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季春紀(jì)

先己

※原文

湯問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對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可取,身將先取?!狈彩轮荆叵戎紊恚瑔萜浯髮?。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此之謂真人。


※譯文

商湯問伊尹:“想治理好天下,該怎么辦?”伊尹回答:“想要治理天下,天下就不可治理。可以治理的,先要治理自身。”大凡事物的根本,一定要先治理本身,愛惜自身的精氣。吐故納新,廢棄陳舊,肌膚和紋理就會暢通。精氣每天都是新的,邪氣就會消失,就能達(dá)到天年。這就叫作真正的人。


※原文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響者不于響于聲,善影者不于影于形,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言正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義則人善矣;樂備君道而百官已治矣,萬民已利矣。三者之成也,在于無為。無為之道曰勝天,義曰利身,君曰勿身。勿身督聽,利身平靜,勝天順性。順性則聰明壽長,平靜則業(yè)進樂鄉(xiāng),督聽則奸塞不皇。故上失其道,則邊侵于敵;內(nèi)失其行,名聲墮于外。是故百仞之松,本傷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國,謀失于胸,令困于彼。故心得而聽得,聽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殺,故事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強焉。當(dāng)今之世,巧謀并行,詐術(shù)遞用,攻戰(zhàn)不休,亡國辱主愈眾,所事者末也。


※譯文

從前,先代的圣王修養(yǎng)自身而成就天下的統(tǒng)一,治理自身從而成就了天下的治理。所以善于鳴響的人不注重回聲,而注重聲音;善于畫圖的人不注重圖像,而注重物體的形狀;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注重天下,而注重自身?!对娊?jīng)》上說:“賢淑的正人君子,堅持正義而不懷疑。堅持正義而不懷疑,才擁有了天下。”說的就是修養(yǎng)自身。所以,用道來反省自身是最好的。實行仁義,就近乎善,樂于實行君道,百官就會各司其職,百姓就會獲得好處。這三種情況的產(chǎn)生,在于實行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之道就叫作順從天意,實行仁義就叫作利身,實行君道就叫作不自利其身。不為自己謀利就不會偏聽,無為就會使自身平靜,順應(yīng)天性。順應(yīng)天性就會聰明長壽,平靜就會事業(yè)進步而樂于教化鄉(xiāng)里,不偏聽就會杜塞奸邪。所以君主喪失了道義,就會被外敵侵?jǐn)_;國內(nèi)難以安撫,在外的名聲就會毀壞。所以百仞高的松樹,下面損壞了根基,上面的樹梢就會枯萎。商、周這樣的國家,胸中失去謀劃,發(fā)號施令就不會被服從。所以,心里有所得就會聽到,聽得到才會事業(yè)有成,事業(yè)有成才會獲得功名。五帝首先實行道義而后施行德政,所以德政就興盛了;三王首先實行教化而后實行殺伐,所以事業(yè)沒有不成功的;五霸首先實行禮讓而后用兵,所以軍隊沒有不強大的。當(dāng)今世上,智巧和謀略并行,欺詐的辦法層出不窮,攻伐戰(zhàn)斗不休,滅亡的國家、受戮的君主越來越多,是由于他們所致力的不是根本而是末梢。


※原文

夏后相啟與有扈戰(zhàn)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fù)之,夏后相啟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鍾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譯文

夏啟和有扈氏在甘澤開戰(zhàn)而沒能獲勝,六卿請求再戰(zhàn),夏啟說:“不可以。我的地方不少,我的人民不少,跟別人開戰(zhàn)卻沒有獲勝,這是由于我的德行太薄而教化不夠?!庇谑窍膯⒆讳亙蓮埾樱燥埐怀詢蓸右陨系牟穗?,不設(shè)音樂,不設(shè)鐘鼓,子女都不打扮,親近親人,尊敬長輩,任用賢能的人。一年之后,有扈氏臣服。所以想要戰(zhàn)勝別人,一定要先戰(zhàn)勝自己;想要議論別人,先要議論自己;想要了解別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原文

《詩》曰:“執(zhí)轡如組?!笨鬃釉唬骸皩彺搜砸玻梢詾樘煜??!弊迂曉唬骸昂纹湓暌?!”孔子曰:“非謂其躁也,謂其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笔ト私M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華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淵成而魚鱉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蔭矣?!?/p>

孔子見魯哀公,哀公曰:“有語寡人曰:‘為國家者,為之堂上而已矣?!讶艘詾橛匮砸??!笨鬃釉唬骸按朔怯匮砸病G鹇勚?,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門戶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譯文

《詩經(jīng)》上說:“拉韁繩如同織絲一樣有條不紊?!笨鬃诱f:“明白這句話的人,就能成為天子。”子貢說:“太急躁了!”孔子說:“不是說急躁,是說做的是這件事,成就的是那個結(jié)果?!笔ト擞眠@種方法認(rèn)識自身,從而成就天下大業(yè)。所以子華子說:“丘陵堅固了,住在穴洞里的人就安全了;深淵形成了,魚鱉就安全了;松柏長成了,路人就可以乘涼了?!?/p>

孔子覲見魯哀公,魯哀公說:“有人對我說:‘治理國家的君主,只要在廳堂上就夠了?!艺J(rèn)為這是迂腐的話?!笨鬃诱f:“這不是迂腐的話。我聽說,自身有修養(yǎng)的人會得到人心,自身沒有修養(yǎng)的人會失去人心。不出門戶就使天下大治的人,大概就是自省其身的人吧!”


※讀解

《詩經(jīng)》上說:“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边@就是典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論點。只有把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治理好整個國家;一個品行敗壞的君主,是不可能好好擁有自己國家的,就如同桀、紂一樣,怎樣得來的最終還會怎樣失去。

孔子說:“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只有自身的修養(yǎng)提高了,才會影響周圍的環(huán)境;周圍的環(huán)境好了,整個國家甚至整個天下都會受到影響,到時候,你就是不想稱王稱霸也是不可能的了。


※事例

周武王未戰(zhàn)先謀滅商紂

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在畢地祭祀周文王,然后往東方去檢閱部隊,到達(dá)孟津,制作了周文王的牌位,用車載著,供在中軍帳中。周武王自稱太子發(fā),宣稱是奉周文王之命前去討伐,不敢自己擅自做主。他向司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執(zhí)符節(jié)的官員宣告:“大家都要嚴(yán)肅恭敬,要誠實啊,我本是無知之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業(yè)?,F(xiàn)在已制定了各種賞罰制度,來確保完成祖先的功業(yè)?!庇谑前l(fā)兵。軍師尚父向全軍發(fā)布命令說:“集合你們的兵眾,把好船槳,落后的一律斬殺?!敝芪渫醭舜珊?,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條白魚跳進周武王的船中,周武王俯身抓起來用它祭天了。渡過河之后,有一團火從天而降,落到周武王住的房子上,轉(zhuǎn)動不停,最后變成一只烏鴉,赤紅的顏色,發(fā)出“哦,哦”的鳴聲。這時候,諸侯們雖然未曾約定,卻都會集到孟津,共有八百多個。諸侯都興奮地說:“可以討伐紂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現(xiàn)在還不可以?!庇谑锹暑I(lǐng)軍隊回去了。

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的協(xié)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進行伐商的準(zhǔn)備工作。在此之前,周文王曾經(jīng)按照太公望的建議,恭順事商,麻痹商紂,使紂王對自己放松了警惕。同時,他又了解了虞、芮等部落之間的矛盾,爭取了各國的支持,剪除了商紂的羽翼。他還利用紂王給予的“得者征伐”的大旗,趁紂王出兵鎮(zhèn)壓江、淮地區(qū)的東夷反抗的空隙,親自率領(lǐng)部隊,先后征服了犬戎、密須、黎國等各國部落,然后又一舉滅崇,打開了通向商紂國都朝歌的道路,并遷都于豐京。這時候的周朝已成為西方最強大的奴隸制諸侯國。但是很遺憾,周文王在滅商紂的時機基本成熟時卻死了。周武王姬發(fā)在太公望的幫助下,繼續(xù)進行滅商的戰(zhàn)爭準(zhǔn)備。

過了兩年,周武王聽說紂昏庸暴虐更加嚴(yán)重,殺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著樂器逃奔到周國來了。于是周武王向全體諸侯宣告說:“殷王罪惡深重,不可以不討伐了!”于是遵循周文王的遺旨,率領(lǐng)戰(zhàn)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披甲戰(zhàn)士四萬五千人,東進伐紂。

論人

※原文

主道約,君守近。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其索之彌遠(yuǎn)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yuǎn)。


※譯文

為君之道,不僅辦事需要簡約無為,而且還需注重自己的言行和操守。最好的是向自身尋求,其次是向別人尋求。對別人的索求越多,其作用就相當(dāng)于將其推開得越遠(yuǎn)、越快;對別人的要求越強烈、越過分,自己失去的也就越多、越快。


※原文

何謂反諸己也?適耳目,節(jié)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而游意乎無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則應(yīng)物變化,闊大淵深,不可測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時之,遠(yuǎn)方來賓,不可塞也;意氣宣通,無所束縛,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則復(fù)歸于樸,嗜欲易足,取養(yǎng)節(jié)薄,不可得也;離世自樂,中情潔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懼,嚴(yán)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則可動作當(dāng)務(wù),與時周旋,不可極也;舉錯以數(shù),取與遵理,不可惑也;言無遺者,集肌膚,不可革也。讒人困窮,賢者遂興,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則若天地然,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yīng)?譬之若御者,反諸己,則車輕馬利,致遠(yuǎn)復(fù)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為在人,故日殺戮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三代之興王,以罪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于王。


※譯文

什么叫向自身尋求呢?使耳朵和眼睛所接受的東西適度,節(jié)制嗜好和欲望,放棄巧智計謀,去掉虛偽奸詐,讓意識在無窮無盡的空間中暢游,讓思想處于聽其自然的道路上。像這樣就沒有什么可以傷害自身性命了。沒有什么可以傷害生命,就可以了解事物的細(xì)微之處,了解了事物的細(xì)微之處,就可以了解事物的絕妙神奇,了解了事物的絕妙神奇就叫作得道。所有那些萬事萬物,得道以后才能形成。懂得了道,就可以順應(yīng)萬物的變化,心胸的博大精深不可測度;道德行為就會顯得美好,和太陽、月亮一樣不可熄滅,豪杰義士不斷前來,遠(yuǎn)方的國家都來歸服,不可阻擋;意念、精氣就會暢通,沒有束縛,不可壓抑。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會重新回到樸素的狀態(tài),嗜好和欲望容易滿足,求取的養(yǎng)生之物少而又有節(jié)制,不可占有;就會超越塵世,自得其樂,性情純潔,不可玷污;就會威武不能使他害怕,嚴(yán)厲不能使他恐懼,不可屈服。所以懂得了得道的道理,就能所作所為都合乎時宜,能夠隨機應(yīng)變,不可窮盡;就能舉止有方,索取和給予都遵循情理,不可迷惑;就能說話沒有過失,像附在肌膚上,不可改變。讒媚之人就窮困了,賢明的人就興旺了,不可隱藏。懂得了得道的真諦,就會如同天地一般,那么還有什么事不能承擔(dān),什么東西不能適應(yīng)呢?比方說駕車的人,反求于自身,就會車也變得輕巧了,馬也跑得快了,跑到很遠(yuǎn)的地方以后再吃飯也不會疲倦。以往,先代的亡國君主們,認(rèn)為罪責(zé)在于別人,所以每天都?xì)⒙静煌#灾劣谕隽藝€不醒悟。而夏、商、周三代振興國家的君主,認(rèn)為罪責(zé)在自己身上,所以每天都辛勤地為人民做事,一直不放松,這才使他們成為天下的圣王。


※原文

何謂求諸人?人同類而智殊,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yǎng),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xí)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jié),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八觀六驗,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論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隱。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為四隱?交友、故舊、邑里、門郭。內(nèi)則用六戚四隱,外則用八觀六驗,人之情偽、貪鄙、美惡無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無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譯文

什么叫向別人尋求?同樣是人,但智慧相差懸殊。不論賢明的人和不肖的人有多大的差異,都用花言巧語、辯解之詞來保護自己,防范仇敵,這是不肖的君主之所以惑亂的原因。凡是評估一個人,如果他比較通達(dá),就觀察他都對什么人以禮相待;如果他顯貴,就觀察他都舉薦什么人;如果他富貴,就觀察他供養(yǎng)的是哪些人;如果他聽取別人的言論,就觀察他的實際行動;如果他閑暇無事,就觀察他愛好的是什么;如果他學(xué)習(xí),就觀察他說出來的都是什么話;如果他貧困,就觀察他不接受的是什么;如果他地位低,就觀察他不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使他高興,以檢驗他的操守;使他快樂,以檢驗他的喜好;使他發(fā)怒,以檢驗他的氣節(jié);使他恐懼,以檢驗他的信念;使他悲哀,以檢驗他的人性;使他窮困,以檢驗他的意志。以上八種觀察和六種檢驗,是賢明的君主用來評估人的標(biāo)準(zhǔn)。評估人又一定要注意他的六戚、四隱。什么叫六戚?就是父親、母親、兄長、弟弟、妻子、兒女這六種親屬。什么叫四隱?就是朋友、熟人、鄰居、親信這四種親近的人。在內(nèi)就憑借六戚、四隱來觀察,在外就用八觀、六驗去衡量,那么一個人的真誠和虛偽、貪婪與卑鄙、美好與丑惡就都不會判斷錯了。這就像躲避雨點兒一樣,所閃避的地方?jīng)]有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先代圣王識別人的原則。


※讀解

“主道約,君守近。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其索之彌遠(yuǎn)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yuǎn)?!边@是本篇的觀點,講的是如何考驗一個人。

考驗人的辦法很多。“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yǎng),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xí)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jié),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卑岩粋€人放在特定的情況下,看看他的反應(yīng)如何,就能知道這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品行了。

還要看看他的周圍都是什么人,他的朋友、妻子、父母等親戚是使他深受影響的人,這些人也會受到他的影響。


※事例

李克不避親仇薦魏成

魏文侯有一次對李克說:“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巯挛乙x人任相,看來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看這兩個人怎么樣?”

李克回答說:“地位低下的人不干預(yù)地位尊貴者的事,外人不過問親屬間的事。臣在朝外為官,不敢應(yīng)命多言?!?/p>

魏文侯說:“我遇到這樣的事,先生您面對我請不要謙讓?!?/p>

李克說:“君王您只不過沒有仔細(xì)觀察罷了。看一個人,要觀察他卑微時親近哪種人,富貴時交往哪種人,顯達(dá)時舉薦哪種人,失意時不做什么事,貧困時不取用哪種東西。從這五個方面,就可以評判一個人的優(yōu)劣了。何必要我指明是誰呢?”

魏文侯說:“哦!先生請回府吧。國相人選,我已心中有數(shù)了?!?/p>

李克辭去,遇見了翟璜。翟璜問:“聽說國君今天召您去商量選相的事,究竟選了誰呢?”

李克說:“魏成?!?/p>

翟璜變了臉色,憤憤地說:“西河守令吳起,是我舉薦的;君王擔(dān)憂內(nèi)地的鄴縣,我舉薦了西門豹;君王想征伐中山國,我舉薦了樂羊;中山國被攻克以后,沒有人去鎮(zhèn)守,我舉薦了先生您;君王的兒子沒有老師,我舉薦了屈侯鮒。憑大家有目共睹的這幾件事,我哪點兒比魏成差!”

李克說:“你當(dāng)初把我舉薦給君王,難道是為了結(jié)黨營私做大官嗎?君王向我征詢選相的意見,我只是說了一番如何識人的話。我之所以斷定君王會選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把自己俸祿的十分之九用來辦理國家事務(wù),只留十分之一給自己;并從東方網(wǎng)羅了像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這樣的人才。這三個人,君王都奉他們?yōu)槔蠋?;而你所舉薦的五個人,君王都只用為臣屬。你怎么能與魏成相提并論呢!”

翟璜聽罷,徘徊沉思了一會兒,向李克拜了兩拜,說:“我翟璜真是淺薄無知,說話失禮了,愿終身為先生的弟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乳源| 舒城县| 喜德县| 浦县| 永宁县| 建阳市| 蕲春县| 会昌县| 满洲里市| 平谷区| 通海县| 宝清县| 诸城市| 二手房| 巴青县| 广西| 普兰店市| 昌都县| 新昌县| 阿坝县| 乐山市| 平泉县| 满城县| 瑞金市| 平凉市| 凤山市| 浪卡子县| 德昌县| 西青区| 黄大仙区| 垣曲县| 闽侯县| 扶沟县| 库尔勒市| 增城市| 淄博市| 班玛县| 镶黄旗| 原阳县|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