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一、城市的含義

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主要是指為了防衛,用城墻等圍起來的地域。《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內為之闊”。“市”則是指進行交易的場所,《易經·系辭下》說:“日中為市”。這二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嚴格地說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城市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態系統,不同學科從各自不同側面對城市的質的規定性做出了不同的闡釋。

經濟學認為,城市是具有相當面積、經濟活動和住戶集中,以致在私人企業和公共部門產生規模經濟的連片地理區域;是一個坐落在有限空間地區內的各種經濟市場,如住房、勞動力、土地、運輸等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網絡系統。

按照社會學的傳統,城市被定義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限的社會組織形式。其顯著特征是人口相對較多,密集居住,并有異質性;至少有一些人從事非農業生產,并有一些是專業人員;城市具有市場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規則的權力;城市顯示了一種相互作用的生存方式。其中,個人并非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為人所知,這就意味著至少有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識的人之間發生的;城市要有一種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會聯系”,更多的是指合理的法律。

地理學上的城市,是指地處交通方便環境的、覆蓋有一定面積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結合體。

《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定義為: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特征的居民點。在中國,城市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

在《辭源》一書中,城市被解釋為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

綜上所述,城市也叫作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并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涉及更為廣泛,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二、城市的演變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也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城市的起源從根本上來說,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兩種類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類型的城市多見于戰略要地和邊疆城市,例如:天津起源于天津衛;因“市”而“城”則是由于市的發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場后有城市,這類城市比較多見,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本質是人類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無論多么復雜,都不外乎這兩種形式。

早期,人類居無定所,隨遇而棲,三五成群,漁獵而食。但是,在對付個體龐大的兇猛動物時,三五個人的力量顯得單薄,只有聯合其他群體,才能獲得勝利。隨著群體力量的強壯,收獲也就更加豐富,捕獲的獵物不便攜帶,便找地方貯藏起來,久而久之便在固定地方定居下來。大凡人類選擇定居的地方,都是水草豐美,動物繁盛的處所。定居下來的先民,為了抵御野獸的侵擾,便在駐地周圍扎上籬笆,形成了早期的村落。

隨著人口的繁盛,村落規模也不斷地擴大,獵殺一只動物,整個村落的人傾巢出動顯得有些多了,且不便分配,于是,村落內部便分化出若干個群體,各自為戰,獵物在群體內分配。由于群體的劃分是隨意進行的,那些老弱病殘的群體常常抓獲不到獵物,只好依附在力量強壯的群體周圍,獲得一些食物。而收獲豐盈的群體,不僅消耗不完獵物,還可以把多余的獵物與其他群體換取自己沒有的東西,于是,早期的“市場”便形成了。

《世本·作篇》記載:顓頊時“祝融作市”。顏師古注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于井邊貨賣,曰市井。”這便是“市井”的來歷。與此同時,在另一些地方,生活著同樣的村落,村落之間常常為了獵物發生械斗。于是,各村落為了防備其他村落的侵襲,便在籬笆的基礎上筑起城墻。

《吳越春秋》一書有這樣的記載:“筑城以衛君,造郭以衛民。”城以墻為界,有內城、外城的區別。內城叫城,外城叫郭。內城里住著皇帝高官,外城里住著平民百姓。這里所說的“君”,在早期應該是指獵物和收獲很豐富的群體,而“民”則是收獲貧乏、難以養活自己、依附在收獲豐盈的群體周圍的群體。

學術界對于城市的起源有三種說法:一是防御說,即建城郭的目的是為了不受外敵侵犯;二是集市說,即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手里有了多余的農產品、畜產品,需要有集市進行交換,進行交換的地方逐漸固定,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后來就建起了城;三是社會分工說,即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一個族群內部出現了一部分人專門從事手工業、商業,一部分人專門從事農業。從事手工業、商業的人需要有場地集中起來進行生產、交換,所以,才有了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與進步而發展起來的。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伴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城市崛起且城市文明開始傳播。其實在農耕時代,城市就已經出現,但其作用是軍事防御和舉行祭祀儀式,并不具有生產功能,只是消費中心。那時城市的規模很小,因為周圍的農業生產規模有限。

學者們普遍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是工商業發展的產物。例如:13世紀的地中海沿岸,米蘭、威尼斯、巴黎等地,都是重要的商業和貿易中心,其中威尼斯在繁盛時期,人口超過20萬人。工業革命之后,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由于大量農民不斷涌向新的工業中心,城市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絕大多數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這不僅是物質發達的標志,更是文明進步的象征。

三、城市的分類

(一)按規模分類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無論從世界范圍看或是從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看,城市之間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大中小協調發展的體系。衡量城市大小的是數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規模與城市地域規模兩種指標,通常人口規模是衡量城市規模的決定性指標,各國的具體分級標準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設定城市的人口下限,10萬人作為設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設定特大城市的下限。

由于城市的地理界線和行政界線的不一致,以及城市具有不同空間尺度的概念,因此,一個城市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城市規模,使用時需要加以區別。例如,1980年紐約的市區人口為707萬人,紐約標準大都市統計區人口為912萬人,紐約—紐瓦克—澤西市標準聯合統計區人口為1612萬人,以紐約市為中心的城市化地區(包括31個縣)人口為1559萬人。這幾個人口統計數字均可以作為紐約的人口規模。

1980年,我國首次對1955年國家建委《關于當前城市建設工作的情況和幾個問題的報告》中城市劃定標準做出改變,將城市規模分為四個等級:城市人口達到1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50萬人以上到100萬人為大城市,20萬人以上到50萬人為中等城市,20萬人及20萬人以下為小城市。

1984年1月5日國務院發布了《城市規劃條例》。《條例》第一章的第二條指出:“本條例所稱城市,是指國家行政區域劃分設立的直轄市、市、鎮,以及未設鎮的縣城。城市按照其市區和郊區的非農業人總數,可劃分為三級:大城市是指人口達到50萬人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達到25萬以上不足50萬人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不滿20萬人的城市。”1990年4月1日,《城市規劃條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實施而被廢止。

1989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大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達到50萬人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達到20萬人以上、不滿50萬人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不滿20萬人的城市。但是這部規劃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廢止,而同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沒有設定城市規模的條文,即目前我國尚未從立法的層面對大中小等城市規模概念進行定義。

2010年,由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組委會、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小城市綠皮書》指出,城鄉人口流動頻繁,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之間的界限模糊化,城市人口規模迅速膨脹,許多縣級城市(包括縣級建制市和規模較大的縣的中心城鎮)的市區常住人口已經達到或超過20萬、50萬的臨界值。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使原有的城市劃分標準已經不適應現實的需要,建議將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調整為:50萬~100萬人的為中等城市,100萬~300萬人的為大城市,300萬~1000萬人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人以上的為巨大型城市。

2013年7月,國家對廣泛征求意見并抓緊修改完善的“國家中長期新型城鎮化規劃”關于城市規模劃定標準進行了重新設定。2014年11月21日,《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明確指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人以上、5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0萬人以上、10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達到100萬人以上、50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人以上、50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人以上、30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00萬人以上、1000萬人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二)按商業魅力分級

2017年5月25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舉辦“新一線城市峰會暨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儀式”,并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業魅力榜單。這份2017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評估了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

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度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作為評判指標,但在分析算法方面做出了一些調整:邀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為五大指標的權重賦值,以專家打分法的方式計入評分體系,并在二級指標以下的數據中分析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客觀賦權。

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如下:

一線城市(4個):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

新一線城市(15個):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沈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

二線城市(30個):廈門市、福州市、無錫市、合肥市、昆明市、哈爾濱市、濟南市、佛山市、長春市、溫州市、石家莊市、南寧市、常州市、泉州市、南昌市、貴陽市、太原市、煙臺市、嘉興市、南通市、金華市、珠海市、惠州市、徐州市、海口市、烏魯木齊市、紹興市、中山市、臺州市、蘭州市。

三線城市(71個):濰坊市、保定市、鎮江市、揚州市、桂林市、唐山市、三亞市、眉山市、湖州市、呼和浩特市、廊坊市、洛陽市、威海市、鹽城市、臨沂市、江門市、汕頭市、泰州市、漳州市、邯鄲市、濟寧市、蕪湖市、淄博市、銀川市、柳州市、綿陽市、湛江市、鞍山市、贛州市、大慶市、宜昌市、包頭市、咸陽市、秦皇島市、株洲市、莆田市、吉林市、淮安市、肇慶市、寧德市、衡陽市、南平市、連云港市、丹東市、麗江市、揭陽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舟山市、九江市、龍巖市、滄州市、撫順市、襄陽市、上饒市、營口市、三明市、蚌埠市、麗水市、岳陽市、清遠市、荊州市、泰安市、衢州市、盤錦市、東營市、南陽市、馬鞍山市、南充市、西寧市、孝感市、齊齊哈爾市。

四線城市(89個):樂山市、湘潭市、遵義市、宿遷市、新鄉市、信陽市、滁州市、錦州市、潮州市、黃岡市、開封市、德陽市、德州市、梅州市、鄂爾多斯市、邢臺市、茂名市、大理白族自治州、韶關市、商丘市、安慶市、黃石市、六安市、玉林市、宜春市、北海市、牡丹江市、張家口市、梧州市、日照市、咸寧市、常德市、佳木斯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陽江市、晉中市、渭南市、呼倫貝爾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源市、郴州市、阜陽市、聊城市、大同市、寶雞市、許昌市、赤峰市、運城市、安陽市、臨汾市、宣城市、曲靖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邵陽市、葫蘆島市、平頂山市、遼陽市、菏澤市、本溪市、駐馬店市、汕尾市、焦作市、黃山市、懷化市、四平市、榆林市、十堰市、宜賓市、濱州市、撫州市、淮南市、周口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瀘州市、玉溪市、通化市、宿州市、棗莊市、內江市、遂寧市、吉安市、通遼市、景德鎮市、阜新市、雅安市、鐵嶺市、承德市、婁底市。

五線城市(129個):克拉瑪依市、長治市、永州市、綏化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拉薩市、云浮市、益陽市、百色市、資陽市、荊門市、松原市、涼山彝族自治州、達州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廣安市、自貢市、漢中市、朝陽市、漯河市、欽州市、貴港市、安順市、鄂州市、廣元市、河池市、鷹潭市、烏蘭察布市、銅陵市、昌吉回族自治州、衡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濮陽市、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市、雞西市、賀州市、防城港市、興安盟、白山市、三門峽市、忻州市、雙鴨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新余市、來賓市、淮北市、亳州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呂梁市、攀枝花市、晉城市、延安市、畢節市、張家界市、酒泉市、崇左市、萍鄉市、烏海市、伊春市、六盤水市、隨州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池州市、黑河市、哈密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天水市、遼源市、張掖市、銅仁市、鶴壁市、儋州市、保山市、安康市、白城市、巴中市、普洱市、鶴崗市、萊蕪市、陽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嘉峪關市、白銀市、臨滄市、商洛市、阿克蘇地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興安嶺地區、七臺河市、朔州市、銅川市、定西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日喀則市、慶陽市、昭通市、喀什地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海東市、阿勒泰地區、平涼市、石嘴山市、武威市、阿拉善盟、塔城地區、林芝市、金昌市、吳忠市、中衛市、隴南市、山南市、吐魯番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固原市、甘南藏族自治州、昌都市、阿里地區、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那曲地區、玉樹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三沙市。

(三)城市的其他分類

除上述分類外,按不同的劃分方法,城市的類型可以多種多樣,一般可以按下列方法進行城市分類:

按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可以將城市分為集市型、功能型、綜合性、城市群等類別,這反映了城市的發展階段,其中任何城市都必須經過集市型階段。

按城市的行政級別可將城市劃分為直轄市、地級市(省轄市)和縣級市。

按職能劃分,城市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具有綜合職能的城市,即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例如:首都北京、各省級行政中心城市等。二是以某種經濟職能為主的城市。第一種情況是以工業生產為主,按工業部門可分為:多種工業城市,例如:株洲市、常州市等;單一工業為主的城市,例如:全國的鋼都——鞍山市、煤都——大同市、石油城——大慶市、森林工業城——伊春市、陶瓷工業城——景德鎮市。還有以交通運輸為主的交通港口城市,按其交通運輸方式可分為:鐵路樞紐城市,例如:徐州市、鷹潭市;港口城市,例如:秦皇島市、湛江市等;河港城市,例如:九江市、蕪湖市等。三是具有特殊職能的城市,例如:旅游城市桂林市,革命歷史名城延安市、遵義市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安龙县| 桐城市| 灵璧县| 格尔木市| 永福县| 秀山| 抚松县| 平乐县| 咸阳市| 汉寿县| 忻城县| 东方市| 禄丰县| 武定县| 苗栗市| 读书| 洮南市| 化隆| 香港| 临汾市| 颍上县| 和林格尔县| 栾城县| 郎溪县| 观塘区| 沾益县| 贡嘎县| 兴山县| 中江县| 龙南县| 达拉特旗| 皋兰县| 广丰县| 凌源市| 大城县| 金沙县| 张家港市| 驻马店市| 朔州市|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