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孔子世家贊
- 古文觀止(國學大書院)
- (清)吳楚材 吳調侯
- 746字
- 2019-11-15 14:54:22
《史記》
原文
太史公曰:《詩》[1]有之:“高山[2]仰止[3],景行[4]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5]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6]魯,觀仲尼[7]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8]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9]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注釋
[1] 《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2] 高山:比喻道德高尚。[3] 止:語助,表示肯定語氣。[4] 景行(háng):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5] 鄉:通“向”,傾向。[6] 適:到。[7] 仲尼:孔子字。[8] 低回:徘徊。[9] 六藝:《易》《禮》《樂》《詩》《書》《春秋》。
譯文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人們仰望它;寬闊的大道,人們沿著它前進。”我雖然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可心里卻向往著它。我讀孔子的著作,想象到他的為人。我到魯國,參觀了孔子的廟堂,看到了他乘過的車子、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禮器,還見到儒生們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這些都讓我徘徊留戀,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和那些道德才能出眾的人實在是多,他們在世時十分榮耀,但死后就一切都沒有了。孔子只是一個平民,他的學說傳了十幾代,仍為讀書人所尊崇。從天子王侯起,中國講說六藝的,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準則,孔子這個人,可以說是最高尚的圣人了。
評析
作為中國儒家文化的先驅者,孔子及其學派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本文是《孔子世家》寫后的贊語,通過瞻仰孔氏遺跡,述說君王賢人不能流傳久遠,而孔子以平民身份卻能傳十余世的比較,表現了作者對孔子的無限推崇之情。
贊文雖然簡短,含義卻很深刻,極具抒情意味。文章雖沒有提到金錢,但可以看出,金錢財富不是什么都可以買到的。有許多比金錢、名譽、地位更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們細心尋找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