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人口經濟史
- 李仲生
- 1956字
- 2019-12-06 14:38:04
4.4 日本的封建制經濟
日本封建制經濟是從飛鳥時代(Fei Niao Period,公元600—710年)中期開始確立的。公元646年大化改新[10]標志著日本封建經濟制度的確立。大化改新宣布土地國有,解放奴隸成為公民,實行“公地公民”制度,并頒布“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11]。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確立以后,日本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人口也不斷增加。
到了奈良時代(Nara Period,公元710—794年),日本農業經濟發展較快,農作物種類豐富,水稻品種可分為早稻與晚稻。除水田外,當時還經營旱作,雜糧作物有大麥、小麥、粟、大豆、小豆、蕎麥等。農業生產工具也有所改進,鐵制農具如鐵锨、鋤、鐮等的使用已相當普遍,同時開始使用牲畜,出現了帶鐵刃的犁和耙。畜力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此外,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還表現在生產技術的改進上,當時的水稻栽培已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生產程序,廣泛采用了先進的插秧技術和割莖法。
這一時期手工業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當時手工業有官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兩種。官營手工業生產高級手工產品,這些產品專供宮中消費和朝廷使用。家庭手工業作坊則生產較簡單的產品。在手工業中最突出的是紡織業。家庭紡織業以農家婦女為主,一般生產布、絹之類,主要供家庭自用和繳納庸調。中央設有官營作坊,分別生產錦、綾、羅、綺等高級紡織物。
在平安時代(Heian Period,公元794—1185年),日本農業有了顯著發展,鐵制農具和使用牛馬耕作已普及,水稻生產方法顯著進步。如實行播種前浸種、插秧、開始用水車灌田、利用稻架曬干的干燥法等,水稻產量明顯提高。農業同手工業的分工也開始擴大。在古老城市奈良、京都和一些莊園附近的手工業作坊,已經擁有掌握特殊技能的工匠,包括織匠、木匠、泥瓦匠、刀匠、漆器匠、金銀器匠等,這些工匠按照訂貨生產。商業也有發展。在奈良和京都,從市集商業已發展到店鋪商業。在這些地方,寺廟門前和莊園要地都開辟了定期集市,出現稱作“販夫”的獨立商人。平安時代后期,伴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許多豪強地主貴族通過各種方法獲得大量的土地,建立起莊園。隨著封建兼并的進行,莊園數量越來越多,國家已無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徹底廢除,大封建領主制經濟也迅速發展起來。
鐮倉時代(Lian Cang Period, 1185—1333年),農業經濟成為各種產業的中心。關東和九州的邊境地帶,進行了大規模的新田開墾。當時的農民已經掌握了揚谷、脫殼的技術。生產力發達的地區已普遍施行了“二毛作”,即每年種兩茬莊稼。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平安末期出現的定期市,到了鐮倉時代已經非常普遍。市民和商人開始通過貨幣進行商品交換。到了12世紀中葉,出現了大量宋朝的銅錢,大都是通過與宋朝的貿易而輸入日本的。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經濟發達的京都、奈良等地區,除了定期市外,還出現了很多固定集市和小賣店。這一時代的手工業已經從農業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手工業者將自己生產商品拿到市場上交換生活必需品,他們也結成“座”,從屬于莊園領主,并直接參與工商業者的經濟活動。
在室町時代(Shi Ding Period, 1338-1573年),雖然戰亂持續,但內外通商繁盛,農業、工業技術也有所提高。農業的技術進步、農具改良、肥料種類多樣化、商品作物需要量增加等因素,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彌補了不少因戰亂而帶來的損失。農村的各種產品加工業也興盛起來,并且因技術人員增加與產品需求量擴大,手工業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在工業方面,冶煉、鑄造、紡織尤為發達。其中冶煉、鑄造技術不僅供應農民所需的勞動工具,也是各類兵器的生產地。除此以外,刀劍還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在江戶時代(Jiang Hu Period, 1603—1863年)前期,日本的農業經濟依然占主導地位,屬于一種封建的小農經濟。16世紀末,日本人口的80%以上為農民,基本的生產關系為各藩領主直接控制廣大農民,農民為領主耕種一塊世襲土地,并交納一定量的實物地租和貢米。這種被稱為“本百姓”的自耕農是德川幕府時代幕藩體制的主要經濟基礎。17世紀中葉,幕府禁種經濟作物,提倡節約,并通過改革幣制、壟斷專賣等形式壓制商品經濟的發展。盡管如此,商品經濟還是在農村出現了,農村的生產力由于生產工具的改造以及栽培技術的提高而獲得了很大的發展,這為商品經濟在農村的發展以及城市的繁榮創造了條件。隨著農業生產日益商品化,逐漸產生了農業特產區,如棉花生產集中在畿內和東海地區,養蠶集中于關東和東山地區,大豆盛產于本州東北地區。這樣的地區性特色農業為農產品的商品化提供了契機。隨著各產業的發達,城市也迅速發展起來,到17世紀末,全國城市多達300多個,其中江戶、大阪和京都是全國最大的幾個城市。江戶不僅是幕府所在地,而且是日本經濟文化的中心,據1693年的調查,江戶的人口總數高達100多萬,超過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倫敦,造就了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龐大的消費人口,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市場的急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