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莫扎特《安魂曲》的文獻錄音

也許是時代背景確實在這場演出中打下烙印,我聽到的是無比的莊嚴肅穆,神情也是無比的黯淡惆悵,合唱成為主體,它把整個速度給降了下來,樂隊成為附屬,以沉重的腳步相伴。

所謂文獻錄音,一般包含兩種含義,即歷史演出的記錄和年代較早的老錄音。我記得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唱片店里見過許多第一種意義的《安魂曲》錄音,比如維克多·德·薩巴塔指揮意大利廣播交響樂團1939年的演出。在德·薩巴塔的年代,《安魂曲》是少有參考樣本的,盡管今天我們知道在他之前已經(jīng)有弗里茨·布什和布魯諾·瓦爾特的演出記錄下來,但我還是認為德·薩巴塔的演出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和原生性。他的速度中庸而均衡,基本上回避了作品的戲劇性傾向。錄音效果上,合唱的聲音比較強,信號飽滿充分,但樂隊的聲音基本被淹沒,不過個別管弦樂突出段落還是呈現(xiàn)出很寬廣的氣息,德·薩巴塔的音樂性從來都令人贊嘆。四位歌手是意大利人,歌喉很迷人,特別是男低音伊塔羅·塔約,聲音堅實而清秀,一句“神奇號角響徹四方”威嚴肅穆,表情生動極了。其實我更喜歡男高音費盧奇奧·塔里亞維尼,他的如哭訴般的歌唱好像莫扎特的到場,遺憾的是他的聲音也因此而不穩(wěn)定,許多地方都在顫抖。

就我目前所見,布魯諾·瓦爾特共有三個版本的錄音,最早的是1937年6月29日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實況,這是瓦爾特在戰(zhàn)前歐洲最后的演出記錄,也是我聽到的演出年代最早的莫扎特《安魂曲》錄音,很可能還是該曲歷史錄音中最有價值的。也許是時代背景確實在這場演出中打下烙印,我聽到的是無比的莊嚴肅穆,神情也是無比的黯淡惆悵,合唱成為主體,它把整個速度給降了下來,樂隊成為附屬,以沉重的腳步相伴。獨唱者除安東·德莫塔還比較年輕之外,其他三位無不是那個時代的所謂“殿堂級”人物:女高音伊麗莎白·舒曼,女中音吉爾斯汀·托爾伯格,男低音亞歷山大·基普尼斯。

1956年是莫扎特誕生二百周年,瓦爾特有兩個傳奇錄音傳世,已經(jīng)很難判斷它們哪個更優(yōu)秀。3月在紐約卡內(nèi)基大廳的錄音也許聲響效果更清晰一些,瓦爾特的指揮更投入,更深情,樂隊與合唱部分也更細膩動人,“落淚之日”和“犧牲”輕柔得幾近靜謐,“主耶穌”的于無聲處、由遠而近的力度遞增處理洋溢著樸素的真情。女高音伊爾姆嘉德·西弗麗德、女中音簡妮·托蕾爾和男高音利奧波德·西莫涅都是演唱莫扎特的權(quán)威,特別是西弗麗德和西莫涅傳達出的是真正的維也納莫扎特之聲,“求主垂憐”和“降福經(jīng)”中那高貴而單純的聲音描繪的正是莫扎特所看到的天堂場景。

同年7月26日在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的演出有當世無匹的強大陣容,五十余年前的“莫扎特年”使最偉大的莫扎特藝術(shù)家聚集在薩爾茨堡。戰(zhàn)后第一次重返薩爾茨堡的瓦爾特對音樂節(jié)以及維也納愛樂樂團都有很深的感情,這使得他將這次演出發(fā)展成為一種對莫扎特的自由幻想。年近八旬的瓦爾特的浪漫主義風格通過樂隊與合唱隊的戲劇性刻畫及飽滿的精神氣概得到充分展現(xiàn),悲劇性反倒明顯降低了。以演唱唐·喬瓦尼名聞當世的切薩雷·謝佩聲音無比優(yōu)美,迪拉-卡薩和德莫塔的聲音更是令聽者一秒鐘都不想錯過。激情洋溢的節(jié)奏,舒展寬廣的旋律,溫暖的氣氛,瓦爾特老人的款款深情,所有這些都成就了這個具有珍貴價值的“歷史錄音”。

早夭的音樂天才圭多·康泰里留下一個1950年9月9日在愛丁堡音樂節(jié)的廣播錄音,從演奏風格和音響效果的感覺上,它像是更早的錄音。康泰利之所以能夠在生前贏得如此特殊的名聲在這次演出中有充分反映,他是懂得莫扎特的,所以他把“落淚之日”前的部分演繹得小心翼翼,惶恐落寞,而將蘇斯梅爾完成的部分渲染得歡欣壯麗,顧盼生姿。他塑造的音樂一如既往的干凈利索,有緊張度又有朝氣,疾徐起伏深具法度,處處洋溢著引人入勝的魅力。從多方因素看,這個版本都不是可有可無的,后來的朱利尼、阿巴多、巴倫波伊姆的演繹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蹤跡。泰芭爾迪和謝佩當時雖然年輕,卻唱出了很真摯的情感,他們的聲音和以后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基本沒有刻意修飾的痕跡。

魯?shù)婪颉た吓?955年在柏林某教堂指揮演奏的《安魂曲》曾經(jīng)是我很長一段時間的搜求目標,這個《安魂曲》乍一聽來平淡無奇,但隨著音樂的逐漸展開,情緒的凝聚,一股急劇燃燒的熱力撲面而來。即使在情感的力量完全爆發(fā)的時刻,樂隊也沒有失去控制,始終保持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和有序的節(jié)拍,可以說是最從容不迫的風格,風格之下蘊含的卻是滾動不息的如潮涌般的向前力量。四位獨唱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演唱狀態(tài)奇佳,每個人都達到了最高水準,伊麗莎白·格呂梅爾的柔情,瑪爾嘉·霍夫根的端莊穩(wěn)定,戈特洛伯·弗里克的從容,還有我所知甚少的男高音赫爾穆特·克萊伯斯純凈高亢的嗓音都是這個錄音值得一聽再聽的理由。

也許老一輩大師都能做到一種絕對的穩(wěn)定,赫爾曼·舍爾欣1958年6月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隊在維也納音樂廳的錄音以一種非常徐緩的速度更加從容地向前推進,全曲共用時六十三分鐘,屬于最慢的版本之一。舍爾欣的能量在于他把所有時代、所有風格的作品都歸統(tǒng)于他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是浪漫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的有機結(jié)合,結(jié)構(gòu)龐大,音響厚重,細節(jié)突出。在“神奇的號角響徹四方”段落,四位歌手同樣將速度徹底放慢,呈現(xiàn)出來的特殊效果令人稱奇。非常自然飽和的錄音為舍爾欣的特性提供了巨大支持,我把它看作是歷史上第一個莫扎特《安魂曲》的“發(fā)燒”錄音,這個“發(fā)燒”的意思就是“保真度”極高,在那個年代也屬鳳毛麟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阜宁县| 奈曼旗| 海盐县| 临夏市| 大宁县| 南江县| 礼泉县| 乌什县| 高雄县| 安吉县| 溧水县| 温州市| 新邵县| 泰安市| 久治县| 应城市| 莱芜市| 镇赉县| 滦平县| 天镇县| 镶黄旗| 抚远县| 菏泽市| 盐山县| 理塘县| 舒城县| 宽城| 东阳市| 商洛市| 富阳市| 新建县| 洞口县| 库车县| 云霄县| 嘉义县| 盱眙县| 贞丰县| 梨树县| 宁远县|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