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冊
- 李赫男
- 979字
- 2019-11-29 21:33:50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
一、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1.近代中國的國情
認清國情,是認清和解決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近代中國,已經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這是最基本的國情。
一方面,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經濟和文化侵略,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但并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從根本上推翻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為建設富強民主的國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2.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十月革命使中國人民看見了一線曙光。
最初的中國人對十月革命的看法——反對這種赤色革命。后來發生了轉折,轉而支持擁護十月革命,并且開始傳播指導十月革命成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后。使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從原來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和革命的一部分,轉變為屬于新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中國革命以五四運動為開端,進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二、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及國民革命時期,認識到建立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國民革命戰線,中共四大上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和工農聯盟思想。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論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及其條件:總結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經驗:提出中國革命應當先占領鄉村、后奪取城市的戰略。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系統論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人民軍隊建設、革命根據地建設和黨的建設等理論,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達到成熟。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提出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系統論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