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武舞
古代的舞蹈已經完全失傳,只有周天子祭祖所用的《大武舞》,我們還知道一個大概。《大武舞》是一套分六出的歌舞劇,紀念武王滅殷的事業。第一出為《北出》。第二出為《滅商》。第三出為《南》。第四出為《南國是疆》。第五出為《分陜》。第六出為《復綴》。
《史記·樂書》中有一段孔子對話記錄其事體:
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語汝。夫樂者,象成者也。總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陜,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夾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賓牟賈問孔子大武舞開始時擊鼓警眾,臺上肅穆很久,為什么遲遲沒有后續表演。孔子說樂是現成事物的再現,并解釋,開始時舞者手持盾牌,山立不動,象征武王等待時機;發揚蹈厲,象征太公呂望決心堅定;武事畢,單膝跪地,象征周召二公治理國家。再者,樂開始時,舞者象征北出朝歌;再奏象征武王滅商;再奏象征凱旋南歸;再奏象征南方歸順;再奏象征分陜而治,周公治左,召公治右;奏第六遍舞者復綴成行表示對天子的崇敬,天子與大將夾舞者而立,振動鐸鈴,四面出擊,威勢盛于中國。夾舞者分進而出,是為了戰事早些成功。成行以后久立不動,是為了等待諸侯援軍的到來。
《禮記·樂記》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周朝建立了一整套禮樂制度來維護它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