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現代社會的倫理探求

王楠


在社會科學領域中,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堪稱最知名的作品之一。甚至在學術圈外,也有許多人知曉它的大名。畢竟,身處現代社會,面對資本主義的精神起源這樣的主題,人們多少都有著某種好奇心。但不得不承認,書中諸多費解的宗教和神學概念、長達數頁的冗長注釋實在令人望而生畏,韋伯的文筆也多有繁復錯雜、迂回曲折之處,令許多讀者乘興而來,抱憾而去。

在學術圈內則是另一番景象。通常雖視韋伯為社會學大家,但對《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感興趣的,可不只有社會學家。在經濟、宗教、歷史甚至政治研究領域,它都有著極廣泛和持久的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決非意指眾口一辭稱道追隨。相反,自它面世之日起,就引發了無窮的爭論和批評。同時代德國的學者和宗教界人士,少有人支持韋伯持有的“資本主義精神”觀點與其宗教根源的解釋。海峽彼岸的英國著名學者R. H.托尼,則責備韋伯輕視了社會現實條件對精神與思想的“反作用”。這本著作的英譯者塔爾科特·帕森斯,雖稱贊韋伯正確認識到價值觀對人類行動的影響,但也認為它缺乏“更為老練精致的社會科學分析方法”。到了二戰后的1960年代,在韋伯的故鄉德國,學者們更是從批判官僚化、資本主義和威權領袖的視角來關注韋伯,而資本主義的“倫理”意涵早已被人遺忘了。

不過,始終處于批判的焦點,倒也意味著這本書提出的問題總也繞不過去。無論人們是否喜歡,結果是否美好,二十世紀的歷史,正是資本主義在世界各地不斷擴張蔓延的歷史。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六七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每當資本主義蓬勃興起的時候,人們都會想起這本著作,或許正是因為,如何面對資本主義這個問題是無法逃避的。即使在業已“發達”的西方世界,韋伯的幽靈也總是揮之不去。試舉一例:在出版于2007年的《世俗時代》中,查爾斯·泰勒對現代社會精神變遷的解釋與批判,仍然極為倚仗韋伯的“新教倫理命題”。

這本書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么?為什么它看上去如此難讀?它引人反復思考和爭論的魔力又究竟何在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美姑县| 子长县| 永昌县| 霍林郭勒市| 永寿县| 双峰县| 淮滨县| 鄂州市| 应城市| 富锦市| 运城市| 共和县| 腾冲县| 南丰县| 万全县| 蒙自县| 麟游县| 滕州市| 五河县| 海晏县| 井研县| 通城县| 张家港市| 基隆市| 田林县| 定兴县| 钦州市| 门头沟区| 开平市| 海晏县| 常熟市| 宜良县| 芜湖市| 松潘县| 城固县| 元氏县| 莱阳市| 平原县| 鄂州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