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研究
- 孫晶
- 4434字
- 2019-11-29 21:35:07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目前,隨著微觀經濟環境的日趨多變和復雜,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引入“創新”思維,實現“創新發展”,是資產評估實現價值管理功能的重要途徑。
一、現實背景
在創新經濟的大背景下,面對層出不窮“新鮮事物”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發揮“揭示判斷價值”“評價估算價值”“評估計量價值”基本功能,將創新思維引入企業價值評估體系,構建基于創新視角的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無疑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一)企業價值評估面臨的挑戰
創新是全球即將步入的新經濟階段。這一階段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十多年前,美國《商業周刊》刊登的一篇文章稱,美國公司已經率先步入這一階段,凡是涉及價格、質量和數字化分析等這些過去被認為與“知識經濟”相關的“左腦工作”,在“創新”經濟面前都黯然失色,已被迅速轉移到薪酬低廉、勞力訓練有素的亞洲和東歐國家。創新已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國家之間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手段。因此,美國強調《美國創新戰略》;德國制定《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韓國推出《納米融合推廣戰略》;印度將2010—2020年視為“創新十年”,出臺《科學、技術與創新政策》……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走上了國家創新、轉型升級和企業創新道路。自2005年至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1),將創新驅動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創新能力、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企業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熱點詞匯。
企業是經濟的微觀主體,而創新型企業群體作為我國“創新驅動”的示范企業,將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決定性力量”(張彥寧,2006)。創新型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是以創新求生存,并且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創新有助于企業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治理結構的創新和提升運行機制,所以創新型企業被認為是優于效率型、質量型和柔性型的新型企業(Kumpe和Bolwijn,1994)。2014年,Google公司與4家整車制造企業和1家芯片制造企業成立開放汽車聯盟,開啟了傳統制造業向跨界融合企業轉變的道路。中國的小米手機,采用互聯網思維,憑借個性化定制、供應鏈整合和饑渴營銷等商業模式創新,取得了創業三年(2011—2013)銷售額年均增速接近700%(從2011年的5億元到2014年的743億元)的巨大成功。Facebook、Amazon、Apple、格力、海爾、阿里巴巴等也都是這類企業的代表,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見識到新時代變革的偉大力量。如何衡量這股力量,如何應對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的挑戰,既是當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實務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是企業進行價值管理和價值創造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資產評估在中國轉型經濟中的作用
在我國,資產評估業是一個起步比較晚,發展比較快的行業。目前,資產評估廣泛服務于我國主板市場,涵蓋制造、金融、文化和生態環保等各個領域,涉及企業上市、并購重組、資產置換和股權轉讓等各類經濟行為。從2012—2014年連續三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資產評估服務資本市場的參與度無論是以數量計量還是以價值計量,都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見表1-1)。
表1-1 2012—2014年中國資產評估服務資本市場情況一覽表

由表1-1和圖1-1可見,2014年,中國主板市場共有1558(含B股)家上市公司。其中,完成IPO的有43家,39家使用資產評估服務(占比90.7%);完成并購重組的有749家,524家使用資產評估服務(占比48.07%)。從行業上看,制造業的IPO和并購重組兩項比例分別為87.10%和67.93%,表現出實體經濟在中國目前資本市場和資產評估服務的核心地位。從金額上看,經評估過的IPO和并購重組資產的賬面總額為10800.23億元,評估價值為11328.59億元,資產評估有效發揮其價值評估、價值發現和價值管理的綜合功能。評估作為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專業服務機構,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可窺見一斑。

圖1-1 2014年上市公司資產評估情況統計圖
資料來源: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研究小組.2014年度我國主板市場資產評估情況統計分析報告[J].中國資產評估,2016(4):24-39.
資產評估服務資本市場的現狀表明,資產評估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專業服務機構。資產評估發揮其特有的“揭示判斷價值”“評價估算價值”“評估計量價值”基本功能(紀益成,2016),服務于市場主體,為資本市場的健康規范發展保駕護航。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創新”“轉型”“升級”成為各行業的標志,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資源整合、產業整合和市場整合,資產評估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三)將創新理論引入資產評估理論和實務的必要性
自1912年Schumpeter首次詮釋創新概念后,既有研究主要圍繞創新能力內涵(Lefebvre等,1988;陳力田,2012)、指標構成(Forsman,2008;趙文彥,2011)和與企業價值關系(Forsman,2008)等內容展開,發展成為較為成熟的企業創新理論體系。企業創新理論證實,創新能給企業帶來成長機會,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獲得“超常增長”和“持續增長”利潤,是現代企業價值創造的關鍵資源和決定企業價值增長的決定因素(Forsman,2008;孟楓平,2015)。
盡管既有研究從創新能力與企業價值相關性、調節變量和作用機理等多角度探索創新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但是很少思考如何將創新納入企業價值評估體系中,使創新型企業(或者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價值評估有失全面、系統和公允,影響了其“揭示判斷價值”“評價估算價值”“評估計量價值”基本功能的發揮。價值評估是認識價值、管理價值等一切價值活動的起點,亟須研究者從創新視角系統地構建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應用模型。
市場法既是發達國家上市公司價值評估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中國股票市場規模和功能完備條件下將大力發展的方法。市場法應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衡量企業間的“可比”特性。在可比指標的選擇上,現行理論和實務對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考慮的較為全面,而對影響企業價值的深層次、關鍵驅動因素,創新能力則很少考慮。
可見,在深入研究創新能力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將創新納入評估模型,正確評估企業價值就尤為重要,特別是自2008年起,三部門(科學技術部、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評價命名了356家創新型企業,這一企業群體不僅是實現中國創新引領的一個重要范例,而且也為我們研究創新與評估的結合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因此,此時開展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可謂正當其時,不僅有助于豐富和發展資產評估的學科理論,也可以為評估實務提供實踐指南。
二、理論背景
自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形成起,研究焦點就隨著市場演進和評估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轉移。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題。盡管對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的探討才剛剛起步,研究文獻尚不多見,但是國外學者關于“新興公司”價值評估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學者“本土化”調整的做法,都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據。
(一)國外“新興公司”價值評估問題討論的興起
價值評估理論自19世紀中后期以不動產評估為開端的現代評估業形成至今,逐步從傳統經濟理論中分化、獨立出來,不斷得到重視和發展,已經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評估理論。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公司的蓬勃發展開始,許多資產評估師發現,傳統的資產評估模型似乎不能解決當時技術類公司(特別是新技術)的“天價股”。面對評估難點,各專家、學者將評估的范圍拓展到所有難以估值的公司,針對“新興公司”的價值評估問題成為研究趨勢。實際上,傳統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對這些“新興公司”依然適用,關鍵是要充分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發展階段、市場環境及其他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并以此成為調整評估參數的依據(Aswath Damodaran,2013)。在此基礎上,針對資源創新公司、有特定產品選擇權的公司、軟件公司、周期性大宗商品公司、“輕資產”公司、新興市場公司、多元化全球公司等企業價值評估的探討不斷興起。
可見,隨著市場的不斷演進及其對評估需求的變化,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研究焦點還在不斷地發生著移位。當今世界,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題,創新型企業作為一種嶄新的企業發展范式,正在進入管理者和研究者的視野。
(二)國內企業價值評估理論“本土化”調整的探索
傳統的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已經較為成熟,但其生成于市場化完善的發達國家及其特有的經濟環境,在我國的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完全照搬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實際上,由于受市場經濟和股權交易的限制,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前并沒有企業價值評估產生和存在的土壤。中國的企業價值評估是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興起的,并在服務于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得以迅速發展。多年來,我國學者在國外傳統模型的基礎上開展深入研究,使這些模型在我國得到普遍認可和廣泛適用,特別是在“本土化”調整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者們從不同企業群體的特點出發,調整傳統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做法,為本研究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據。探索中國本土化的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既是中國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實務的需要,也是完善企業價值評估學科體系的需求。
三、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論證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價值決定性因素的基礎上,基于創新視角構建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本研究以探索創新型企業價值關鍵驅動因素為切入點,致力于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創新能力是否為創新型企業有別于傳統企業的關鍵價值驅動因素;其二,創新能力如何構成,怎樣測量;其三,創新能力是否為影響企業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其四,創新能力如何驅動企業價值?其作用機理和聯動機制究竟如何;其五,如何基于創新視角評估創新型企業價值。
希望通過對以上五個方面的研究,為豐富創新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實務提供一定的啟示:
(1)實踐意義。創新型企業在當今中國“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示范作用。科學有效的企業價值評估,不僅是企業開展價值活動的前提,也是開展創新活動的起點。本書針對中國創新型企業的“創新驅動”特點,對企業價值關鍵驅動因素及其定量識別、形成機理等進行研究,將創新能力有效地納入企業價值評估體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利用該評估模型,不僅可以對創新型企業價值進行全面公允的評估,也能夠部分適用于開展創新活動的其他企業進行價值評估。
(2)理論意義。本研究從創新能力視角對傳統的價值評估模型提出調整,豐富和發展了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為資產評估師開展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或者對開展創新活動企業的價值評估提供了一套理論工具和實踐指南,包括創新型企業關鍵驅動因素確定、評估模型應用以及在復雜情境下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需要用到的特殊工具和方法。
(3)學科意義。資產評估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服務行業,其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得益于評估實務的渴求,也終將服務于評估實務。傳統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對日新月異的“新興公司”依然適用,關鍵是要充分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發展階段、市場環境及其他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并以此成為調整評估參數的依據。本書的研究動機正是通過創新理論借鑒和“本土化”模型修正而對此做出的嘗試,以期豐富和完善資產評估學科體系,使之更好地發揮行之有效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