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不力行[1],但[2]學文,長[3]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4]己見,昧[5]理真。

注釋

[1]力行:盡力去做。

[2]但:只是。

[3]長:增長。

[4]任:任意。

[5]昧:蒙昧。

譯文

倘若不努力實踐仁義,而只是學習經典文獻,就會滋長浮華的作風,將來怎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努力學習經典文獻,為人處事就容易只憑自己的見解去,就不會明白道理的真與假。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1]皆要。

方[2]讀此,勿慕[3]彼,此未終,彼勿起。

注釋

[1]信:確實。

[2]方:正,剛。

[3]慕:想。

譯文

讀書有三種方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都極其重要。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不要想著那本書,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就不要去讀那本。

寬為限[1],緊用功,工夫到,滯塞[2]通。

心有疑[3],隨札記,就人問,求[4]確[5]義。

注釋

[1]限:讀書的期限。

[2]滯塞:迷惑困頓的地方。

[3]疑:疑問。

[4]求:尋求。

[5]確:準確。

譯文

可以把學習的限期放寬一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用功學習,只要細心努力探究,不懂的地方就會自然弄通。假如心有疑問,就要隨時做好記錄,虛心向別人請教,以求得準確的含義。

房室清[1],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2]。

注釋

[1]清:清潔,干凈。

[2]病:心浮氣躁。

譯文

書房里一定要收拾得清潔干凈,墻壁必須保持潔凈。書桌要做到整潔,筆硯要放得端正。若把墨磨偏了,說明學習時心不在焉。字寫得很潦草、不整齊,說明思想不夠集中。

列[1]典籍,有定處,讀看畢[2],還原處。

雖[3]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注釋

[1]列:擺放。

[2]畢:完。

[3]雖:即使。

譯文

擺放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讀完一本書后必須把書放回原來的地方。就算有急事不看書了,也必須把書本整理好,假如書本有缺損,應該修補完整。

非[1]圣書,屏[2]勿視,蔽[3]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4]致。

注釋

[1]非:不是。

[2]屏:摒棄,丟開。

[3]蔽:蒙蔽。

[4]馴:漸進。

譯文

不是圣賢經書,就應該丟開不看。不好的書會蒙蔽人的思想,破壞人的心志。人一定不能自甘墮落,更不可以自暴自棄。圣人和賢人的境界,都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而逐漸達到的。

評析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在“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三層意思的基礎上進行論述的。一是強調了學習經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在家要孝敬老人,外出要尊敬他人,博愛眾人,具有“仁”的思想,這一系列行為是在有了一定的文學素養之后,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做到。如果不學習詩書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仁”;只有認真、深入、細致、反復閱讀體會儒家經典著作,才能悟得“仁”的真諦;只有親身施行“仁愛”,在長期的“愛”與“被愛”的體驗過程中,才能逐步提高自身德行。所以說應該在有余力的情況下,學習經典著作。二是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點,并表明了學習和工作的關系。要求學生在家庭和學校要“學文”,在外出任職后要利用閑暇來“學文”;還要求學生要擺正“工作”與“學習”的關系,要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工作,工作之余再抓緊時間閱讀圣賢書,學習圣賢們的成德方法,不斷使自己的工作及言行更加符合“仁”的標準。

現在的社會十分復雜,尤其是一些在學生的思想比較浮躁,喜歡追求一些表面浮華的東西,沒有很高的素養,所以更應該教育現在的學子們虛心學習先賢們的經典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以使自身獲得全面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禄丰县| 定西市| 赣州市| 夹江县| 湟源县| 乌拉特前旗| 灵宝市| 新津县| 金堂县| 许昌县| 呼玛县| 泰州市| 长沙县| 绥中县| 阜城县| 鄯善县| 汶川县| 余江县| 宕昌县| 灯塔市| 当雄县| 德安县| 哈密市| 文山县| 岳阳县| 霞浦县| 柯坪县| 连江县| 丰都县| 吉林省| 修水县| 泸定县| 吉木乃县| 英德市| 东港市| 德兴市| 思茅市| 滨州市| 东阳市|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