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者的夏天不好過
我來了一周,這才發現,這段時間內,王大夫接待的病人,幾乎都是陰虛者。難道,陰虛這種體質的人,比其他體質的人數要多很多?
王大夫聽完我的質疑,問我:“你有沒有聽過‘夏天無病三分虛’這樣一句話?”
我搖搖頭。
王大夫說:“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陽氣盛,則傷陰。就像植物在夏天生長得要快一些一樣,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在夏季也較為亢奮,會消耗大量能量和營養物質,體液當然也會損耗很多。所以人在夏天容易有食欲不振、胸悶腹滿、呼吸不順、精神委靡、昏昏欲睡、身體消瘦、四肢無力、低熱等癥狀。很多體質虛弱的人就害怕夏天這樣,所以干脆稱呼夏天為‘苦夏’。”
聽到這里,我接口道:“嗯,這個我知道。我在一些養生書里看到過‘苦夏’這個詞。當時還挺有感觸呢,因為有時候我也害怕過夏天,不僅僅是因為天氣太熱了,還有就是人沒精神,晚上睡又睡不好。”
王大夫開玩笑道:“你該不是也陰虛吧?”
我急忙否定:“我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我才沒有病!”
王大夫則笑說:“又諱疾忌醫了不是?不過苦夏不是一種病,有人把它稱為‘一種器質性病變’,也就是說,它是由于氣溫高、濕度大等氣候因素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引發的癥狀。用我們中醫的話說,這是一種由陰虛生內熱而引起不適癥狀,服用一些藥物并注意飲食就可以了。”
我問:“吃什么藥才能對付這種‘苦夏’呢?”
王大夫回答說:“六味地黃丸就可以,不過藥并不是什么好東西,有事沒事不要亂吃藥,你待會兒去找找我那個小本子,應該有這方面的介紹。”
他又繼續說:“不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面對‘苦夏’,只有那些陰分不足、體質較差、營養不良或者勞累過度的老人、孩子及女人,才可能會出現‘苦夏’癥狀。”
我一邊查找《王診記事》,一邊回應他:“就這人也不少呢,想不到人體也有季節病。”
王大夫笑道:“是啊,‘虛為夏病之本’,說得一點也不錯,所以人們說秋冬是滋補的最好季節,就是補充一下夏天的損耗啊。”
我終于在《王診記事》上找到了與苦夏有關的內容,總共有兩篇,摘錄如下:
疰夏
9月3日
一女士跑過來問我:“我的孩子兩歲了,就是不肯吃東西,身體手心還會發燙,晚上睡覺也不好好睡,而且后腦勺的頭發有脫發現象。聽我媽說,這應該是疰夏癥吧。孩子已經兩天不吃東西了,我很急,請問這好治嗎?”
疰夏是一種季節性疾病,也叫苦夏,是炎熱的夏季常見病,主要源于天氣的暑熱和體質的虛弱,損傷脾胃元氣,耗傷陰津所致。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胸悶腹滿、呼吸不順、精神委靡、昏昏欲睡、身體消瘦、四肢無力、低熱等癥狀。
疰夏以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和婦女發病較多。6個月~3歲的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及汗液排泄功能較成人差,也很容易患疰夏癥。
疰夏癥以預防為主。古人預防疰夏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這一時段防止疰夏的習俗較多,如上海人有立夏那天吃茶葉蛋的風俗。第二階段則從夏至開始,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風俗,如胡樸安在《儀征歲時記》中描述:“夏至節,人家研豌豆粉、攔蔗霜為糕,饋送親戚,雜以桃杏花紅各果品,謂食之不疰夏。”
“苦夏”養生
9月7日
進入夏季后,由于氣候原因和身體素質的因素,一般腎陽虛衰者會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并伴有低熱、體重減輕等現象,民間稱之為“苦夏”。“苦夏”其實并不是病,而是由于氣候原因引起的身體不適。擺脫“苦夏”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保健與調理。
首先從心理上戰勝自己。“苦夏”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苦”。所謂心靜自然涼,古代養生就提倡“調息靜心,常如兆雪在心”,即以恬靜的心理狀態度過酷暑的季節。
然后就是飲食調理。易患“苦夏”的人一般以陰虛、陽虛兩種體質為主,所以在飲食上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補,攝入新鮮的蔬果、豆制品及瘦肉、魚和蛋等,既可保持人體對鈉、鉀的需要,又保證了對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需要,從而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功能。
再就是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由于夏季天氣濕熱,晝長夜短,人們很難保證有高質量的睡眠,而高質量的睡眠對于緩解苦夏非常重要。所以除了養成良好的起居規律外,還要注重午睡。中午短暫的小憩不但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的心情。苦夏癥狀嚴重者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這對于減輕苦夏癥狀有良好療效。

消夏圖 元 劉貫道
夏季注意睡眠,特別是午睡。高質量的午睡對緩解疰夏非常的重要。中國人很早就認識了這一點。
陰虛內熱者的四季保養
春
春季陽氣升發,陰虛內熱者往往虛火上升,而且北方春季干燥,更容易患口腔潰瘍、失眠、目赤等癥狀。宜服用三才封髓丹。
三才封髓丹含人參、天冬、熟地、黃柏、砂仁、甘草。可瀉火堅陰,固精封髓。用于陰虛火旺、相火妄動、擾動精室之癥。

夏
夏季陽氣極盛,是陰虛者最痛苦的一個季節,此時應少動,避免烈日暴曬,不可出汗太多,要保證充足睡眠。
可多吃西瓜、酸梅湯等加以緩解,也可服用西洋參、生脈飲等藥物,或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B。

秋
秋季是陰虛體質者的養生重點,需注意肺、腎的養生,因為二者都是體內陰水之源。宜出游,多呼吸新鮮空氣。
多吃滋潤食物,如沙參、麥冬、百合、梨、柿子、玉蘭、甲魚、蕎麥、銀耳、蓮子等。

冬
冬季陰盛,是陰虛體質者最喜歡的一個季節,但冬季干燥,要注意多喝水,并加強對皮膚的保養。
少吃辛溫香燥之品,尤其是麻辣火鍋,陰虛體質者本來火旺,再吃這些無疑是火上澆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