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年
- 雪地里的美人蕉
- 歸塵581
- 2749字
- 2019-11-06 11:20:38
沈學良做好飯菜,招呼四個孩子吃飯。其實不用招呼,四個孩子早已經圍在廚房旁邊,眼巴巴盯著火灶上的菜鍋,他們饑腸轆轆好一陣了。
父親沈學良很喜歡做飯,廚藝也很拿手,他做的飯菜比母親做的好吃很多。只要父親在家,一般都是父親下廚。他怕母親一頓亂煮,糟蹋了來之不易的食品。
菜出鍋的時候,不是盛在一個碗里,放到餐桌上,大家共享。而是把鍋里的菜大致分成五個等份,分別盛進五個小碗里。兄妹四人每人一份,父親和母親共用一份。
自從到了鎮上,在吃飯這個問題上,他們家已經拋棄了過去的“集體主義”,把菜盛在一個大碗里“吃大鍋飯”。而是進入到新型的“承包到戶”制,各吃各的那一份。
他們必須這么做,可謂是形勢使然。
因為“集體主義”的時候,經常是四兄妹一捧起飯碗,就拼命往自己碗里夾菜,只求多多益善。基本上還沒等開飯,碗里的菜已經一掃而空,后面動作慢的,就只能對著空碗哀嘆了。幾乎餐餐都有,飯才吃到一半,菜碗就已經見底的現象發生。
要么就是,一家人守著一只菜碗,四兄妹每個人一邊吃著飯,一邊死盯著別人夾菜的動作。但見別人的動作有點過大,眼里就充滿憤慨。整個餐桌被一種濃濃的火藥味所籠罩,吃一頓飯就仿佛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生死戰爭。有時候,某個孩子太不自覺,還會領到父親忍不住的勃然大怒和喝斥:“你一個人把菜吃完,別人都不要吃了?”
干嗎不多做些菜呢,千萬別問這么傻的問題。每天的菜就是那么一點,不能夠再多,這是父親精打細算后的餐桌局面。
遷到鎮上后,母親很長時間沒有工作。她原是申請接外公的班,進入到醫院去工作,但遲遲得不到主管部門的批復。可能母親條件上確實太差了一些,一方面年紀大了點,二方面沒有醫護經驗和知識,母親的申請受到很大的阻礙。外婆為此天天往衛生局跑,吃盡了苦頭,還跟機關干部吵了架,依然毫無結果。
母親后來被街道居委會安排去了鎮郊的“柑桔園”工作,侍候一大片柑桔果樹。說是吃上了“國家糧”,其實還是當農民,工薪不會多么令人羨慕。頂多收獲季節,一家人多吃幾個桔子。
父親的工薪有了一點增長,仍然很微薄。
而到了鎮上后,一家人的生活比起鄉下,似乎更加困難了。他們不能夠種瓜種菜;也沒地方養雞養豬;父親也不再釣魚和抓老鼠。所有用度都必須使用貨幣購買,資源變得更加匱乏。原先鄉下燒柴禾,可以去山上撿柴。如今鎮上不燒柴禾了,改燒煤球,煤碳只有定量供應,沒什么地方可以去撿。
同時,四個孩子個個越來越大,身體長大意味著食量跟著增加。
父親是個凡事都有嚴格計劃的人,決不會干那種“先讓今天吃飽、明天到時再說”的糊涂事,“有計劃的定量消費”無疑是家庭開銷的重要一環。他們為此設立了一個記事小本本,哪怕一分錢的針線用度,也會詳細記錄的。對于收入和開銷的來籠去脈,父親必須了如指掌。
家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自己的住房。長年租住別人的房子,總會給人一種很不自由的壓迫感,對于沈學良這么驕傲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就是沈清也不喜歡住在那里,因為他最不喜歡看見房東老板,看見她都有點心里發怵。房東老板是個老年寡婦,總是臉色冷峻、坐在進門大堂里,捧著一根長煙桿抽煙。不愛說話,也不太愛瞧人。何況她也有一大家子兒孫,進進出出的特別擁擠。
沈學良雖說居住學校宿舍,可到底暑假期間、寒假過年他總得回來居住。外婆因此主動搬到縣城去,跟小姨住到了工廠宿舍里。
擁有一間自家的房子,一定是父親當時的想法,雖然那種想法那時看上去有點異想天開。因為外公在鎮上那么多年,也沒把那個目標實現。
有那樣的想法,就必定有相應的行動。一分一厘的存錢,成了整個家庭的基本方略。或許,他們就是不存錢,夫妻那點收入,撫養四個孩子,已經是捉襟見肘。
市場上,多買一片菜葉,就要多付一片菜葉的錢。想要多節省一毛錢,只能少買一片菜葉,這個規則誰也沒有能力改變。
父親在日常省錢這個問題上,絕對是做到了挖空心思、千方百計、費盡心機的。窮人的智慧沒太多用武之地,只能用在這一方面了。
因此菜碗里的菜,只能是那么一點,必須節約著吃。菜一旦分到每個人的小碗里,各自只吃自己那一份,就都學會省著點伴飯了。
當然,鎮上還有比他們家更苦的人。有一個雙手殘疾的小伙子,長年累月就是挨家挨戶討飯吃,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副好心腸,有人一看見他就趕他走。
有一天,沈清看見那個人被派出所抓住,捆綁在十字街的電桿上,供人圍觀。據說那家伙摸進別人家里偷東西,被人逮個正著。他們都說那個人太懶惰,可沈清覺得他沿街乞討,風里來雨里去的比誰都“勤勞”和“辛苦”。誰若不信,自己去試試就知道。
鎮上還有一個中年男人,別人都叫他“老愚”。老愚沒有成家,單身一人,他以給人家茅坑掏糞為生。他非常窮困,居住在一間屋頂沒瓦、一面墻壁倒塌的房子里。
他不知是智力有什么問題,還是因為窮困,習慣了逆來順受,反正是那種別人最愛欺侮的角色。沈清常跟著街上幾個頑皮搗蛋的孩子,追在老愚身后,沖他扔石頭,他鼓著一只瞎了的眼睛,從未發過脾氣。
有一天,沈清偶然看見,老愚把一個蘋果送給了一個街頭撿垃圾吃的瘋女人。那天以后,沈清再也沒朝老愚扔過石頭。
還有住在鎮南頭最可憐的一家人。那家的男主人原是一家集體小廠的干部,本來是可以把整個家庭帶上康莊幸福之路的,不幸身體患病,久治不愈,一拖竟是幾十年。
他的病十分怪異奇特,并不危及性命,但嚴重摧毀了他的語言和運動功能。他的聲帶不能發聲,說話嘶啞得根本聽不清。他的手腳也變得不靈活,到了吃飯、穿衣都產生困難,生活無法自理的地步。
他每天都要服藥,否則就會痛苦難受。家里的金錢幾乎全都花在男主人的治病上面,不但積蓄花光了,還欠著一屁股的債。
更不幸的是,他卻有五個孩子需要撫養。一家人長年被陷在一貧如洗的困境里面,那種潦倒不堪的情形是可想而知的。孩子們破破爛爛的衣著,真是不忍目睹。
可敬的是,在如此望不到盡頭的災難面前,竟然絲毫沒有影響到這個家庭夫妻倆人的感情。妻子身體健康,面目端正,若是離婚再嫁,謀求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輕而易舉。但是,幾十年,妻子始終不離不棄的照顧著丈夫和家庭,跟隨丈夫患難與共,無怨無悔。
鎮上似乎也沒有什么家境富裕的人,只有沈清的同班同學譚星星對沈清說,他每餐可以吃上一個雞蛋,這在沈清聽來,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生活。而譚星星是鎮上派出所所長的兒子。
貧窮跟落后總是相伴相生。小鎮的落后,就很直觀的體現在三條主要街道上面,三條主街都是泥土道路,一到下雨天,過往人多,比起鄉下的田埂路還爛。去豆腐店買一片豆腐,就會濺滿一身濕泥。
今天不知是什么好日子,沈清家的菜里很難得的看見一點豬肉。每次菜里有肉,沈清總把肉留到最后才吃。而弟弟沈剛不一樣,他總把肉一開始就吃完。到后面,沈清就故意把肉舉到弟弟面前晃一下,然后送進自己嘴里,一副得意享受的樣子。至所以這么玩,只因為肉真的太稀罕。
不知道沈剛是出于嫉妒,還是憤慨,他鄙夷的橫了哥哥一眼,沒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