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唯得忠恕
- 忍經(國學大書院)
- (元)吳亮 (元)許名奎
- 658字
- 2019-11-15 15:43:17
※原文
范純仁嘗曰:“我平生所學,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親睦宗族,未嘗須臾離此也。”又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譯文
范純仁曾經說:“我一生所學到的,只是‘忠’‘恕’這兩個字,這兩個字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以至于在朝廷侍奉君主,接待同事以及朋友,跟一個家族的人和睦相處,沒有一刻離開過這兩個字。”然后,他又告誡自己的兒子以及弟子說:“即使是最愚笨的人,當他責怪別人的時候也是非常清醒的;即使是非常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過錯就是糊涂的。你們應該經常用責怪別人的心態來責怪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態來寬恕別人。這樣,不愁達不到圣賢的地位。”
※評析
范純仁總結出讓自己受用一生的兩個字是“忠”“恕”,并且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子弟,讓他們也學會忠心待人,并且盡量寬恕別人的過錯,同時嚴格要求自己。他的這一席話,非常有道理。
“忠誠”,自古以來就被視作一種美德而受到人們的褒揚。無論對國家、企業,還是對愛情、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忠誠。有忠誠之人,才會有堅定的信仰,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才不會左右搖擺。當自己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威脅時,我們要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忍受忠誠的代價。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為人處世的另外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學會寬容,原諒他人的失誤,體諒他人的難處。只有我們心胸開闊,具有廣博的包容性,才能贏得他人的支持和信任。如果處處苛求別人,就會給人一種小氣、心胸狹窄的印象,從而使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