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益見忠直
書名: 忍經(國學大書院)作者名: (元)吳亮 (元)許名奎本章字數: 680字更新時間: 2019-11-15 15:43:17
※原文
王太尉旦薦寇萊公為相,萊公數短太尉于上前,而太尉專稱其長。上一日謂太尉曰:“卿雖稱其美,彼談卿惡。”太尉曰:“理固當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臣所以重準也。”上由是益賢太尉。
※譯文
宋朝的太尉王旦向皇上推薦寇準,讓其擔任宰相,寇準屢次在皇上面前說王旦的過失和缺點,但是王旦總是在皇上面前夸贊寇準的優點。有一天,皇上對王旦說:“你雖然總是夸贊寇準的優點,但是寇準總是揭發你的過失和缺點。”王旦對皇上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擔任宰相的職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難免會在處理政務上有所失誤。寇準在您面前沒有什么隱瞞,這更能顯示出他的忠誠。這就是我器重寇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稱贊王旦賢明。
※評析
寇準是一位賢臣,他能在皇上面前無所隱瞞,指出宰相王旦工作中的失誤和缺點,完全是對國家負責的表現。對當事人王旦來說,似乎是受到了寇準的誹謗。但是,王旦也非常賢明。他并沒有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沒有將之視為誹謗,而是認為這正是寇準的忠誠之處,并為此感到欣慰。
當然,寇準的所作所為算不上是對王旦的誹謗,而是對國家的忠誠。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一定要忍耐自己誹謗別人之心。因為無論是心理層面的不滿,還是口頭上的誹謗,都會使雙方的關系惡化。誹謗不但會給對方造成傷害,還會使自己陷入不良情緒中。所以,我們要學會隱忍心中的不滿,避免用誹謗來攻擊對方。
誹謗他人是一種惡語中傷的行為,與我們希望達到圓滿的目的是相背離的。所以當自己內心產生憤恨和不滿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忍耐胸中的火氣,不對他人惡語相向。誹謗作為一種越禮行為是不應該成為我們的行動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