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脫貧·防返貧:湖南省懷化市調研報告
- 鄒吉忠
- 625字
- 2019-11-29 21:57:49
一、懷化之難:大發展背后的趨勢性貧困
懷化作為“全楚咽喉”“黔滇門戶”,自古是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戰略要地,現代是紅軍長征重要轉折點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是國家“三線建設”的戰略支點城市,成為打通東西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和“火車拖來的城市”。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懷化借助其區位與交通優勢、資源與產業優勢、創業精神與人力優勢,主城區從9萬人口的小城市,發展到現在62萬人口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從一個處在湘鄂渝黔桂五?。ㄊ校┲g的邊城,發展為片區內航空、高鐵、高速、航運“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樞紐城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0.7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372億元,38年增長127倍;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1.17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22.9億元,38年增長105倍。經濟總量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懷化更是進入超常發展時期。2016年1—10月,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項關鍵發展指標的增速均躍居湖南省前3位。懷化市2015年以來在湖南省市州的基層黨建考核、脫貧攻堅考核、綜治民調中均排名第1。懷化發展已進入快車道。
在懷化大發展背后,隱藏的是懷化之難。以懷化市地區生產總值在湖南省占比的變化為例,20世紀80年代為7%左右,20世紀90年代為6%左右,21世紀頭10年為5%左右,2011年后為4%多一點,其他經濟發展指標均存在類似情況。這是一種“區域的趨勢性貧困”。這也是懷化貧困面大、貧困度深、扶貧脫貧任務艱巨的根本原因,進而導致其產業基礎薄弱、人才資源不足、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