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彌天大謊
- 江山戟指
- 七辛海棠.CS
- 1936字
- 2019-11-12 21:45:29
蔡升標緊張的看著呂仕道,只聽對方肅然說道:“整備軍馬,即可出發,我等前往麥城迎敵!”
隨著呂仕道的話語,整個節堂內安靜下來。
在場的眾人都和蒙古人多多少少“打”過交道,在大宋的征戰苦旅之中,主動出擊迎敵的戰例,可謂少之又少。
因為少,所以更顯得可貴。
“立刻讓大軍準備開拔,”呂仕道并沒有什么懼色:“今晚我們就啟程,星夜前往麥城拒敵!”
蔡升標帶領眾人大聲喊著“得令”,心中暗暗松了口氣。
……
麥城,因種植旱麥而得名,位于江陵東北八十里的筆架山腳下。
麥城是一座小土城,城墻長一里多,寬半里,土壘的城墻破敗不堪。
宋軍善于守御,只要有個小城池作為立足點,就能迅速催生出一個弓箭、鹿巖、弩車等防御設施齊備的陣地。
隨著出征命令的下達,整個江陵城立刻動了起來。
三千江陵子弟兵,引得無數江陵百姓出城相送。
更有無數慈母怨婦,在江陵城郊的軍營外哭號不絕。
聽到這凄凄慘慘的哭聲,剛剛出城的呂仕道不禁眉頭緊皺,神情十分不悅。
而江陵百姓看到江陵守備軍的將領們簇擁著一個年輕人趕來,不禁紛紛識趣的止住了哭聲。
讓江陵百姓驚訝的是,那個年輕將領沒有戴頭盔,而是用一頂束發金冠扎住頭發。
自古以來,不戴頭盔而戴束發金冠的,有李玄霸、羅士信、裴元慶等大將,還有傳說中那只上天入地的猴子,也是戴著三叉束發金冠,金冠上還插著兩支長翎。
當然了,還有更早的呂布呂奉先,傳說中也是戴著束發金冠。
而這些人的統一特征,就是能打,非常能打。
諸如李玄霸之流,話本小說里,說這李玄霸一人打翻十八路反王,還手撕宇文成都,最后實在太無敵太寂寞了,就將紫金錘丟上天空,生生把自己給砸死了。
總之,戴著束發紫金冠的,都是特別能打的猛將兄。
在點將臺下張望的一個老漢似乎想到什么,他轉過頭向身邊的幾個后生嘀咕幾句,那幾個后生猶豫了一下,然后匆匆離開了軍營。
三千江陵子弟還算整齊的站在軍營門口,他們好奇的看著那個陌生的年輕人走上臨時搭建的點將臺。
此次出征,江陵軍中多了好些陌生人:那些奇形怪狀的江湖豪士之外,最讓將士們好奇的,就是這個引起眾人議論的呂少將軍。
據說,他是將門世家的子弟,衛國公的兒子。
據說,他是襄陽城郭大俠的女婿,文武雙全。
據說,他在襄樊城破的時候刺殺呂文煥未果,浴血突圍而出,在路上還手刃了數十名韃子。
而這位叫做呂仕道的年輕將領,更是親手處決了臨陣脫逃的江陵知州賈亮,然后開始整頓軍務、加固城防。
江陵軍,大多出自本地的百姓人家,他們對于出征迎敵并不排斥。
只是這些年來,宋軍文官武將的表現,實在讓人心寒。
每逢大戰,武官望風而逃,文官開城納降,拱手將大宋的土地與子民送給那些韃虜,然后在元人腳下搖尾乞憐,來保住他們那一頂烏紗帽。
所幸,看這位呂少將軍的樣子,倒真是一個能打仗的。
呂仕道穩步走上點將臺,他大聲向臺下密密麻麻的宋軍將士喊道:“諸位將士,我是朝廷委派的江陵防御使呂仕道,奉命總攬江陵一帶的政務軍務,我呂仕道出身將門,與韃虜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我呂仕道在此向江陵百姓保證,誓與江陵共存亡!”
臺下的士兵和百姓鴉雀無聲,隨后一個個大聲歡呼起來。
這么多年來,江陵總算是出了一個敢于抗擊韃虜的將軍了!
而且,還是衛國公的兒子!
衛國公跟元軍廝殺三十年,自然是不可能會通敵投降了……
而蔡升標等一眾江陵的文武官員個個頭皮發麻。
這呂仕道信口雌黃,直接就自封為朝廷委派的江陵防御使不說,還夸下了與江陵共存亡這樣的海口!
江陵就算拼命募兵,頂多也就五萬可用的精兵。
而元軍呢,光是在襄樊,他們就有二十萬大軍——在遼闊的北疆和燕地,他們還有百萬大軍可供調用……
這已經不是石頭和雞蛋的問題了,這是大鐵錘和麻雀蛋的問題了。
夸下海口的呂仕道卻面不改色,他大聲向士兵們說道:“我知道,眾位兄弟很多人沒有殺過韃虜,但是沒關系,如今有一支三百人的蒙古韃子,正朝著我們江陵而來,意圖刺探軍情……如今三千大漢子弟,迎擊三百韃子,若是你們不能勝,我呂仕道親手將你們一個個斬殺在戰場上!”
好吧,這一下軍心士氣頓時來了。
三千打三百,就算是一群新兵,也能打贏吧?
而呂仕道身后,那些將軍幕僚們一個個笑得比黃連還苦呢。
呂仕道轉身走下點將臺,他正要和蔡升標說話,忽然一個老漢在遠處喊道:“我要見呂少將軍,我要見呂少將軍!”
老漢年邁,被親兵攔在遠處不能靠近,急的不停朝呂仕道揮手。
呂仕道愣了一下,他看著老漢有些莫名眼熟,便走過去問道:“老丈,請問何事?”
那老漢恭敬的做了個揖:“草民是江陵城外魏家村的魏忠續,聽說將軍要出征,特送來一件兵器以壯軍威!”
魏忠續?
呂仕道聽到這名字,不禁一陣惱怒。
魏忠續以為呂仕道誤會了自己,他連忙解釋道:“將軍稍等,不是草民戲弄將軍,實在是那兵器太過沉重,我無法隨身攜帶。您看,那不是來了嗎?”
呂仕道舉目望去,只見三個后生扛著一支九尺長的兵器,哼哧哼哧的朝這邊小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