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宋玉對楚王問

《楚辭》

原文

楚襄王問于宋玉[1]曰:“先生其有遺行[2]與?何士民眾庶不譽[3]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4],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5],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6],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7],雜以流徵[8],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9]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里,絕[10]云霓,負[11]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12]之上。夫藩籬之?,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13],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注釋

[1] 宋玉:戰國后期楚國著名辭賦家,是屈原的學生,曾為頃襄王小臣。[2] 遺行:不對的行為。[3] 譽:稱贊。[4] 《下里》《巴人》:楚國通俗的民間歌曲。[5] 《陽阿》《薤露》:楚國較為高雅的歌曲名。[6] 《陽春》《白雪》:楚國高雅的歌曲名。[7] 引商刻羽:古代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也稱“五聲”。其中商聲輕勁敏疾,羽聲低平掩映,所以引高其聲而為商音,減低其聲而為羽音。刻:削、減。[8] 流徵:流動的徵音,其聲抑揚連續。[9] 彌:越。[10] 絕:超越。[11] 負:背著。[12] 杳冥:指極高極遠看不清的地方。[13] 瑰意琦行:宏大的志向,美好的行為。

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那么多人都對你有不滿情緒呢?”

宋玉回答說:“嗯,是的,有這種情況。希望你能寬恕我的過錯,讓我把話說完。

“在都城中,有一個唱歌的外地人,他開始時唱《下里》《巴人》這首歌,城中能和他接唱應和的有幾千人;當他唱《陽阿》《薤露》時,能和他接唱應和的還有幾百人;當他唱《陽春》《白雪》時,能和他接唱應和的就只有幾十個人了。當他一會兒高唱商聲,一會兒低唱羽聲,又夾雜著流動的徵音時,全城中能和他接唱應和的就只剩下幾個人了。這樣看來,曲調越高雅,能夠應和的人就越少。

“所以鳥中有鳳凰,魚中有鯤魚。鳳凰向上飛了九千里,超越了云霞,背負蒼天,腳攪亂浮云,在那遙遠幽深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那種生活在籬笆雜草間的?鳥,又怎能和鳳凰一起估算天地的高大呢!鯤魚早上從昆侖山下出發,白天在碣石曬脊背,傍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深的水坑中的小魚,又怎能和鯤魚一樣測知長江大海的深廣呢?

“因此不只是鳥類中有鳳凰而魚類中有鯤魚,士人當中也有杰出的人才。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評析

這是宋玉和楚王的一段精彩對話。文中楚王向宋玉提出質疑;宋玉為了辯駁楚王的詰責,卻從音樂談起,指出曲高和寡這一現象;接著通過鳳與、鯤與鯢的鮮明對比,說明俗人是無法理解圣人的。宋玉通過巧妙的回答,表現了自己超出流俗和現實之上的卓爾不群的品格。文中的回答既描寫了宋玉的清高,同時還表現了他不被現實所容的失志之感。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高處不勝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仲巴县| 汕尾市| 砚山县| 资溪县| 开鲁县| 永兴县| 屯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西青区| 平武县| 泊头市| 班戈县| 海原县| 竹山县| 井陉县| 额济纳旗| 霍城县| 福鼎市| 汨罗市| 广元市| 平利县| 林甸县| 巫山县| 平和县| 黄陵县| 唐山市| 公主岭市| 昆山市| 焦作市| 武冈市| 朝阳县| 泰州市| 波密县| 大石桥市| 文化| 广汉市| 基隆市| 弥渡县| 漳浦县|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