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新聞書目導讀(100種)
- 李彬
- 1607字
- 2019-12-06 13:59:29
14. 《現代稀見史料書系》
作者:王明、張國燾等
出版信息:8種10冊,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
歷史通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么,在失敗者的筆下,歷史是怎樣一幅圖景?“現代稀見史料書系”這套回憶錄的作者,正是中國革命的失敗者、出局者、另類人物。僅此一點,足以引人關注。
《中共50年》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王明(陳紹禹)在蘇聯出版的,王明曾任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一度是共產國際指定的中共領袖、理論權威,40年代聲勢浩大的延安整風運動,直接目標就是肅清王明的政治和思想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明赴蘇聯治病并長期滯留,1974年病逝于莫斯科,其間連篇累牘地歪曲歷史、攻擊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這本回憶錄即是其一。
張國燾的黨內資歷比王明猶有過之,他是中共“一大”12名正式代表之一,長征途中公然另立中央,險些對革命造成毀滅性打擊。毛澤東曾對斯諾說,與張國燾的斗爭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1938年,時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代主席的張國燾伺機逃離延安,繼而為戴笠的軍統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張國燾輾轉于中國臺灣、香港,加拿大等地,1979年在多倫多去世。60年代中期,張國燾在香港《明報月刊》連載《我的回憶》,細數叛黨以前的政治經歷,評述了建黨前后以及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前夕的諸多歷史事件。《明報月刊》支付給張國燾一筆不菲的稿酬,成為他們夫婦倆晚年主要的生活來源。
其他幾位主人公同樣身世不凡?!吨袊o事》作者奧托·布勞恩,中文名李德,共產國際派遣中國的軍事顧問,第五次反“圍剿”的最高指揮官,差點葬送了紅軍;《苦笑錄》作者陳公博,中共“一大”代表,國民黨“二大”中央執行委員,汪精衛傀儡政府二號人物,1946年從日本引渡回國,旋即槍決;《雙山回憶錄》作者王凡西和《鄭超麟回憶錄》作者鄭超麟,均為中國“托派”領袖,在中共黨史上,“托派”幾乎是比“階級敵人”更為惡劣的標簽;《莫斯科中山大學與中國革命》的作者盛岳(盛忠亮),早年留學蘇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曾任上海中央局代理書記,被捕后變節,加入中統;《延安日記》作者弗拉基米洛夫,中文名孫平,塔斯社記者,1942—1945年作為共產國際聯絡員進駐延安。
改革開放初期,東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副牌)以“現代史料編刊社”的名義,內部出版了這套叢書,在控制的范圍內供有關領導和黨史研究者參考,俗稱“灰皮書”。叢書出版以后頗受學界重視,若干史實甚至成為一些重要著作的論據。2004年,東方出版社應讀者要求,并報經有關部門同意,以“現代稀見史料書系”為名重新整理編印,仍是內部出版,限量發行。因為采用清一色的黑色封面,獲名“黑皮書”。正如黨史專家石仲泉所言,這套叢書有助于人們進一步認識歷史的曲折性和復雜性,更加深入地把握國史和黨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補充或糾正若干歷史細節。
當然,就像“出版說明”所提醒的,這些作者囿于政治立場、思想觀點以及復雜的歷史原因,明顯存在曲解史實、詆毀他人、吹噓自己等缺陷,研究者應該謹慎辨析,去偽存真,披沙揀金。以《延安日記》為例,延安時期,任弼時的秘書、毛澤東的俄文翻譯師哲,因為工作關系與弗拉基米洛夫交往較多,他在讀到《延安日記》后勃然大怒,認為該書“嚴重歪曲事實,任意中傷誹謗……與他在延安同我講的話是完全不一樣的”。弗拉基米洛夫的兒子尤里(Yury Vlasov),也曾在1991年撰文發表聲明,承認《延安日記》是“珍寶島事件”之后由蘇聯官方炮制的,尤里透露,當時他被叫去整理父親檔案,蘇共中央書記處希望利用他父親從延安發回的電報和其他情報資料編寫一部日記,并命令他來操刀。
這要求我們要以審慎的眼光、批判的意識來閱讀這些文本。極而言之,所有的回憶錄都應作如是觀,因為一切知識都應當接受質詢,而不是理所當然的先驗真理。
延伸閱讀:
1. 鄧力群:《鄧力群自述(1915—1974)》,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師哲口述、李海文:《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3. 趙超構:《延安一月》,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