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 《黃河邊的中國》

作者:曹錦清

出版信息: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曹錦清的《黃河邊的中國》是一部研究“三農”問題的經典著作。但與其他“經典”作品不同的是,《黃河邊的中國》不是以它的“系統性”見長,相反,它只是一部記錄了作者“漫游中州大地,沿途所看、所聽、所思、所慮”的訪談日記。除了分成上、下兩編之外,沒有任何章節,每日所記之事看起來也似乎相當隨意,有的更類似于雜文和雜感。

這樣一部著作自然免不了背上“拖沓”“冗長”之譏,而幾達800頁的篇幅在今天這個以“短”為善的時代也顯得格格不入。但本書在出版后迅速在知識界和社會上掀起極大的熱潮,或許恰恰與它的這種“隨意”和“冗長”有關。曹錦清在“前言”中提到,原書計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總報告和分報告,第三部分是歷史與理論。現有部分只是原計劃中的第二部分:逐日訪談紀要。這種“明智”的選擇,使這本書脫離了一般意義上的“學術規范”,同時又盡可能地保留了大量作者調研和所思所想的脈絡細節,也因此,它得以從象牙塔中少數人交流的“高臺”上走下來,成為作者所謂的“集體創作”——它真實地記錄了人人熟悉卻又只見一隅的“歷史”,并通過一名學者的思考,為之提供了厚度和縱深。

也因此,對這本書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讀法:一是將其作為一本“理論書”。如果將之比作一部新聞作品,那么,《黃河邊的中國》就類似于一篇述評。作者曹錦清的觀點不時在各處出現,這些觀點與他所思所見有關,卻又不僅僅只是感慨,有些觀點甚至一再出現。比如,當談到村落農民的問題時,曹錦清說:“中國激進知識分子好談專制與民主。他們只把專制與民主視為一種政治制度,又將政治制度視為一件可以隨時替換的衣服。他們被西方政治概念蒙住了眼睛,看不到政治制度賴以有效運作的社會心理與習慣。當廣大村落農民尚未學會自我代表,且需別人來代表時,一切法律與民主的制度建設只能是一層浮在水面上的油。”

二是可以將其作為一本“方法書”。作者反復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研究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作者所選擇的這種“觀察訪談”,“實質上是研究者與被研究對象的一場持續深入的對話。這種親密的接觸,使研究者的領悟與觀察訪談所獲得的生活信息處于不停頓的交流之中。由此而獲得的調查資料不僅是真實可信的,而且是可親的”。除了這種研究方法,更可貴的是,作者對待理論的態度,即所謂的“無知”和“懸置”。“無知”是“把一切熟悉的現象當作不熟悉的東西而加以觀察、提問與思考”;“懸置”則是“將我們頭腦中已有的理論、概念與假設,在調查過程中暫時地懸置起來”“不要用先入為主的概念去套裁經驗材料,而應讓概念與經驗事實自由地結合,或依據經驗事實對概念作出必要的修正”。在當下的中國學界,這樣一種“不唯書、不唯洋,只唯實”的方法取向顯得尤其重要。

三是將其作為一本“社會書”,這或許就是作者的本意。作為一種“集體創作”,這本書就是一部“采風”。或準確的數字統計,或“戲謔”的酒席之言,都描繪著當下中國鄉村的現實,反映了“變動著的社會事實與社會情緒”。如文中啼笑皆非的“流產指標”:“(村支書說)從1992年開始,市、縣計生辦還制定了一項新的規定:各村每年按全部育齡婦女(從新婚到49歲)的2%比例,送到縣衛生院進行流產。這個指標定得莫名其妙。各村超計劃懷孕的人數各不相同,同村各年超計劃懷孕的人數也不一樣。按這個指標,我村每年得送2名孕婦去做流產手術……為了完成這一指標,看來我們還得每年安排兩名婦女超計劃懷孕了,你說荒唐不荒唐。”

“荒唐”往往真實。作為一本描述世紀之交“鄉土中國”的著作,《黃河邊的中國》所述及的一些現象或許已經不復存在,但其中展現的種種現實細節和生活百態仍然值得我們一再認識、反復體味。

延伸閱讀:

1. 曾維康:《農民中國:江漢平原一個村落26位鄉民的口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溫鐵軍:《三農問題與世紀反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3. 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新绛县| 民勤县| 察哈| 绍兴县| 阆中市| 榆中县| 湾仔区| 广东省| 万盛区| 成都市| 铜梁县| 旌德县| 建阳市| 花莲市| 江门市| 徐水县| 出国| 报价| 城固县| 石狮市| 景洪市| 龙岩市| 越西县| 宁武县| 额尔古纳市| 女性| 永泰县| 株洲县| 白城市| 嘉善县| 景洪市| 巩留县| 吕梁市| 沛县| 岑溪市| 托克逊县| 白山市| 定兴县| 乾安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