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
- 王中江
- 1115字
- 2019-11-29 15:02:33
余論
根據(jù)以上的討論,最后附帶說一下《鬼神之明》的學派歸屬問題。整理者曹錦炎氏認為,此篇是《墨子》佚文,記述墨子同他的弟子或他人的‘對話’,體裁是一種“對話體”。(注:參閱曹錦炎氏整理的《鬼神之明》,見馬承源氏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07、308頁。)與此看法類似,淺野裕一氏將之定為‘墨家’文獻,更進而認為它是《明鬼》‘上篇’或‘中篇’的一部分。(注:參閱淺野裕一氏的《上博楚簡〈鬼神之明〉與〈墨子〉明鬼論》,見哈佛燕京學社與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在武漢大學召開的“新出楚簡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2006年,武漢),第74—75頁。)丁四新氏不同意曹錦炎氏的看法,認為它不可能是墨子及其弟子的作品。(注:參閱丁四新氏的《論楚簡〈鬼神〉篇的鬼神觀及其學派歸屬》,載郭齊勇氏主編的《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第400—408頁。)有一點非常清楚,《鬼神之明》的鬼神觀與墨子不同,曹錦炎氏也指出了這一點。我們前面已經(jīng)反復指出,墨子對‘天志’和‘鬼神’的信仰是絕對的,他沒有任何的猶豫不決和動搖之處。墨子重建天志和鬼神信仰,直接受到的挑戰(zhàn)是“無鬼論”和“鬼神不明論”,他在《明鬼》等其他地方,竭力論證和證明的就是鬼神的絕對實有、絕對英明和絕對權(quán)威。《鬼神之明》雖然不完全否定鬼神的實有和英明,但認為鬼神“有所不明”,顯然將墨子的絕對鬼神論“相對化”了,自然同墨子之間形成了一道鴻溝。只是,由于《鬼神之明》的問題、背景和思想資源,看得出來都與《墨子》和墨家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它應(yīng)該是作為墨子鬼神學說的修正者和改革者而出現(xiàn)的,大體上可以算作是墨家的一個旁支或更疏離于墨子的‘別墨’。墨子創(chuàng)立的墨家是戰(zhàn)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學派之一,墨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眾多。只是墨子后學的許多文獻都失傳了,無法窺其復雜的譜系和支流。在墨家中,墨子和巨子有很高的感召力和權(quán)威,墨子的學說自然會為許多弟子所接受和傳承,但也不可能完全同墨子一致。《韓非子·顯學》說墨子之后“墨分為三”,這三派取舍就各不相同(這三派在時間上距離墨子已經(jīng)較遠了),雖然他們都聲稱是‘真墨’。在鬼神觀上,墨子的弟子纏子和隨巢子,雖然承繼了其師的立場,但也有跌鼻、曹公子和長時間游學墨子門下的不知名者,懷疑其師的鬼神之明論,《鬼神之明》也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思想,作者很可能是墨子的再傳弟子。這篇文獻從立論到論證再到結(jié)論,既簡明扼要又觀點鮮明,后面自問自答,最后以感嘆結(jié)束,沒有同墨子或其他人對話的跡象,看起來是完整的一篇,當是“廣義墨家”的一篇佚文,很難說是現(xiàn)存《墨子》的佚文,更不可能是《明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