許多重要歌手是一致的,比如漢斯·霍特的沃坦、瓦爾奈的布倫希爾德、溫德加森的齊格弗里德、格倫德爾的洪丁與哈根、庫恩的迷魅、奈德林格的阿爾伯里希等。在我的心目中,雖然兩者錄音都稍嫌古舊,略有失真,但我卻對1953年的克勞斯版更加偏愛。我總覺得克勞斯指揮的樂隊更有激情,更能展現音樂連綿不斷的感覺,而且他很講究細節,樂隊很少出錯。另外也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他的版本里,齊格蒙德是偉大的雷蒙·維內演唱的,這是多么珍貴的時刻啊。相比之下,1956年的拜羅伊特居然讓唱齊格弗里德的溫德加森客串齊格蒙德實在有點草率,當時的溫德加森還不很成熟,不至于就通吃《指環》的男高音吧。
比較吊詭的是,克勞斯版的唯一軟肋恰恰是溫德加森唱的齊格弗里德,而他經過三年多的歷練,到1956年在克納的指揮下已經進步明顯,完全令人刮目相看,這又正是1956年克納版在市場影響力方面勝過1953年克勞斯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