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冊
- 李赫男
- 2801字
- 2019-11-29 21:33:50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教學視頻2-1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1.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領導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領導了上百場次起義。其中中央派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把隊伍帶上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農村。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到農村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為什么我黨最初堅持“城市中心論”?
首先,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不曾有過先奪取農村的先例。
其次,中國共產黨只有過參加北伐戰爭那種以占領城市為目標的正規軍作戰的經驗,農村也僅被作為配合的力量。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依據及其內容
中國革命為什么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首先,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的。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內無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國的無產階級根本不可能像在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先在城市經過長期的、公開的合法斗爭,然后再組織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只能是武裝斗爭,以革命武裝消滅反革命武裝,相應的主要組織形式必然是軍隊。
其次,近代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革命的主力軍。
最后,中國革命的敵人雖然建立了龐大的反革命軍隊,并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而農村則是其統治的薄弱環節。
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具有現實的可能性。
近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這是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在中國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大革命的影響,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發展,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黨的領導及其正確的政策。
什么是“工農武裝割據”?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內容: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農村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的強有力保證: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戰略陣地,是進行武裝斗爭和開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三者的密切結合和有機統一。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教學素材2-3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正確地理解和處理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
1.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問題是無產階級政黨策略思想的重要內容。
為什么要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首先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級狀況所決定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
其次是由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
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分析中國各個階級的處境。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統一戰線,包含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廣大知識分子及其他勞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另一個是工人階級和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與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第一個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和依靠,同時,第二個聯盟也非常重要。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踐中,強調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保持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在同頑固派進行斗爭時,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先后經過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等幾個時期。
2.武裝斗爭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之一。
為什么要堅持武裝斗爭?
首先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所決定。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沒有議會可以利用,沒有組織工人罷工的合法權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裝起來,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其次,是由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所決定。
堅持武裝斗爭必須建立一支人民軍隊。這支軍隊只能是而且必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原則,是保持人民軍隊無產階級性質和建軍宗旨的根本前提。
3.黨的建設
黨的建設的有利條件:
第一,黨的良好的思想基礎,排除了第二國際右傾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建立在列寧的建黨原則之上。
第二,黨的建設有良好的階級基礎。
中國沒有歐洲那樣的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也不允許工人階級進行和平的議會斗爭:由于中國工人階級身受三重壓迫,除極少數工賊外,整個階級都有堅決革命性,沒有歐洲那樣的工人貴族,黨也沒有產生改良主義的基礎。
第三,毛澤東同志完整的建黨學說,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
黨進行自身建設的特殊困難:
第一,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比較嚴重。
第二,黨的理論準備不足。
第三,封建主義的影響比較嚴重。
毛澤東建黨思想的特點有哪些?
著重從思想上建黨。著重于從思想上建設黨,是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重要指導原則,是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的最核心的內容和最重要的特點: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造性的發展。延安整風在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通過延安整風,使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并進一步成熟起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教學視頻2-2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而形成的具有獨創性的關于中國人民革命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指導思想,具有偉大的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解決了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里進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論問題,科學地回答了近代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正確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階段問題,揭示了近代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道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四分五裂、戰亂不斷的局面,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的基本統一,根本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從而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條件,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掃清了障礙,創造了必要的前提。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是20世紀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改變世界面貌的偉大歷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動了世界上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反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斗爭,極大地增強了他們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增強了世界人民爭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同步訓練

歷年考研真題

章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