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經濟常識
- 陳濤濤
- 1741字
- 2019-11-18 18:08:27
第2章 做個有經濟頭腦的人——老張遇到的經濟學陷阱
買彩票和賭場盈利效應
老張原來是不買彩票的,他覺得買彩票中獎的概率太小,而且還很容易上癮。但是半年前他的同事老陳買體彩的刮刮樂中了5000塊錢后,老張就覺得既然老陳買彩票能中,那么自己買彩票也一定能中,就算不中,自己也算為中國的體育事業作貢獻了。
開始的時候老張買彩票還是挺克制的,他覺得雖然錢不多,但要是一直都不中,那也挺打擊人的。前幾個月老張是中的少,不中的多,而且沒中過超過40元的,回報遠遠低于投入。老張看著報紙上那些中了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心里真是羨慕、嫉妒、恨,心想自己怎么就沒這好運氣呢?
就在老張心灰意冷,決定再買一張,然后從此不再買彩票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中了5000塊錢,老張高興極了。領到錢后他先買了100張刮刮樂,結果中的錢并不多,不過老張并不失望,反正錢也是意外之財,隨后他拿著剩下的錢給老婆孩子、爸爸媽媽、岳父岳母都買了禮物,然后又給自己買了套衣服,很快錢就花光了,可是老張一點兒都不心疼。
【每天學點經濟常識:賭場盈利效應】
老張一開始用自己辛苦掙來的錢買彩票的時候挺克制的,還因為沒有中過大獎、投入大于回報而要放棄,這說明老張對自己辛苦掙來的錢還是挺在意的,不愿意亂花。可是當他買彩票中了5000塊錢并拿到獎金后,他卻變得大方了,錢花得如流水一般,很快就花完了,而他一點兒都不心疼。
其實,老張的這前后兩種不同的表現是非常正常的,他的這些表現在經濟學上被稱為“賭場盈利效應”,是指人們對待賭博所帶來的錢和工作所賺來的錢在消費傾向、風險偏好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具體表現為當一個人拿著很容易就得來的錢財或是意外之財時,會更愿意采取一些冒險的投資方式,又或是他在花這樣的錢財時通常會不甚在意,很舍得花;相反對于工作賺來的錢則往往會患得患失,不舍得花。
同樣,賭場的賭徒如果贏錢了,他們會毫不吝惜地把贏的錢繼續賭下去,他們管這叫“玩賭場的錢”。因為他們還沒有把剛剛贏得的錢當成自己的錢,所以愿意拿這些錢冒更多的險。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這句話用在投資領域也是適用的,在股票市場和賭場里,不費吹灰之力而得來的錢往往會讓人更愛冒險。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意外之財或是容易得到的錢財是超出人們心理預期的“額外之財”,有時候人們甚至會覺得這樣的“額外之財”并不屬于自己,拿這些錢進行風險投資,就算是輸光了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如果盈利則可以多掙一些錢。
所以在投資市場,就算投資者面對的是一樣的市場,在同一時刻所面對的收益和風險都是相同的,但是投資者的表現還是不一樣的:通常那些已經實現盈利的投資者愿意冒更大的風險,其投資行為也會更從容一些;而那些遭受虧損的投資者則會更加不愿意冒險,并且對曾經虧損的投資具有逃避心理。
在證券市場中,賭場盈利效應會讓投資者在賺錢的時候更愿意買入風險大的基金或是股票,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拿著別人的錢在玩兒,這種行為會使投資者過分自信,從而進行頻繁的交易并支付過多的費用。相反,在虧本的情況下投資者很容易煩躁,很容易割肉止損,從而將浮虧變成實際虧損。
就拿近幾年的基金投資者來說,那些千點附近開始投資基金的朋友當然不會慌張,他們每天都可以安穩地睡覺,但是他們的投資也會變得更加激進,甚至會放大自己的投資能力,從而忽略了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那些高點買入或者曾經在某類型的基金上遭遇過虧損的投資者,就會拒絕再次購買同類型的基金產品。
同樣面對貪婪和恐懼心理的干擾,很多B型血的投資者卻能夠進行理性的分析而拋開以往的得失,對投資中的收益和虧損始終保持歸零心態。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成功克服賭場盈利效應的心理誤區。所以,我們要多學習B型血投資者的歸零心態,及時地把握市場的風向,建立自己的有效投資組合。
此外,現實生活中很多經營者會利用賭場盈利效應鼓勵消費者消費。比如銀行會給辦理信用卡的用戶贈送一定數額的“刷卡金”,信用卡用戶獲得這筆額外之財后就會毫不吝惜地將其花掉,結果往往是花掉了更多的錢。此外,有些企業免費贈送給消費者代金券,也是一樣的道理。
通常B型血的投資者喜歡創新,興趣廣泛,不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并且喜歡分散性投資,往往是最活躍的投資人,也最能準確地把握住投資的良機。不會輕易受到投資歷史的限制,能夠保持歸零心態,從而構建合理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