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穴位大療效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1865字
- 2021-03-26 17:47:18
009 牙疼
按摩列缺、液門,還你好牙口
牙痛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
專家診斷
◆ 癥狀簡介
牙痛大多由牙齦炎和牙周炎、齲齒(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中醫認為牙痛是由于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牙齦炎是常見的牙周組織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齒受到牙齒周圍食物殘渣、細菌等物結成的軟質的牙垢和硬質的牙石所致的長期刺激,及不正確的刷牙習慣、維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一)齲齒:初齲一般無癥狀,如齲洞變大而深時,可出現進食時牙痛,吃甜食或過冷、過熱的食物時疼痛加重。這時可先用防酸止痛牙膏,溫水刷牙,必要時用民間驗方止痛,但有效的治療方法應是填補齲洞。
(二)牙髓炎:多是由于深齲未補致牙髓感染,或化學藥物、溫度刺激引起,其疼痛為自發性、陣發性劇痛,可有冷、熱刺激痛和叩痛。這種牙痛的應急處理,可用芬必得300毫克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間驗方止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用牙砧磨開牙髓腔進行牙髓治療。
(三)牙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擴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圍組織發炎。表現為持續性牙痛。患牙有伸長感,觸、壓痛明顯,不能咬食物。這時可服消炎止痛藥,如先鋒霉素四號0.5克,一日3次;滅滴靈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并吃軟食。也可用民間驗方應急止痛。待消炎后再進行根管治療。
(四)牙外傷:如意外摔倒、碰傷或吃飯時咬到沙粒等致牙折或牙裂開,引起牙痛。可先服消炎、止痛藥,也可用民間驗方止痛。有條件者應到口腔科處理。
◆ 中西療法
(一)若是深齲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疼痛。可用鑷子針頭或縫衣針挑去蛀牙洞內食物殘渣,放入蘸有牙痛水、十滴水或清涼油的小棉球。如仍不能止痛,可在局部麻醉或針刺合谷下,用一注射針頭對準蛀牙洞較薄弱處用力刺穿髓腔頂,再放止痛棉球。
(二)若是根尖周炎、牙周炎,視病情可加用牛黃解毒丸、銀黃片、解毒消炎丸等,或用磺胺藥、青霉素。
(三)如牙周炎反復發作,松動較大,宜拔牙。

經穴療法
◆ 特效穴位 列缺穴 液門穴
列缺穴:兩只手的拇指張開,左右兩手的虎口接合成交叉形。右手食指壓在左手的橈骨莖狀突起的上部,食指尖到達的地方,用食指的指腹揉按,或者用食指的指甲尖掐按,會有酸痛或酥麻的感覺。先左手后右手,每次各揉(掐)按1~3分鐘。
液門穴:正坐,伸手曲肘,朝著自己的胸前,手掌心向下;輕輕握拳,用另外一只手輕輕扶住小指側的掌心處,大拇指彎曲,用指尖或者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酸脹的感覺。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兩側穴位各掐按一次,每次掐按1~3分鐘。
◆ 追加穴位 內庭穴 少海穴 合谷穴
內庭穴:正坐屈膝,把腳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把對側手的四指放在腳掌底部,托著腳,手的大拇指放在腳背,彎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壓揉按內庭穴,有脹痛的感覺。早晚各揉按一次,先左后右,每次揉按1~3分鐘。
少海穴:正坐、抬手,手肘略屈,手掌向上,用一只手輕握另一只手的肘尖、四指在外,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壓內肘尖的內下側、橫紋內側端的凹陷處,有酸痛感,用同樣的方法按壓另一側穴位。每天早晚左右兩穴各按壓一次,每次按壓1~3分鐘。
合谷穴:一只手輕握空拳,拇指和食指彎曲,兩指的指尖輕觸、立拳;另一只手掌輕輕握在拳頭外,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有酸痛脹感;分別按壓左右兩手,每次各按1~3分鐘。
特效1:列缺穴
功能主治

標準取穴

◇ 配伍治病
感冒、咳嗽、頭痛:配風池、風門
咽喉疼痛:配照海
功用:宣肺理氣、利咽寬胸、通經活絡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特效2:液門穴
功能主治

標準取穴

◇ 配伍治病
喉痛:液門配魚際
功用:降濁升清,清熱瀉火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追加1:內庭穴
屬足陽明胃經穴位。此穴對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有特效。此外,對流鼻血、口歪、咽喉腫痛、胃痛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足背腫痛等癥,都有很好的保健調理作用。
標準取穴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 這些癥狀也有效
◎ 風疹
◎ 流鼻血
◎ 便秘
◎ 急性腸炎
◎ 咽喉腫痛
追加2:少海穴
屬手少陰心經穴位,具有寧神、通絡之效能,主治神經衰弱、頭痛目眩、心痛、牙痛、肋間神經痛。對于前臂麻木、肘關節痛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健忘等病癥,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用。
標準取穴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 這些癥狀也有效
◎ 神經衰弱
◎ 神經痛
◎ 心痛
◎ 健忘
追加3:合谷穴
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此穴是全身反應最大的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除對于牙齒、眼、喉科有卓著功效外,對于止喘及療瘡也具有特殊療效。
標準取穴

◇ 這些癥狀也有效
◎ 頭痛
◎ 神經衰弱
◎ 高血壓
◎ 鼻炎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