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是憤怒、疲勞、抱怨的來源,也是我們的大敵。
10.憂慮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戰爭時代,將軍必須為將來作打算,但卻不會有任何的焦慮感。美國海軍上將厄耐斯特·金恩說:“我把我們最好的裝備供應給最好的士兵,再交給他們最拿手的工作,我能做到的就是這些。如果我們的一只船被擊中了,我不能把它撈上來,要是它沉下去了,我也沒辦法。我的時間是要花在解決明天的問題上,沒時間為昨天的問題而后悔不已。況且,要是我為這些無意義的事情煩惱的話,我也不會堅持很久的。”
實際上,不論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時期,好想法和壞想法都是一樣的,區別都是前者通過前因后果產生有意義的規劃,后者前思后慮而導致一個本該清醒的大腦緊張甚至崩潰。
我曾有幸訪問到世界上最有名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亞瑟·蘇茲伯格先生。他對我說,當二戰的戰火燃過歐洲時,自己很吃驚,也很擔心未來的日子,以至于寢食難安,不得不半夜從床上爬起來,找出顏料和畫布,對著鏡子畫下自己的自畫像。那時候他對繪畫還一無所知,但依舊堅持畫自己,目的是轉移注意力不再擔驚受怕。最后,他在一首贊美詩里發現了自己的座右銘,從此,他消除了憂慮,心靈上得到安寧。這段話是:
只要一步就好,
指引我,仁慈的燈光??
請你常在我腳旁,
我并不想看到遠方的風景,
只要一步就好。
差不多是同一時間,一位年輕的士兵也學到了這樣一課,他就是住在馬里蘭巴鐵摩爾城的泰德·班哲明諾——一度曾經憂慮得喪失了士兵的勇氣。
泰德·班哲明諾寫道:“1945年的4月,我的憂愁使我得了結腸痙攣病。這種病極為痛苦。要不是當時戰爭結束的話,恐怕我早已經垮掉了。
“當時的我在第94步兵師擔任士官,工作內容就是建立和維持一份在作戰中死傷和失蹤者的人名記錄,并幫助發掘那些在戰爭中死亡并被草草掩埋的士兵,同時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準確地將他的物品送到他的朋友和家人手中。我整天筋疲力盡,擔心我能否撐到明天,擔心自己不能活著回去抱一抱我唯一的兒子——這個16個月的孩子出世以來我還從來沒見過呢。整天勞累的工作,緊繃的神經,讓我憔悴不堪,足足瘦下來34磅。即便如此,我仍然瘋狂地擔心、憂慮。眼看自己瘦得只剩皮包骨頭,卻毫無辦法。我不能想象,我怎么這樣瘦弱不堪地回家面對我的妻兒,因此我哭得渾身發抖,像一個孩子,可就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直到德軍最后大反攻開始不久,我還經常這樣哭泣,幾乎喪失正常人的生活能力。
“不得已,我被送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為我作了一次徹底的全身檢查,然后告訴了一句可以改變我一生的話。他說:‘泰德,你沒有什么不好,你的問題純粹是精神上的。我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生活想象成一個沙漏,沙漏的上一半裝滿了成千上萬粒的沙子,它們毫無例外的緩慢而均勻地穿過中間的窄縫。我們無法讓兩粒以上的沙子同時通過那條窄縫,除非弄壞這個沙漏。我們每一個人,就像這個沙漏,每天早上都會看到很多的事情要做,我們知道,我們得把它們在這一天完成。但是我們只能一次做一件事情,顧不了其他,這樣就逐漸均勻地過完了這一天,正如沙粒通過窄縫一樣。否則不如此的話,我們一定會讓這些事情損害到我們的身體或精神。’
“從那以后,我就一直記得這位軍醫的話:一次只流過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這就是我之后的人生哲學。它不但挽救了當時狀態非常糟糕的我,也對我以后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在,我在一家手工藝印刷公司的公共關系及廣告部工作,我發現,生意場也像戰場一樣,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就沒法一次將幾件事都做的盡善盡美。有時候,出現材料不夠、新表格需要處理、地址有所改變、分公司要增開或關閉等等意外事件,我就不再憂慮不安。因為我時刻牢記那位軍醫的話:‘一次只流過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我經常在心底默念這句話,我的工作也越來越有效率,越來越得心應手,再也沒出現過戰場上那種令我混亂和崩潰的狀態。”
今天的生活,最可怕的事就是醫院里有半數以上的神經或者精神上有問題的人,這些都是被無數個令人擔憂的昨天和明天打垮的病人,而他們只要奉行耶穌的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或者聽從威廉奧斯勒爵士的建議: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他們就能跟正常人一樣,開心地逛街和購物了。
心靈處方問&答
問:雖然我還是一名高中生,但也讀過卡耐基先生的作品。我很喜歡他在書中提到的那些控制情緒、改善心理狀況的方法,也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成功案例一樣獲得成功的人生。現在我正面臨著高考,心情很緊張,該怎樣改變這種情況呢?
答:高考是檢驗公民教育的文化路徑,我們沒有必要過于緊張,在考場上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就可以了。你已經沒有時間去為過去后悔,過分地擔心以后又沒有必要,現在所需做的就是把今天應該掌握的知識學扎實。你可以為自己擔憂,但僅限于擔憂今天的自己是不是還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