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錄鬼簿》中的有關記載
元代劇作家鐘嗣成所作《錄鬼簿》(注: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二冊所收的合校本(1959),以及書前之《提要》,第87—101頁。)雖然僅以后來的形式留存下來,但書上有作者1330年的原序。《錄鬼簿》諸版本中可代表1345年后修訂版的楝亭本(注:為曹寅于1706年刊行。見上引書,第91—92頁。),于論及劇作家“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于世者”一節,有一條提及陸顯之所寫的故事(注:同上書,第1—6頁。)。而于一般用以正式介紹劇作家履歷的地方,有如此字樣:“有好兒趙正話本”。另有明初劇作家賈仲明增補的《錄鬼簿》中(注:同上書,第96—98頁。賈序之日期為1422年。),題“有好兒趙正話”,略一“本”字。(注:同上書,第202頁,注586。)但這種省略并不特別重要,因“話”本身意即“故事”。(注:例見《警世通言》二十九卷結尾。《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詩話”一詞亦可資比較。但“話”在題目內是最后一個單字或在題目之后時不在此例。)此一鈔本也包含有賈仲明所作的一首挽詞,其中一行曰:“編好兒趙正鉆空。”(注:見合校本,第202頁,注589。)
當然,趙正是《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的主角,此為1620年代前期出版的《古今小說》(注:吳曉鈴于《漢學》第二輯(1949),第454頁中已提及這一點。)三十六卷的正文。這大概與十六世紀中葉的《寶文堂書目》中所指的《趙正侯興》為同一本。(注:見《晁氏寶文堂書目,外一種》(1957),第110頁。寶文堂系由晁瑮與其子晁東吳所經營。子卒于1554年,父死于1560年。見《明人傳奇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6)卷一,第446—447頁。由此推知該目錄代表約至1560年的藏書情形。由于目錄寫定日期尚不能確立,上面的推測也就不十分肯定。)莫非現存的這個故事即鐘嗣成與賈仲明所熟知者?
至少我們所談論者似乎為同一個小說人物。羅燁的《醉翁談錄》(可能成書于元代)記載說書人“也說趙正激惱京師”。這句話明顯地提示出現存故事的部分內容。(注:參見下文第四節。)至于故事中趙正鉆空亦屬事實。正如Jaroslav Prusek所指出的,此乃指其完成其最大妙計而言。(注:The Origins and the Authors of the Hua-pen(Prague,1967),p.46.)另一方面,這故事并未提及趙正是“好兒”,同時鉆空與竊寶并非故事之高潮,它們只是三言兩語被帶過,絕非令人難忘的情節。趙正故事既為說書人所樂道,而且可能為口傳文學中講述趙正及其同謀的一系列故事中之一部分(注:此事實可由現存故事的“連合布局”結構中得到一些證明。見Hanan,“Early Chinese Short Story”,pp.183-189.),則其他寫定的版本并非不可能存在。晚近的學術研究使我們注意到某些戲劇作品是否真為某些劇作家所作的問題(注:嚴敦易《元劇斟疑》(1960)中先后舉了很多例子。),因此我們未能非常肯定地接受陸顯之為《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作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