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全流程運作實務:核心要點圖解與疑難問題剖析
-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務部編著
- 607字
- 2019-11-08 21:44:53
一、PPP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PPP在我國既是一個老概念也是一個新概念。所謂老概念是指:PPP在我國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在市政基礎設施項目中運用PPP模式(具體以BOT方式操作);所謂新概念是指:在當前國內經濟社會新形勢下,推廣PPP所包含的新意義。關于PPP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有三階段、四階段和五階段之說,以三階段之說為例,PPP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歷程如下:
第一階段起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BOT為代表的PPP實施方式被引入中國電廠等基礎設施領域,主要以外商投資BOT項目為主。如深圳沙角B電廠BOT項目、四川成都自來水六廠BOT項目、廣西來賓B電廠BOT項目等。
第二階段起自北京奧運會及配套建設項目的投資、建設,以及2004年原建設部推行的市政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在這個階段,外國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等均有大量參與,操作模式以BOT和TOT為主。這一階段,出現了很多至今仍被視為經典的PPP項目,如國家體育場(鳥巢)PPP項目、北京地鐵4號線PPP項目。
第三階段以2013年為起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2013年財政工作會議中,財政部部長做了PPP專題報告,提出用PPP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促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穩定發展,并對PPP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等方面的作用給予了高度期待。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及各地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PPP的文件,PPP逐漸推廣并成為當下主流投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