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亞洲腹地旅行記》

作者:斯文·赫定著,周山譯

出版信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1880年4月24日,“維加號”完成了東北航道的探險,冒著蒸汽駛入斯德哥爾摩的港口,整座城市沸騰了。站在歡騰的人群中的小男孩斯文·赫定此時暗自發誓:“總有一天,我也要跟他們一樣從遠方榮歸故里。”但與小男孩最初的想象不同,他一生的事業不在北極,而在遙遠的亞洲大陸。

《亞洲腹地旅行記》(My life as an Explorer),直譯為“我的探險生涯”。的確,斯文·赫定生命中精力最旺盛的階段幾乎都在亞洲的廣漠內陸中度過。他所到過的地方,很多是中國古代文人“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所在,即使是在今天,絕大多數中國人也只是在書中看到這些名字。

“樓蘭古城”是斯文·赫定的一個最大發現。1900年,斯文·赫定無意中發現了這座沙漠中的古城,1901年,他再次來到樓蘭遺址,從中發掘出大量文物。在書里,他詳細描繪了發現樓蘭的過程:“地上一條條西南走向的溝壑實在非同尋常,于是切諾夫和奧迪克兩人走在前頭,以尋找最合適的路線。下午3點鐘,他們突然停下腳步。我還以為他們又看見野駱駝了,但是這次是截然不同的東西,而且更為引人注目。他們站在一個小土丘上,竟然發現這里還有幾間木制的房子。”斯文·赫定很快就離開了這里,但不久后再次返回樓蘭故地:“3月3日,我們在一座高達29英尺的土塔樓底下扎營……現在我們完全與世隔絕。我感覺自己儼然是一位坐守國都統管天下的君王。這世上再沒有人知道還有這么一個地方存在。”“幾乎所有的屋舍都是用木頭蓋成的,墻壁則是由成捆的柳條或泥巴糊上的柳枝構成。有3處地方的門框仍然挺得很直。有一扇門實際上就是敞開著,遙想1500多年前這座古城里的最后一位居民將門推開,此后就沒有變樣。”

斯文·赫定在書里描述最多的“伙伴”就是駱駝。駱駝不僅是他漫長艱辛的、往往處于沙漠地區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他在寂寞跋涉中的伴侶。他寫道:“3月15日,我們離開河床,前往雅爾丹泉,所過之處常常能見到野駱駝的足跡。在亞洲的極內陸中,我第三次遇見這些號稱沙漠主人的高貴動物,它們近乎與世隔絕,住在地球上最難到達的地方。”“在夏天,野駱駝每過8天便要喝一次水,冬天就能撐上14天。而且它要找泉水的話一找一個準,仿佛在穿越茫茫沙海時有航海地圖相助。野駱駝在12英里以外就能嗅出人的氣味,隨即像陣風似的逃走。它一聞到營火的煙味便掉頭躲開,有人支過帳篷的地方,它也長時間避而遠之。它碰見家養駱駝也會逃開,但是碰上年幼的駱駝卻并不避諱;因為這些小駱駝還不曾給人使用過,它們的駝峰還沒有被行裝和馱鞍壓得變形。”

有些時候,斯文·赫定的語言又像詩歌一樣。當他的一個伙伴在沙漠中不幸離世,斯文·赫定低訴道:“這一段路走得人傷心而陰郁。聽不到人唱歌,也沒有人說話,只有大銅鈴當當響著,仿佛舉行告別葬禮時敲響的教堂喪鐘。兩只烏鴉在我們頭上盤旋。牦牛、野驢和羚羊注視著我們,比往常更靠近我們。它們似乎也知道了,荒原之上的好獵手已與世長辭。”

記者是記錄歷史的人。但很多時候,歷史不僅在書上,更在路上。斯文·赫定不僅是一名傳統的探險家,同時也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極為認真地作各種記錄,這些記錄成為“地理科學的真正勝利”。從拿著工具來丈量世界這個角度來說,斯文·赫定也是一個“好記者”。

延伸閱讀:

1. [美]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唐曉峰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 王蒙:《你好,新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3. 劉亮程:《在新疆》,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16。

4. 沈葦:《新疆詞典》(增訂版),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扎赉特旗| 商丘市| 临武县| 水城县| 邓州市| 日照市| 姚安县| 泗阳县| 舞钢市| 合川市| 保亭| 繁昌县| 海原县| 巴青县| 伊宁县| 长治县| 普格县| 晋州市| 乌拉特前旗| 巩留县| 西乌| 乌拉特中旗| 电白县| 罗江县| 南宁市| 武义县| 海原县| 丽水市| 阆中市| 南汇区| 南华县| 安顺市| 来凤县| 晴隆县| 雷山县| 新宾| 凌海市| 五大连池市| 张家界市|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