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寫作讀本
- 肖海洋
- 12字
- 2019-12-06 14:55:20
第二章 記敘文的審題與立意
第一節 命題作文
【訓練目標】
(1)學會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方法,記敘文要符合題意和文體要求。
(2)根據命題意圖確定積極健康的思想,要有明確、具體的中心。
【范文引路】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它被天邊的彩云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饑寒、風雨都無法阻止它,它毅然決然地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經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天地蒼茫、彩云繚繞,它內心充實而滿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根據上面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宿 命
我靠在昏暗、潮濕的小矮墻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頭豬。我們祖輩都一樣,有著極其悲慘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日復一日……看著同伴們漸漸膘肥的身材,我卻始終壯不起來,我有著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的受死之時。
夜幕降臨,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我被屠夫送進了屠宰場。那兒陳列著一行一行的豬頭,一列一列的豬肉,我明白,我們身上的豬頭、豬肉、豬腸通通不是我們的,除了我們自己的靈魂。我一個激靈醒了過來。
夜色朦朧,我站在豬圈門口,揮灑冷汗。同伴一個一個都睡著了,我沐浴著從斷崖處吹來的山風,我的靈魂在內心躁動不安。我似乎聽見了狼在斷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擺正了姿態,嗥叫了一聲,同伴們瑟瑟發抖,用癡迷的眼神望著我,顯得很害怕。他們一定以為我患上了豬瘟,或者以為我是一只披著豬皮的狼。我沒有解釋什么,因為我只是順從我內心的靈魂罷了。
我決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們瞪著眼睛驚恐地看著我,此刻的我站在豬圈門口,繼續沐浴我的清風。我知道他們不會理解我,就像人們不理解韓寒一樣,我和他一樣,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國真說的: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我的內心似乎更堅定了。
明天,明天。
紅艷的晚霞如期而至,濃重的霧氣沒忘記給大地披上一層灰色的銀幕。我趁著夜色,拱開了豬圈門,玩命似的往斷崖飛奔,迎面來的是涼爽的清風。逃跑時我回頭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親,從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
斷崖的清風不像豬圈,豬圈里的風夾雜著濕氣和污臭。我擺正了狼的英姿,不斷嗥叫,因為我戰勝了我的宿命,我順從了我內心的靈魂。
心里有個聲音一直在嘀咕:“你戰勝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斷崖,依稀可見幾顆星星,這勇敢的靈魂花,此時此刻,開得到處都是。
點評:文章采用擬人的手法,運用第一人稱來構思全篇,寫一頭豬無法接受祖輩的宿命,決心從豬圈中逃出去,并最終出逃成功的事情。文章心理描寫細膩逼真,擬人化地將一頭豬的思想和情感一一展現出來,讓讀者在閱讀中,由同情轉為敬佩,從而油然地生出贊賞之情。另外,作者善用隱喻,如“狼”這一意象的反復使用,暗指豬心的叛逆。作為一篇記敘文,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夠很好地緊扣主題來敘述,使文章的內容與作文材料之間形成關聯。作為一篇考場作文,具備如此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屬不易。
【方法指津】
一、看準命題要求
符合題意,包含符合“標題”要求和提示的“注意”里的要求,保證文、題相符。
二、命題方式分析
依據命題的類型,先找到“范圍、對象、題眼、數量”等關鍵詞,再以此明確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思考立意。下面分析幾種常見的命題類型。
(一)單獨詞語式命題
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這個詞所代表的事物本質特點上,需要抓住它的本質特征進行思考,或寫它的象征意義,或寫它的比喻意義,或寫它的引申意義。如:《路》《習慣》《橋》《松》《蠟燭》等。如果是動詞,則側重思考該行為的價值意義。如:《嘗試》。
(二)偏正短語式命題
偏正短語的中心詞應是在后面的名詞,但從作文審題的角度分析,中心詞規定作文取材的對象或者范圍,中心詞前面的表示修飾、限制的詞語通常是“題眼”所在。審題時要抓住“中心詞”,明確寫作的對象或者范圍;緊扣該“題眼”,做到準確立意。
如:《清晰的面孔》。從題目來看,中心詞“面孔”,規定了選材的對象、范圍:它可以是人的、動物的或是自然景物的、人文景觀的。立意應確定在修飾語“清晰”上面,一般來說,應當帶有回憶性的、想象中的或者是夢幻里的。這樣,學生就能從自己的生活閱歷中確定獨特的主旨。
(三)動詞性短語式命題
作文題目中有動詞或者是動詞性的詞語,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充當謂語的詞語,那么,這個詞往往就是“題眼”,審題和立意,都要圍繞這個“題眼”來確定。
如:《和你同行》。明確作文標題中的“你”的所指,一般來說,既可以把“你”理解為具體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理解為抽象的理論、情感等。這樣,才可以選擇了解最為清楚、理解最為深刻、感受最為強烈的“你”,來作為寫作的對象。
“題眼”是“同行”,所有的材料,都應圍繞“同行”來組織,要寫清“同行”的表現和結果,特別要寫清“同行”時的感受,從而抒發真情實感。
(四)完整句子式命題
作文題目是一個句子,一般來說,這種形式的作文題目較長,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據題目中的“范圍、題眼、數量、人稱”等來分析題目中每個詞的含義和要求。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你的手”要求寫的是“我”和“你”的關系;“想”:說明還只是一種渴望,還沒有實現。這是很關鍵的一個詞語,必須牢牢抓住;“握手”:表示兩人的最后結局,“我”渴望中的最后結局,象征著和解、求助、鼓勵、崇拜等。
三、立意方法
立意就是給文章定“靈魂”,立意需要注意以下四點:其一,正確、鮮明;其二,集中、單純;其三,深刻、新穎;其四,積極、向上。有了這個“意”,就可以考慮全篇如何開頭、敘寫、過渡、結尾;分清主體中的主、次、詳、略、疏、密、前呼、后應等。
(一)寬題窄作法
如《理想》《追求》《信念》等文題,從字面看,題目很虛、很大,這類題目最好從小處著手,可以寫一個人,如一位老師、一位醫生、一位工人、一個中學生,也可以寫自己的追求,這樣作文會中心明確,內容具體,貼近生活,反映現實,抒發真情。
(二)探究寓意法
如《鏡子》《陽光》《冬雨》等命題,除了本義,還有一種比喻義或者象征義,“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義或象征義的方法。立意時注意兩點:其一,可以寫它的本義,但一般來說,重點要寫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從其本義入手,但最終還得要寫出它的寓意,這樣才會使主題得到開掘;其二,寓意性的命題作文題往往是一種具體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種開放性的特點。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理解又深的一點去寫作文,力爭把作文寫得情文并茂。
以《鏡子》為例。可以把鏡子當成重要道具或線索;可以寫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古為鏡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可以根據鏡子“做出你同樣的表情”的特點寫“如果你樂觀積極,生活會給你驚喜”;根據“凹凸鏡子也失真”的特點寫“要獨立自主,相信自己的判斷,審慎對待別人的建議和意見,不要盲從”等。
(三)增補信息法
有一些命題作文題比較寬泛,可以采用“增補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題作文題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在題目的前或后或中間加上限制詞,增補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從而達到縮小外延、化大為小、明確范圍、方便入題旨的目的。
如:《臺階》。補外形——滄桑的臺階、樸實的臺階、整齊的臺階;賦象征——給別人一個臺階(寬容)、給自己一個臺階(善待自己)、給孩子一個臺階(家庭教育);析功用——上臺階與下臺階(人生態度)、永無盡頭的臺階(修養、科學)、走自己鋪設的臺階(創新進取);探成因——臺階的材料(人生態度);增關系——相互支撐的臺階等。
(四)即時頓悟法
如《得與失》《機會》《考場》《位置》等,均可以敘寫發生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瞬時的事情經過,收尾時點明悟出的哲理。
【升格練習】
一、訓練題
請以《書包》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不少于800字。
二、導練
題目的命題方式是名詞,“書包”的表意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裝文具、書本的工具,它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抽象含義,如象征知識、文明、文化等。所以寫作立意的范圍比較廣。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與書包發生某種聯系,也必然有一段特殊的關于書包的故事,可能是一段艱辛的求學路、溫馨的讀書史、堅持不懈的追求、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等,在不同的故事載體下,蘊含著人間的真情、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體驗確定作文的中心。
運用具體的立意方法,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重點內容、行文思路、描寫方法和藝術手法。
三、佳作示例
書 包
喬 葉
每當看到現在孩子背著那印滿各式各樣卡通畫的精致書包上學時,我就會想起屬于我的第一個書包。
那是個花格子書包,媽媽做的。
7歲那年,我終于擁有了上學的資格。可是我沒有書包。
那時,我們鄉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書包。每當同學們談論誰的書包哪塊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時,我都會躲得遠遠的。心里卻一遍遍地喊著:我也要有一個花格子書包!
我終于向母親開了口。
“家里沒有碎花布。”媽媽平靜地說。
“我要!”我固執地堅持著,卻不敢看媽媽的臉。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對我的倔強,媽媽沒有再說話。
從那以后,我發現從來不喜歡串門的媽媽開始串門了。對于寡言少語的她來說,和人談天說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幾次,在一邊玩耍的我發現媽媽的臉被別人的話鋒逼得通紅通紅。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門,不知有多少艱難的開口,媽媽終于攢夠了做書包的花布。
開學的前夜,媽媽把書包做好了。美麗的圖案,細密的針腳——這真是一個可愛的書包!我還驚喜地發現,書包里面居然還有一個夾層。這可是我們村獨一無二的新設計啊!
我興奮地把書包看了又看。然后抬頭看看媽媽的臉,她的眼神十分安適。
“好好學習。”她依然平靜地說。
躺在床上,我的淚水忍不住淌了一臉。愧疚和不安開始一點一點地吞咽我的喜悅和滿足。我知道這書包意味著什么:這塊塊鮮艷的花方格是她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這道道勻凈的線路是她那顆綿延萬里卻從不言愛的心啊!
第二天上學時,我鄭重地背上了這個書包。書包里裝的東西很少,我卻覺得它沉甸甸的。后來,它一直陪伴我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著它。因為我知道:這個書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美的書包。
點評:“母愛”是古老的但更是永恒的主題,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閱歷和感受,總會從一個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角度立意謀篇。文章以“書包”為故事的承載體,從自己的記憶中遴選一個普普通通的微小的片段提煉出感人肺腑的深沉的愛的主題,讀后讓人不忍掩卷。一個書包,一個手工制作的書包,何其之小,但是,對于一個貧窮的母親,對于一個不愿求人、一向自尊的母親來說,困難實在不小。愛心可以托起一座山,母親以自尊為代價,終于拿出了“獨一無二的新設計”的書包,這鮮艷的碎花布拼成的花格子書包是她那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而這一道道勻凈的線路則是她那一顆綿延萬里卻從不言愛的心啊!
這中間不同尋常的意義豈止文中的“我”感受最深。在我們身邊這一類的事猶如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但在同時你是否也和作者同樣感受到了母愛的珍貴呢?“偉大”這兩個字是母親平時一點點的呵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