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常用診療術

常用診療技術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目的在于提高人們的臨床基本技能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技能。

1 人工呼吸

人類的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鐘以上,生命就有危險;若超過10分鐘,就很難挽救了。所以,當發現一個人出現心跳、呼吸不規則或停止時,采取人工呼吸是分秒必爭的重要急救措施。人工呼吸包括三種方法:

(1)口對口吹氣法:這也是最簡便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同時還可進行心臟按壓,適用于各種呼吸停止、肋骨折斷或伴有心跳停止的病人。

使病人仰臥,并使頭部盡量后仰,張開其口,蓋上手帕或數層紗布,用手捏緊病人鼻孔,對準其口用力吹氣。病人胸部擴張起來后,停止吹氣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縮回去。一般成人5秒一次,孩童4秒一次,幼兒3秒一次,反復進行,直到病人呼吸恢復為止。

(2)仰臥壓胸法:此法適用于一般窒息病人,不適宜胸部外傷者或同時需做心臟按摩者。具體操作如下:

令病人仰臥,背下墊一枕頭或衣服。急救者面對病人,兩腿分開,跪騎在病人大腿兩側,兩手平放在病人胸部兩側乳頭之下,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四指自然向上向外伸開,借上半身的體重用力壓迫病人胸部擠出肺內空氣。然后,急救者身體后仰,除去壓力,病人胸部依其彈性自然擴張,空氣進入肺內,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鐘16~20次。

(3)俯臥壓背法:適用于溺水及觸電者,可使水向外流出,舌也不致阻塞咽喉,但此法影響心臟按壓的進行。

使病人俯臥,一臂前屈,頭部偏向一側,枕于臂上,以保證呼吸道通暢。腹部用枕頭墊高。急救者跪伏在病人大腿兩側,面向頭部,兩臂伸直,兩手平放在病人背部,拇指靠近脊柱,四指向外緊貼肋骨,身體前傾,以體重壓迫病人背部將肺內空氣擠出。然后,身體后仰,除去壓力,使胸部自然擴張,空氣進入肺內,如此重復操作,每分鐘16~20次。

緊急救助之人工呼吸

口對口吹氣法

使病人仰臥,并使頭部盡量后仰,張開其口,蓋上手帕或數層紗布,用手捏緊病人鼻孔,對準其口用力吹氣。病人胸部擴張起來后,停止吹氣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縮回去。

仰臥壓胸法

病人仰臥,急救者跪騎在病人大腿兩側,兩手平放在病人胸部兩側乳頭之下,用力壓迫病人胸部擠出肺內空氣。然后,急救者身體后仰,使胸部自然擴張,空氣進入肺內。

俯臥壓背法

使病人俯臥,腹部用枕頭墊高。急救者跪伏在病人大腿兩側,兩手放在病人背部,身體前傾,壓迫病人背部將肺內空氣擠出。然后,身體后仰,除去壓力,使胸部自然擴張,空氣進入肺內。


人工呼吸法的節奏

人工呼吸的節奏,一般成人5秒一次,孩童4秒一次,幼兒3秒一次,反復進行,直到病人呼吸恢復為止。


2 心臟按壓

心臟按壓若能起到預期的作用,病人膚色恢復正常,瞳孔縮小,頸動脈搏動可捫到,自發性呼吸恢復。具體操作如下:

先將病人平放于木板床上,頭部稍低。急救者站在病人一側,將一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下端,另一手覆于其上,借急救者上身的體重,向胸骨下端用力垂直壓,使其下陷3厘米左右,隨即放松,讓胸廓自行彈起。如此有節奏地壓擠,每分鐘60~80次。

在使用急救措施時,還要了解一些常識性的注意事項:

1.進行人工呼吸前應解開病人的褲帶、領扣及過緊的衣服;如舌頭后縮,應設法拉出,以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口腔內如有假牙、泥土、血塊黏液等物,應先取出。

2.對心跳和呼吸同時停止的病人,一定要同時進行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

3.在按壓的時候不宜用力過大過猛,避免傷肋骨或內臟。

4.在同時進行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時,要有耐心,堅持挽救病人,直至病人呼吸與心跳恢復正常時為止。

5.掌握死亡特征,這是進行挽救與否的前提。

死亡特征可分為絕對特征和非絕對特征兩類。

1.絕對特征:即病人確定已經死亡,無搶救希望。

(1)貓眼:用兩手指從兩側捏眼球,死人的瞳孔變成橢圓形或裂縫樣,稱為貓眼。活人的瞳孔捏后不變形。

(2)尸冷、尸僵和尸斑:

尸冷——死后身體溫度下降到與周圍環境相等。

尸僵——死后肌肉變硬和縮短,關節強直。

尸斑——死后血液沉積于身體下垂部位,該處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藍色斑塊。

2.非絕對特征:即病人還沒有真正死亡,還有生還的可能。

(1)呼吸停止:看不出呼吸運動,鼻孔無氣呼出,放輕而細的東西如棉絨等于鼻孔處不見擺動。冬天放鏡面于鼻孔處不見水汽等。

(2)心跳停止:摸不到脈搏、心尖搏動,聽不到心音。

(3)瞳孔散大,一切反射消失,用強光刺激不見瞳孔縮小,用棉絨、頭發等細物觸角膜時毫無反應。

上述這三項特征同時出現,才表示病人已經死亡。但對于溺水、觸電等死亡不久的病人,即使同現這三項非絕對特征,也不要輕易放棄,積極挽救一段時間病人還有生還的可能。

緊急救助之心臟按壓

心臟按壓法

①先將病人平放于木板床上,頭部稍低。②急救者站在病人一側,將一手的掌跟放在胸骨下端,另一手覆于其上。③借急救者上身的體重,向胸骨下端用力垂直加壓,使其下陷3厘米左右,隨即放松,讓胸廓自行彈起。


測量呼吸

檢查呼吸道是否暢通,將自己的臉頰靠近患者的口鼻,確認患者是否還有呼吸。

貓眼

用兩手指從兩側捏眼球,死人的瞳孔變成橢圓形或裂縫樣,稱為貓眼。活人的瞳孔捏后不變形。

“貓眼”狀態

正常狀態


3 測量體溫、脈搏和血壓

測量體溫

正常人的口腔溫度在36.3℃~37.2℃之間,腋下較口腔溫度低0.5℃,肛門溫度較口腔高0.5℃。體溫表因此分為口表與肛表兩種。但不論哪種儀器,每次測量體溫后均應將體溫表擦凈,將水銀甩到35℃以下,并浸泡于消毒液內備用。在測量體溫時,要根據各個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測量方法。

口腔內測量法:

將口表的水銀端斜放于病人舌下,令其緊閉口唇,牙不咬緊,5分鐘后取出看結果。若劇烈勞動后或剛吃過冷熱飲食者,約等15分鐘以后再用此法。昏迷者及小兒不宜采用口腔內測量法。

腋下測量法:

將體溫表置于腋窩深處,患者屈臂過胸,將體溫表夾緊,5分鐘后取出看結果。這種測量法因使用方便,目前一般常用此法。

肛門內測量法:

患者取屈膝側臥位,將肛表的水銀端涂上凡士林后,插入肛門約肛表的一半長,5分鐘后取出看結果。檢查時應把持肛表,以免脫落或折斷。注意此法適用于小兒、重癥及昏迷等病人。

測量脈搏

正常人的脈搏每分鐘60~100次,激動或勞動后可加快。一般老年人和幼兒脈搏跳動速度不同于正常人,前者稍慢,后者較快。

一、手腕把脈。二、頸動脈把脈。三、股動脈把脈。

測量血壓

測量血壓一般測量肱動脈。正常的肱動脈血壓,收縮壓在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60~90毫米汞柱。其中聽到第一個脈搏跳動聲響時汞柱所達到的刻度即為收縮壓;隨后搏動聲音繼續存在,并逐漸增大,至搏動聲音突然變弱、變調時,汞柱達到刻度即為舒張壓。血壓記錄用分數式,收縮壓為分子,舒張壓為分母。如120/80毫米汞柱,120為收縮壓,80為舒張壓。

測量方法如下:

(1)測量前,讓病人休息10分鐘以上。然后取坐位或平臥位,露出右上臂,伸直肘部,掌面向上,使手臂、心臟、汞柱的0點位于同一水平。(2)開放橡皮球頸部的氣門,將血壓計的袖帶內氣體驅盡,平整無折地纏于上臂中部,松緊適宜,袖帶下緣距肘窩2~3厘米,并將袖帶上的皮管連接于血壓計的皮管上。(3)于肘窩摸到肱動脈后,將聽診器頭部放上。(4)握住氣球,關閉氣門打氣,至動脈搏動音消失為止,普通為汞柱上升到160左右(高血壓患者應升至200以上),然后再慢慢開放氣門,讓汞柱緩緩下降。注意汞柱旁的刻度及脈搏跳動的聲音。

家庭常用測量術

測量體溫法

口腔內測量法

將口表的水銀端斜放于病人舌下,令其緊閉口唇,牙不咬緊,5分鐘后取出看結果。

腋下測量法

將體溫表置于腋窩深處,患者屈臂過胸,將體溫表夾緊,5分鐘后取出看結果。

測量脈博法

手腕把脈

讓病人的手掌自然攤開,平放在桌面上,醫生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排輕放在患者手腕的大拇指方向上(橈動脈)。

頸動脈把脈

用食指和中指輕放在喉結到耳際處的頸動脈上。

股動脈把脈

將食指和中指輕放在患者腿根(鼠蹊部位)上的股動脈上。

測量血壓應注意什么

(1)測量血壓應盡量一次聽準,連續反復測量,容易影響結果的正確性。

(2)在使用血壓計時,應放在平穩不振動的地方,打氣時不能打得過猛,用后排盡橡皮帶內的氣體,將袖帶卷好,放于盒內,然后關閉血壓計蓋。

4 眼鼻耳用藥法

眼鼻耳感染有其一般規律,亦有其特殊性,抗菌藥物的應用除口服及注射為全身用藥外,尚有各種局部用藥,如滴耳,滴鼻,鼻腔噴霧,鼻內涂搽油膏,口腔含片及氣霧吸入等。

眼部沖洗法

沖洗法用于結膜囊分泌增多或手術前清潔。

具體操作如下:

讓病人坐好,頭微向后仰,同時囑病人手持受水器,緊貼在頰部和鼻下相平的部位。醫生面對病人,用右手持洗眼壺沖洗眼瞼外部 (注意壺要適當抬高,不要碰到眼部),然后再用左手兩指分開眼瞼,令病人轉動眼球,沖洗結膜囊各部。沖洗后用棉球擦干眼外部皮膚。

眼藥用法

滴眼藥水:讓病人坐好,頭向后仰,眼向上看。醫生面對病人,用左手拇指將病人眼瞼輕輕向下牽引,并按上一棉球,另一手持眼藥水滴管,將藥水滴入下穹窿部,每次1~2滴。注意滴管不要碰到眼瞼,以免污染。然后囑病人閉眼,用棉球擦去溢出的藥水。

涂眼藥膏:讓病人坐好,頭向后仰,眼向上看。醫生面對病人,用左手拇指將病人眼瞼輕輕向下牽引,用玻璃棒的一端,蘸上眼藥膏少許,呈水平方向輕壓在下穹窿部,叫病人閉眼,同時輕輕轉動玻璃棒,并從水平方向抽出。然后用棉球按摩眼瞼數分鐘,使藥膏散布在結膜囊內。

鼻滴藥法

滴藥前讓病人排除鼻腔內分泌物,仰臥,頭突出床緣,向后仰,使外耳部開口與頦尖部聯線與地面垂直。或者使病人側臥,頭部突出床緣,頭下垂靠近下肩。每次滴藥3~5滴。為使藥液能均勻分布鼻腔內,滴藥后可讓病人頭部向兩側輕輕擺動。藥液滴入后隔數分鐘再坐起。

耳滴藥法

(1)滴耳藥的溫度不宜過涼,以免因冷刺激鼓膜或內耳,引起眩暈、惡心等反應。滴耳藥的加溫很簡單,只需將藥液滴在耳廓腔,使其沿外耳道壁緩慢流入耳底,藥液自會溫暖。切忌將滴藥直接滴到鼓膜上。

(2)滴藥方法:囑患者側臥或將頭倒向一側肩部,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牽引耳廓,拉直外耳道,將藥液滴入耳廓耳甲腔內,使藥液由此進入外耳道并沿外耳道壁流入耳道深部,捺壓耳屏數次即可。滴藥量一般每次2~4滴,每日4次。若病人自己滴藥,應以對側手指牽引耳廓,同側手指持滴藥管,按上述滴藥方法即可。

鼻藥、眼藥使用法則

眼沖洗姿勢

讓病人坐好,頭微向后仰,病人手持受水器,緊貼在頰部和鼻下相平的部位。醫生用右手持洗眼壺沖洗眼瞼外部,然后用左手兩指分開眼瞼,令病人轉動眼球,沖洗結膜囊各部。

點眼藥水法

病人頭向后仰,眼向上看。醫生用左手拇指將病人眼瞼輕輕向下牽引,并按上一棉球,另一手持眼藥水滴管,將藥水滴入下穹窿部,每次1~2滴。

涂眼藥膏法

病人頭向后仰,眼向上看。醫生用左手拇指將病人眼瞼輕輕向下牽引,用玻璃棒的一端,蘸上少許眼藥膏,呈水平方向輕壓在下穹窿部,叫病人閉眼,同時輕輕轉動玻璃棒,并從水平方向抽出。然后用棉球按摩眼瞼數分鐘,使藥膏散布在結膜囊內。

鼻滴藥法

病人仰臥,頭突出床緣,向后仰,使外耳部開口與頦尖部聯線與地面垂直。每次滴藥3~5滴。滴藥后可讓病人頭部向兩側輕輕擺動。藥液滴入后隔數分鐘再坐起。

5 注射與輸液常識

1.注射必備

注射器和針頭,75%酒精棉球,2%碘酒棉球,消毒鑷子,消毒鍋或針盆,橡皮帶,以上物品可酌情選用。

2.吸藥方法

以酒精棉球消毒安瓿頸部,鋸掉安瓿頭進行吸藥。如果是從橡皮密封的小瓶內吸藥,應先消毒其瓶蓋,在針筒內抽些空氣,再將針頭從瓶蓋中央垂直刺入小瓶內,將空氣打入,然后吸藥。

3.注射方法

(1)皮下注射:一般在上臂上部外側進針,避免在紅腫或疤痕部位注射。適用于需要迅速出現藥效和不宜或不能經口服藥時。

操作步驟:①將藥液吸取放妥,以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膚,待干。②左手拉緊皮膚,右手持針使與皮膚成30~40度斜角迅速刺入皮下,抽吸無回血,即可推藥。③注射完畢,迅速拔出針頭,用干棉球壓迫片刻。

(2)皮內注射:注射部位一般在前臂內側腕上2寸左右,且最好選用皮試針頭。適用于各種過敏試驗,或卡介苗等預防注射和局部麻醉等。

操作步驟:①抽取藥液,以酒精棉球消毒皮膚。②酒精干后,以左手拉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5~30度角刺入皮內。③待針頭斜面進入皮內時,推動針筒塞,局部可見半球形白色隆起,注射液量,一般為0.1毫升。拔出針尖時切勿按壓。

(3)肌肉注射:取臀部外上方1/4處為注射區,也可在上臂三角肌處注射。

操作步驟:①吸藥液和皮膚消毒同皮下注射。②左手中、拇二指把皮膚撐開,右手持注射器,以前臂帶動腕部的力量垂直迅速地將針頭刺入肌肉內,然后以左手拇、食二指固定針頭,抽吸無回血后,再以右拇指推藥,推藥時要慢且勻。③為了減輕病人的疼痛,可在推藥時以左手中指尖端輕輕地緩慢劃動注射點附近的皮膚。④注射完畢,迅速拔出針頭,以滅菌棉球按壓局部即可。長期臀部肌肉注射(如結核病患者注射鏈霉素)引起硬結,可用熱水袋或熱濕敷。

(4)靜脈注射: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肘窩部、腕部、踝部、手(足)背部等處淺表靜脈,小兒常用頭皮靜脈。靜脈注射特別要注意無菌。

操作步驟:①因空氣不得注入靜脈,所以在吸取藥液前,應先排盡空氣放妥。②用碘酒、酒精先后消毒肘窩處皮膚,在穿刺上方扎緊止血帶,并囑病人握拳數次,以暴露靜脈。肥胖者如肘部靜脈難以察見,可選取他處較顯見的靜脈。

輸液

1.輸液方法:

先以少量注射液洗滌輸液瓶和橡皮管,然后在滴管上端的橡皮管用開關夾夾緊,在瓶口橡皮塞上插入兩枚粗針頭,一枚接短皮管向上拉高作通氣管用,一枚接輸液橡皮管滴管,并掛在輸液架上。然后注意排空空氣,即右手持橡皮管和針頭在下垂位,扭松開關夾使注射液經橡皮管針頭流出,并使滴管內液體平面與滴注管保持一定距離。再扭緊開關夾和關閉滴管之小側管,選擇適當靜脈進行穿刺,見到回血證實穿刺針在靜脈內時,即可扭松開關夾。這時可見輸液滴管內液體向下滴,即可用膠布固定針頭和肢體,并從開關夾調節滴注速度。

2.輸液裝置障礙的處理:

(1)當滴注管內充滿注射液而看不清液體是否在滴動時,可扭緊開關夾,放開滴注管的小側管,待管內液面下降到適當高度能夠分辨滴數時,即可關閉小側管,扭松開關夾。

(2)若發現滴管停止不滴或不通暢時,則應檢查注射部位情況,一般不外乎這些原因:①注射針、玻璃接管內為血塊所阻塞,可打開接頭,排出血凝塊重新接上。②注射針和肢體位置變動關系:可適當變換肢體位置,轉動針頭方向,或抬高、壓低針柄糾正。

吸藥法

以酒精棉球消毒安瓿頸部,瓶蓋,在針筒內抽些空氣,再將針頭從瓶蓋中央垂直刺入小瓶內,將空氣打入,然后吸藥。

臀部肌肉注射法

左手中、拇二指把皮膚撐開,右手持注射器,以前臂帶動腕部的力量垂直迅速地將針頭刺入肌肉內,然后以左手拇、食二指固定針頭,抽吸無回血后,再以右拇指推藥,推藥時要慢且勻。

皮內注射法

以左手拉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5~30度角刺入皮內。待針頭斜面進入皮內時,推動針筒塞,局部可見半球形白色隆起,注射液量,一般為0.1毫升。

皮下注射法

將藥液吸取放妥,以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膚。左手拉緊皮膚,右手持針使與皮膚成30~40度斜角迅速刺入皮下,抽吸無回血,即可推藥。

1 傷口處理


清創(擴創術)

1.術前準備:術前必須糾正休克、失血、脫水等全身情況。

2.麻醉:一般選用神經阻滯或局部浸潤麻醉;腰麻和全麻視情況決定。

3.皮膚清潔消毒:首先除去急救包扎敷料及剃去毛發。手術者洗手戴消毒手套后,于傷口內填塞消毒紗布,用肥皂水及生理鹽水進行洗滌傷口周圍皮膚三遍。再以碘酊或硫柳汞酊消毒皮膚,鋪消毒巾。

4.傷口內處理:手術者更換消毒手套,穿手術衣,進行傷口內清潔沖洗處理,修剪無生活力的組織及創口邊緣皮膚2~3毫米,然后縫合。如合并有肌腱、神經、骨折等損傷時,應同時進行縫合和固定復位。

5.縫合和結扎:縫合結扎都要打結,常用的結有四種:

(1)單結:各種結的基本法;

(2)方結:最常用于結扎小血管或一般縫合;

(3)三疊結:用于結扎較大的血管或重要的組織。第一個結應較緩慢輕輕地持續用力,不使結扭轉;第二個結交錯地緊貼在第一個結之上,結扎時要使二線牽拉點與結扎點在同一直線上才能使結打緊。剪線時,在切口內的應緊靠線結處剪斷,在皮膚表面的縫線則留1厘米左右,以便在拆線時牽引。

(4)鉗子打結:擴創常用的打結方法,簡單方便,還能節約縫線。

6.術后處理:抬高肢體,注意血循環,敷料可在3天后更換和查看傷口。全身使用破傷風抗毒素1500單位,肌肉注射,須先做過敏試驗。適當使用抗菌素,防止感染。

7.拆線:拆線時間:頭面部5天,軀體部7天,手指活動處及關節部位10天至14天。但若有感染,膿腫形成時應提早拆線,必要時可放置引流物。

外科結

1.單結;2.方結:最常用于結扎小血管或一般縫合;3.三疊結:第一個結應較緩慢輕輕地持續用力;第二個結交錯地緊貼在第一個結之上,結扎時要使二線牽拉點與結扎點在同一直線上。

傷口縫線與拆線

持鉗打結法

傷口皮膚縫線拆除法

首先按換藥的方法常規消毒切口區域,左手持鑷子將線結輕輕提起,右手將微微張開的線剪尖端插入線結與皮膚之間的間隙,平貼針眼處的皮膚將線剪斷,然后,快速輕巧地將縫線朝剪斷側拉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太谷县| 开鲁县| 长海县| 桂东县| 揭东县| 剑河县| 岗巴县| 沧源| 图片| 昭苏县| 游戏| 盐津县| 泾源县| 大邑县| 大姚县| 贵州省| 宜阳县| 耿马| 双峰县| 井冈山市| 彭水| 沙洋县| 拜城县| 乌拉特前旗| 台中县| 衡东县| 和林格尔县| 大渡口区| 霞浦县| 黑山县| 万安县| 新龙县| 贞丰县| 武山县| 同江市| 松江区| 鹤壁市| 安阳市| 南充市| 丹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