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別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如何控制自己是個說不完的話題,然而如果我們不再渴望成為別人,驅逐壞情緒、保持好心態就會簡單許多。
2.與其模仿別人不如做更好的自己
“對于這個世界來說,你是全新的,以前從沒有過,從天地誕生那一刻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人跟你完全一樣,以后也不會有,永遠不可能再出現一個跟你完完全全一樣的人。根據遺傳學原理,你之所以成為你,是你父親23對染色體和你母親23對染色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46對染色體加在一起決定了你的遺傳基因。”據阿倫·舒恩費教授說:“每一條染色體里可能有幾十個到幾百個遺傳因子。在一定的條件下,每個遺傳因子都能改變人生。”你看,我們就是這樣“既可怕又奇妙”地誕生的。
即使你的父親跟你的母親注定要相遇并結婚生子,但生下你的機會也只是三十億分之一,也就是說,要是你有30億個兄弟姐妹,你可能與他們完全不同。這不是科幻片,這是科學事實。
要是你想就這個問題了解更多一點的話,我推薦你一本書,阿倫·舒恩費的《遺傳與你》。我在這只想跟你探討有關保持本色這個問題,因為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對于自己要談的問題十分清楚,因為我曾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有過痛心的經歷。
年輕時,我從密蘇里州老家走出來,到紐約這樣的大都市,成為美國戲劇學院一名學生。我當時的想法是成為一名演員,而且我認為這是一條成功的捷徑。我想得很簡單,而且覺得自己的計劃完美,我很奇怪為什么成千上萬富有野心的人發現不了這一點。我是這樣想的,我先去學當時名演員的演技,將他們所有人的優點都學會,這樣我就成了一個集所有人優點于一身的全能演員。這是多么愚蠢、多么荒謬的想法,我居然為這個理想浪費了那么長時間,最后我才明白,我不可能成為任何人,保持本色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經歷本該讓我成長,但事實絕非如此。我仍沒有吸取教訓,以至于不得不再接受一次教訓。
幾年后,我打算寫本書,我希望這本書成為公開演說中最好的一部書。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又犯了與演戲時一樣的錯誤,竟計劃將所有作者的觀點都搬過來,全部放進一本書里,讓我的書成為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為此,我買了十幾本有關公開演講的書,用了一年時間提煉所有的概念。到最后我才發現,自己又干了蠢事,這本拼湊觀念形成的書很做作,既無聊又沉悶,沒有可讀性。不用說,我把一年的心血全部丟進了垃圾簍,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次經歷后,我對自己說:“你一定要活出自我,無論怎樣,都不要變成別人。”
在兒童教育領域曾經寫過13本書和數以千計的文章的安古羅·派屈則認為:“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想做其他人,或者除自己以外其他的東西了。”
好萊塢尤其流行做同自己迥然相異的人。好萊塢最知名的導演之一山姆·伍德說,他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啟發一些年輕演員,讓他們保持自己的本色。大家都愿意做二流的拉娜透納、二流的克拉克·蓋博,而這是最讓觀眾們無法容忍的套路。為此,他不得不整天提醒他們:“你們需要更新的東西。”
在導演《萬世師表》和《戰地鐘聲》之前,山姆·伍德曾在房地產行業打拼多年,由此知道很多推銷技巧。在他看來,同樣的道理在其他生意或電影事業中同樣適用。要是你亦步亦趨、人云亦云,反而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壞效果。他說:“我的經驗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丟開那些裝腔作勢的家伙。”
我曾問素凡石油公司人事部主任保羅先生,你覺得求職者最常犯的最大錯誤是什么?保羅先生曾與六萬多個求職者面談過,出版過《求職的六種方法》一書,他回答道:“那就是不能保持本色,不能以自己的本來面目示人。他們對待招聘者并不坦誠,老是回答一些自以為對方想要的答案。”這種做法當然沒有一點好處,誰也不喜歡聘用一個偽君子,就像誰也不想收假鈔一樣。
一個女孩子歷盡艱辛才明白這個道理。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歌唱家,但是她長得不夠漂亮:臉長,嘴大,牙齒暴露。她第一次公開演唱是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期間她一直試圖拉下上嘴唇蓋住暴露的牙齒,希望顯得漂亮些,效果剛好相反,結果出盡了洋相。
她自認為自己就這樣失敗了,不過當時在夜總會聽過她唱歌的一個人發現了她,他認為她很有天分,就說:“我一直在欣賞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蓋自己的缺點,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暴露著牙很難看?”她說覺得很難看,他繼續說:“難道長了齙牙的人就應該覺得羞恥嗎?不要掩蓋什么。張開你的嘴,要是你不這么在乎的話,觀眾可能也會喜歡的,也許那些你想掩蓋的東西反而可以給你帶來好運呢。”女孩接受了他的忠告,不再刻意掩蓋自己的牙齒,演唱時只想著觀眾。她張開嘴巴盡情地歡唱,終成為娛樂界一名明星,許多演員到現在還刻意模仿她呢!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談論過那些從沒發現自己的人。他認為,普通人只發揮了自己10%的潛能,“與我們能達到的程度相比,我們最多算是覺醒了一半。我們身心兩方面的能力,我們只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換言之,人只活在自己體內有限空間里的一小部分里。我們有很多能力,可不懂得怎樣利用。”
我們都有這樣的能力,因此不要浪費一秒鐘為自己不是別人而苦惱。
心靈處方問&答
問:我是一個父親,雖然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在他上學后,我不得不承認他在一些學科上確實有所欠缺。前幾天他問我,為什么他不是那個成績一流但連鞋帶都不會系的笨小子。我想讓我的兒子了解,他就是他,他有自己的優秀特質。我該怎樣和他溝通呢?
答:我建議可以以一種“非正式”的方法來讓你的兒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認真的談話有時未必會有好效果,隨口說說卻通常會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在有客人造訪時,可以在孩子不經意的時候向客人“炫耀”一下他的優點,相信他會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