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啟高敏感孩子的天賦
- (日)長沼睦雄
- 923字
- 2019-11-07 14:37:41
無法解釋的過度敏感
高敏感孩子心思細膩的特質很容易和泛自閉癥的過度敏感混在一起,有時甚至會因此誤診。我有一位患者非常敏感,我常對他說“你是高敏感族而且有解離癥狀”,但他說他之前被診斷為統合失調癥。然而他其實心思非常細膩,很容易因此疲憊,無法和一般人一樣去上班工作。但他擁有很強的同理心,也擁有足夠的社交能力。
高敏感孩子之所以會被認為是泛自閉癥、過動癥、統合失調癥,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被發現出現幻覺、注意力不足等解離癥狀,以及種種過度敏感的表現。
我在療育中心服務時,學會了用來治療發展障礙的感覺統合療法。如前所述,患者是否有感覺統合障礙,可以通過觀察行動和運動能力來確認五感(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前庭覺、本體覺等七種感覺,但說穿了,只有五感和身體感覺能用來判斷而已。
醫學負責判斷神經發展障礙癥里的五感與身體感覺統合異常時,患者會做出什么行為。這點雖然很切實際也很重要,但只以科學能驗證的觀點來判斷,恐怕很難理解當事人真正的感覺與痛苦。
實際上,人類的敏感表現,除了有對情緒和疼痛的敏感,也有肉眼看不見,屬于各種五感和身體感覺以外的敏感。只是以往的醫學都不曾正視這個問題,因此看到患者有很強的同理心時,會刻意回避判斷到底是泛自閉癥還是高敏感孩子,以免誤診。就在我對這一點產生疑問時,正好看到艾倫博士提出的高敏感族概念,她的“除五感外還有其他許多敏感表現”的觀點,讓我深有同感,頻頻點頭認同。
感覺統合療法的觀點,非常有助于理解神經發展障礙癥的孩子,但我們仍需要仔細思考除此之外的其他感覺問題。
高敏感孩子的感覺統合并非真的失調,純粹是被過度的感覺刺激驚嚇到了,因此疲憊不堪。對這樣的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減少接收的信息,多為他們制造能安靜獨處的空間與時間。
高敏感是當事人與生俱來的特質,既非疾病也非障礙,因為此特質而培養出來的個性和人格也各有不同,并非能治療或改變的東西,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與此天生特質好好相處。例如有些人天生結腸就沒被固定在后腹膜上,導致腸子下垂到下腹部。有這樣問題的人并不少見,而且他們很容易便秘,即使吃了瀉藥也不一定有效果,只能多注意飲食生活并勤做腸道運動。由此可見,每個人都天生有某些特質,必須設法與這些特質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