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經絡穴位按摩一學就會
- 王斌
- 922字
- 2020-08-06 17:10:11
慢性腹瀉
·大腸俞穴 ·下巨虛穴 ·三陰交穴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甚至帶有膿血及黏液的常見病癥。如果腹瀉的時間持續2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就稱之為慢性腹瀉。慢性腹瀉病因復雜、病程遷延,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
發病機制
慢性細菌性疾病、腸結核、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放射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腫瘤、小腸吸收障礙、消化不良、腸蠕動紊亂等都可能導致慢性腹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均會引起慢性腹瀉。中醫認為,腹瀉是濕熱侵襲、寒氣內犯致使脾胃受損,或者因情志不調、肝氣橫逆犯胃而導致。此外,季節變化也會引起慢性腹瀉。
臨床癥狀
慢性腹瀉的明顯特征是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大便次數明顯增多,糞便的形態、顏色、氣味改變,糞質變稀,含有膿血、黏液、未消化食物、脂肪等,或變為黃色稀水,氣味酸臭。小腸病變引起的腹瀉表現為腹部不適在餐后或便前加劇,大便量多而色淺;結腸病變引起的腹瀉特征是腹部不適在便后得到緩解或減輕,排便次數多,糞便量少且含有血及黏液;直腸病變引起的腹瀉則伴有里急后重。
推薦食物

雞蛋

魚類

雞

豆腐
慢性腹瀉患者的日常護理
在慢性腹瀉的發病初期,飲食應以保證營養供給又不加重胃腸道病變部位的損傷為原則,宜選擇清淡流質飲食,如濃米湯、淡果汁和面湯等;緩解期排便次數減少后可進食少油的流質飲食,以后逐漸進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在恢復期腹瀉完全停止時,食物應以細、軟、爛、少渣、易消化為宜,每日都應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颊邞⒁獗E绕鋺o腰腹,避免受寒。平時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食不潔食物。

解析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歸屬于足太陰脾經,為足少陰、足厥陰、足太陰三經的交會穴,故名三陰交,具有補脾胃、助運化、利水濕、疏下焦、理肝腎、通氣滯、理精宮、祛風濕等功效。《千金要方》認為此穴可治療“小兒中馬客忤而吐不止、心痛腹脹、澀澀然大便不利、夢泄精、勞淋、卵偏大上入腹、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脛痛不得臥”等。現代臨床一般將此穴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鳴泄瀉、脘腹脹滿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