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德行第一

德行主要反映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贊揚儒家的傳統美德,二是反映了魏晉時期特有的道德觀念。這些與傳統禮教乖違的行為,表現出當時士人的品行心態及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原文

陳仲舉1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2,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3太守4,至,便問徐孺子5所在,欲先看之。主簿6白:“群情欲府君7先入廨8?!标愒唬骸拔渫?span id="qkerhog" class="super">9式10商容11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注釋

1 陳仲舉:陳蕃,字仲舉,東漢人,官至太傅,因謀誅宦官未成,被害。 2 登車攬轡:古代受任的官員通常乘車赴職,登車攬轡表示初到職任。攬轡,拿過韁繩。 3 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4 太守:郡長官,負責一郡行政事務。 5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終身隱居不仕。陳蕃在豫章時,不接待賓客,只為徐稚特設一榻,徐稚坐過走后,就掛起不用。 6 主簿:中央機構或地方官府屬官,掌管文書簿籍。魏晉時期,為將帥重臣的幕僚長,地位甚重。 7 府君:對太守的尊稱。 8 廨:官署,官吏辦公及居住的地方。 9 武王:指周武王姬發,率領天下諸侯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10 式:通“軾”,車廂前部扶手的橫木,這里表示扶著軾。古人乘車俯身扶軾表示敬意。 11 商容:商代賢人,因直諫被紂王廢黜。

※譯文

陳仲舉的言談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為是世人的典范。當他開始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擔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便打聽徐孺子的住處,想要先去拜訪他。主簿告訴他說:“大家都希望您先進入官署?!标愔倥e說:“周武王得到天下后,連墊席都還沒坐暖,就馬上去商容居住過的里巷致敬。我以禮敬賢人為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原文

周子居1常云:“吾時月2不見黃叔度3,則鄙吝之心已復4生矣。”

※注釋

1 周子居:周乘,字子居,東漢人,官至泰山太守。 2 時月:幾個月。 3 黃叔度:黃憲,字叔度,因有德行,受到當時名流推崇。 4 已復:竟,竟然。

※譯文

周子居常說:“我只要幾個月沒與黃叔度見面,那么,庸俗貪吝的思想竟然又萌生了?!?/p>

※原文

郭林宗1至汝南2,造袁奉高3,車不停軌,鸞不輟軛4。詣黃叔度,乃彌日5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6。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p>

※注釋

1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東漢人,博學有德,善處世事和品評人物。 2 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輿北。 3 袁奉高:袁閬,字奉高,東漢人,官至太尉掾。 4 “車不”二句:極言下車時間之短,登車離去之速。軌,車輪的軸頭,這里指車輪。鸞,通“鑾”,車鈴,裝在軛首或車轅頭的橫木上,鈴內有彈丸,車行則搖動作響。軛,架在拉車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5 彌日:連日。信宿:留宿兩夜。 6 陂:池塘。

※譯文

郭林宗到汝南去拜訪袁奉高時,見面的時間很短。但他去造訪黃叔度時,卻留宿了兩夜。別人問他這是什么緣故?郭林宗說:“叔度的學識人品如萬頃水塘那樣寬闊,無法澄清,也無法攪渾,他的度量又深又廣,很難測量啊?!?/p>

※原文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1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2,上有萬仞3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注釋

1 家君:尊稱別人的父親,或對稱自己的父親。 2 阿:山的角落。 3 仞: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仞。

※譯文

有客人問陳季方:“令尊太丘,有哪些功業與品德而能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望?”季方說:“我父親就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其上有萬丈高峰,其下有不測的深淵;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潤。在這個時候,桂樹哪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這樣是有功德還是沒有功德!”

※原文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1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2?!?/p>

※注釋

1 孝先:陳忠,字孝先,陳諶的兒子。 2 “元方”二句:意思是元方、季方兄弟二人論排行有長幼之別,論功德則很難分出高下。

※譯文

陳元方的兒子長文有出眾的才能,和叔叔季方的兒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親的功業品德,彼此爭執,仍無法得到結論,便去請教祖父太丘。太丘說:“元方卓爾不群,做哥哥很難?。患痉娇‘惓霰姡龅艿芤埠茈y啊?!?/p>

※原文

荀巨伯1遠看友人疾,值胡23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4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5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注釋

1 荀巨伯:東漢人,生平不詳。 2 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東漢時常指匈奴、烏桓、鮮卑等。 3 賊:對敵人的蔑稱。 4 子:對對方的尊稱。 5 汝:你,略帶輕賤、狎昵意味。

※譯文

漢朝荀巨伯遠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當時正好遇到外族敵寇攻打該郡,朋友對巨伯說:“我這下活不成了,你還是離開這里吧!”荀巨伯說:“我從很遠的地方來看你,你卻叫我離開,敗壞道義以求生存的做法,難道是我荀巨伯的作風嗎?”敵寇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來,整個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一個人留下來?”荀巨伯說:“朋友有病,不忍心讓他一個人留在這里,我情愿代他受死?!睌晨苷f:“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這有道義的國家!”于是撤軍返回,整個郡城因而保全。

※原文

管寧1、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2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3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4曰:“子非吾友也!”

※注釋

1 管寧:字幼安,三國時魏國人,曾避居遼東三十余年,不愿做官。 2 捉:拿著,握著。 3 軒冕:軒,官員乘坐的車子。冕,官員的禮帽。這里“軒冕”連用,是復詞偏義,偏指“軒”,“冕”字無義。 4 坐:同“座”,座位。

※譯文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依然揮動鋤頭,和鋤去瓦石沒什么不同;華歆卻把它撿起來,然后才丟掉。又有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有人乘一輛豪華的車子從門前經過,管寧依舊讀著書,華歆卻放下書本出去觀看。于是管寧便割斷坐席,分開座位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1,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2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3,正為此耳。既已納4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注釋

1 難:這里指漢魏之交的動亂。 2 難:認為……難。 3 疑:遲疑,猶豫不決。 4 納:接受。

※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則很為難。王朗說:“幸好船還很寬敞,有什么不可以呢?”后來賊兵追到了,王朗想拋棄所帶的乘客。華歆說:“原先我之所以遲疑,正是為了預防這種情況,既然已接受他托身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而拋棄人家呢?”于是仍舊像開始那樣幫助他。世人就憑這件事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原文

庾公1乘馬有的盧2,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孫叔敖3殺兩頭蛇以為后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注釋

1 庾公:庾亮,字元規,晉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至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死后追贈太尉,謚號文康。 2 的盧:也作“的顱”,一種白額的馬,傳說騎它的人會遭遇不幸。 3 孫叔敖:姓孫叔,名敖,春秋時楚國人,曾任楚國令尹,輔佐楚莊王稱霸諸侯。據賈誼《新書》記載,孫叔敖小時候看見一條兩頭蛇,當時認為見到這種怪蛇的人一定會死去,他為了避免后人再見到,就把蛇殺死后埋掉。

※譯文

庾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帶白額的馬,有人建議他把它賣了。庾公說:“我賣了就表示一定有人買它,也就是將害了它的新主人,怎么可以因為不利于自己而嫁禍給別人呢?以前孫叔敖殺了雙頭蛇,為的是怕后人見到而遭到災難,這件事成了自古以來的美談,若我能效仿他,不也是通達事理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达孜县| 黄浦区| 邵东县| 深州市| 江阴市| 天台县| 盖州市| 友谊县| 宁安市| 敖汉旗| 巴彦淖尔市| 德令哈市| 涿鹿县| 新闻| 巧家县| 新丰县| 苏州市| 仁怀市| 神池县| 剑阁县| 望奎县| 镇康县| 西丰县| 惠来县| 临西县| 仁化县| 温宿县| 沁水县| 奉节县| 讷河市| 汕尾市| 司法| 门源| 泗阳县| 梅州市| 铜川市| 贵德县| 龙江县| 永安市|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