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亞洲不僅有世界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大的國際旅游客源輸出地和熱門的國際旅游接待地,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在世界旅游業的版圖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中國出境旅游的蓬勃發展,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旅游合作越來越緊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是否能夠效仿歐盟旅游一體化的樣板,通過區域合作的形式進一步擴大現有優勢,使旅游業朝著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一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和學術界的熱門話題。本書的研究正是運用生物學界的“共生”理論來嘗試探討滇越次區域內的國際旅游合作問題。

生物學的研究普遍認為,共生不是簡單的生物間的“和平共處”,它是同類生物或不同生物間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的一種平衡狀態,構成一個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個體或群體獲得最大成功的關鍵不在于強者壓倒一切的本領,而在于他們在這個群體中密切聯合的能力(1)。本研究嘗試將這一理論的邏輯框架運用到旅游學研究領域,通過共生理論來分析滇越次區域的國際旅游合作問題。

本書研究假設滇越國際旅游區域內的旅游活動由“面”“線”“點”三級共生系統構成,并選取“線”級共生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即將旅游活動的主體、客體、介體和載體分別視為一個共生系統,對其共生關系進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對所假設的區域旅游共生系統的共生要素進行分析,確定其共生單元,通過共生單元的質參量指標,判定滇越區域旅游共生系統共生關

系的存在,揭示現有共生關系的共生模式,并對其所面臨的共生環境和所需要的共生條件進行分析。

第二,在正視區域內各共生要素存在的前提下,研究滇越國際旅游合作的共生機制,從資源整合、品牌建設、利益均衡、理性決策、責任分擔、共同監督等方面構建了各共生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方式。

第三,實證研究。選取自助旅游為共生界面,通過對中國元陽和越南沙巴目前開展自助旅游的條件、發展模式和管理現狀的對比分析,在共生的前提下,提出了元陽和沙巴國際旅游合作的思路,試圖從小范圍的角度來實踐“基于共生理論的滇越國際旅游合作”問題。

本書假設了滇越國際區域旅游合作的四級共生系統,通過共生理論的分析方法,確定了所假設的共生系統共生關系的存在,并進一步判定了現階段各級共生系統的共生模式,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滇越國際區域旅游共生系統從現階段共生狀態向理想的一體化共生和對稱性互惠共生模式發展的機制。這一嘗試豐富了區域旅游合作的內涵,拓展了區域旅游合作的思路與方法,是共生理論運用于旅游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突破,也是對旅游共生理論和實踐的補充和完善。

本書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多重利益訴求目標下的中越國際旅游合作共生協同機制研究”(12YJC630023)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瀾滄江—湄公河國際區域旅游合作發展優化與創新模式研究”(13CGL077)共同資助。

筆者

2018年6月


(1) 洪黎民.共生概念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展望[J].中國微生態雜志,1996(4):50-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安泽县| 昌江| 阿巴嘎旗| 綦江县| 阿巴嘎旗| 黄冈市| 务川| 电白县| 喜德县| 高平市| 安泽县| 桦南县| 同仁县| 葵青区| 清苑县| 桦川县| 汤阴县| 巴中市| 江达县| 灵台县| 方正县| 长丰县| 息烽县| 巨鹿县| 鄂托克前旗| 德州市| 永兴县| 武穴市| 马鞍山市| 綦江县| 浦城县| 巴彦淖尔市| 昌吉市| 衡东县| 大丰市| 昌江| 景洪市| 汤原县| 湖南省|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