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商務禮儀的特點

禮儀的本質特點是它的文化性,隸屬于上層建筑范疇,由經濟基礎制約并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禮儀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現(xiàn)象有其獨特的屬性。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內容。

一、禮儀的規(guī)范性

禮儀言行的實施要符合一定的社會、民族、時代的規(guī)范和程式。禮儀是在人類共同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用來調節(jié)同一社會全體成員相互關系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并逐步發(fā)展成為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共同遵守的準則。禮儀的規(guī)范性,不僅約束著人們在一切交際場合的言談舉止,使之合乎禮儀,而且也是人們在一切交際場合中必須采用的一種“通用語言”,是衡量他人、判斷自己是否自律、敬人的一種尺度,任何人要想在交際場合表現(xiàn)得合乎禮儀、彬彬有禮,就必須無條件地遵守禮儀。例如,問候語通常慣用的說法;握手的次序和力度如何掌握;參加宴會時要選擇適當?shù)姆b等。雖然這些規(guī)范和程式并沒有寫進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要硬性執(zhí)行,也沒有人逼你去做,但只有按照這些在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長期形成、積累、流傳、發(fā)展、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和程式,才能使禮儀的實施達到應有的效果。禮儀的規(guī)范實際上形成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循的模式和在一定時期應走的固定軌道。遵循它,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生活也會和諧、融洽、順暢、美好;違背或偏離它,往往會遭到社會習俗的懲罰,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二、禮儀具有繼承性

任何國家的禮儀都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物,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積累和精神財富的禮儀,本身就具有世代相傳的繼承性。任何國家的禮儀都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任何國家的當代禮儀都是在本國古代禮儀的基礎上繼承、發(fā)展起來的,一旦離開了對本國、本民族既往禮儀成果的傳承、揚棄,就不可能形成當代禮儀。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向來以“知書達理”作為自己的傳統(tǒng)美德,禮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禮儀也在不斷地發(fā)展更新,傳統(tǒng)禮儀中,許多精華被保存下來,融入了現(xiàn)代禮儀之中,成為今天人們處世行事的規(guī)矩和習慣,而其糟粕則被拋棄,不再沿用。當然,禮儀除了有很強的繼承性外,還要有發(fā)展性,并能夠充分體現(xiàn)時代特色。禮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禮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都在不斷地變化與發(fā)展。在當前的改革開放中,東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種因素相互滲透,使各國的禮儀在歷史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被賦予新的內容,體現(xiàn)時代變化的特征。當前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禮儀改革,總的趨勢是使禮儀活動更加文明、簡潔、實用。

三、禮儀的相互性

《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段話的意思是,重視施禮方與受禮方相互之間的來往。人際交往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是人際交往中雙向交流、相互尊重的過程。俗話“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充分說明了禮儀的互動效果。

一般來說,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分地禮待另一方,另一方很少不受感動,而會同樣禮待對方,從而構建起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自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禮儀雙方互動故事,如著名的“三顧茅廬”。漢朝末年群雄紛爭,已負盛名的劉備并不嫌當時諸葛亮的身份低微,多次禮訪,終感動了諸葛亮出山,為其成就了“三國鼎立”的霸業(yè),并為蜀國“鞠躬盡瘁”。又如“藺相如禮讓廉頗”,藺相如為國家大局著想放下個人恩怨,不但不與廉頗對著干,而是處處不惜受辱做出禮讓,終于感動了廉頗,并向他“負荊請罪”,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將相和”美談。再如“張英讓墻”,清代中期宰相張英以一首幽默的打油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化解了與葉侍郎家爭地砌墻院的矛盾,從此兩家相安無事,并以禮相待,兩家墻院之間還多出了一條被后人稱頌的“六尺巷”。歷史雖然過去了千百年,禮儀相互性的特征卻是恒久不變的,人們在交往時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而講究禮讓,并不斷追求對禮貌禮儀的修養(yǎng),使自身的禮儀水平日臻完善。可見,禮儀的互動性在協(xié)調人際關系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禮儀具有限定性

禮儀主要適用于交際場合,適用于普通情況下一般的人際交往與應酬。在此范圍內,禮儀肯定是行之有效的,但離開了這個特定的范圍,禮儀就未必適用。因此,不能把禮儀當作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更不要在非交際場合拿禮儀去以不變應萬變,必須明確不同場合、不同身份,適用不同的禮儀。這就體現(xiàn)了禮儀的限定性特點。例如,大學同學聚會,同學們經歷不同,有的同學當了省長,有的同學是處長,有的同學是科長,有的同學是教師……難道還要論職排位?禮儀還應在限定的場合來應用。

五、禮儀的差異性

禮儀規(guī)范會因時間、空間或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俗話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這句話說明禮儀的應用要看時代、地點、場合、對象等。禮儀的應用,因處于不同的時代、地點、場合、對象等會產生不同的要求和差別限制。古代的某些禮儀規(guī)范在今天就不再適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禮儀也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國家和民族。例如,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行“三拜九叩”之禮節(jié),在當時若以鞠躬代替跪拜禮是會被視為異端的。但在今天若還應用“三拜九叩”,就十分荒唐。因此,盡管禮儀對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厚的繼承性,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禮儀的時代差別還是很明顯的。另外,盡管禮儀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有相互兼容、相互滲透的現(xiàn)象與趨勢,但禮儀的民族地域性特征決定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禮儀有著一定的差別,差別有些還會很大。例如,非洲地區(qū)許多國家的禮儀和我們亞洲的禮儀就截然不同。因此,在對外交往中,要了解和熟悉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qū)的禮儀習俗,以及在各種場合,面對各類對象的不同禮儀要求,規(guī)范自己在對外交往中的行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誤解。

六、禮儀的民族地域性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國家、民族,同一國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生息地域、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并從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了體現(xiàn)本民族特點的禮儀習俗和禮節(jié)規(guī)范,這些禮俗和規(guī)范往往有著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人們在行使禮儀時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影響。例如,中國人崇拜龍,就是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開始的,進入君主時代,龍又成了“真龍?zhí)熳印钡南笳鳌5浇裉欤堄殖闪思橄矐c的代名詞。然而,在英國以至整個西方世界,龍是兇殘陰險的標志,人人懼怕,人人厭惡,而且在很多關于龍(蛇)的故事中,龍總是落個被宰殺的下場。所以,給英國人送帶有龍圖案的禮物,則是大大的失禮了。又如:西方民族親朋好友見面時一般都要擁抱和親吻臉頰,是熱情友好的表現(xiàn),而中國人就不習慣;在我國過去一般是行拱手禮,現(xiàn)在一般是行握手禮,也不失熱情友好。可見不同的民族,有著截然不同的禮儀習俗和規(guī)范。

禮儀的民族地域特性,使得人們在對外交往時要特別注意“入鄉(xiāng)隨俗”“入境問禁”,充分尊重外民族的禮儀習俗,以防在對外交往時對外民族造成不必要的冒犯和誤會,從而影響對外交往的順暢和友誼。同時,各國、各民族之間相互了解、學習別人的禮儀,有利于促進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

因此,禮儀一方面具有強烈的國家、地方、民族特色;另一方面,隨著國際交流的深入,信息溝通的飛速增長,國家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我們都將人類共同生活的這個世界親切地稱為“地球村”,各國的禮儀出現(xiàn)了相互兼容、相互滲透的現(xiàn)象,并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禮儀規(guī)范。現(xiàn)今有句話叫作“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用在禮儀上十分合適。禮儀除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外,還有很重要的民族間、國際間的交流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金阳县| 大庆市| 澜沧| 闻喜县| 阿拉善右旗| 罗城| 齐齐哈尔市| 万宁市| 仁化县| 肥东县| 商都县| 尖扎县| 灵川县| 滨州市| 苏尼特左旗| 桓台县| 米泉市| 广安市| 云霄县| 古浪县| 利川市| 类乌齐县| 平阴县| 葵青区| 西昌市| 中阳县| 广安市| 永仁县| 阿荣旗| 天长市| 巢湖市| 哈尔滨市| 南雄市| 什邡市| 潞西市| 临高县| 崇州市| 岳普湖县| 义乌市|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