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瑕疵出資股權轉讓訴訟的訴訟時效問題與舉證責任負擔

(一)瑕疵出資股權轉讓訴訟的訴訟時效問題[11]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9條對股東出資責任之訴不適用訴訟時效進行了規定:“公司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返還出資,被告股東以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債權人的債權未過訴訟時效期間,其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股東以出資義務或者返還出資義務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訴訟時效制度具有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維護社會交易的穩定、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立法目的,是對權利人的權利進行的適當限制。但這種限制不能是無邊界的,不能濫用訴訟時效制度,使訴訟時效制度成為義務人逃避債務的工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8〕11號)第1條第(3)項,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股東不能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對向公司繳納出資進行抗辯。進一步講,既然股東對公司的出資義務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就表明股東在出資前對公司始終承擔該債務,那么公司的債權人基于代位權的原理向該股東主張該債權時,股東當然仍不能以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以下情形出資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向公司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權利;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抽逃出資的股東返還出資的權利;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2款,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權利;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4條第2款,公司債權人請求抽逃出資的股東在抽逃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權利。

對于繳納出資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在于督促債權人行使權利,使怠于行使權利的人承受不利的法律后果。在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時,公司是有權請求其履行的最主要的主體,而公司又是由股東最終控制的,在一些情況下,公司怠于行使權利實際是由部分股東左右或決定的,實質上等于部分股東對不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怠于行使權利,如果讓公司對此承擔怠于行使權利的不利后果,將不合理地損害公司或其他股東的利益。

2.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如果適用訴訟時效,雖然公司不能要求強制其履行出資義務,但義務本身并未消滅,只是轉為自然債務。與此同時,在股東永久不履行出資義務的情況下,公司也就有理由對股東的股權進行相應的處置,如此,訴訟時效的適用并不能達到了結現有法律關系的效果,反會引起法律關系的復雜化。

3.堅持資本維持原則,維護公司資本充實。資本維持原則,是指公司在其存續過程中,應當經常保持與其資本額相當的財產,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公司在經營過程中資本的實質減少及由此產生的不良影響。資本維持原則是貫穿整個公司資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全部存續期間的重要原則,各國公司法圍繞資本制度建立的絕大多數法律規則都是資本維持原則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如禁止股東退股、不得折價發行股份等。繳納出資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制度也是資本維持原則的要求。保持公司等權利主體對出資的追繳權利,有助于公司維持資本充實,維護相當權利主體利益。如果繳納出資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那么,瑕疵出資人將以訴訟時效對抗公司,公司將因無法追回出資而導致自身資本出現虛空,嚴重損害公司、其他股東及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二)瑕疵出資股權轉讓訴訟的舉證責任負擔[12]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20條對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的舉證責任的負擔進行了規定:“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4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33號)第2條的規定,在民事糾紛案件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即“誰主張、誰舉證”,這是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根據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分配舉證責任可能產生不公正的結果。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一些特殊的民事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作出了特別規定。

當事人之間對股東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的特殊情形,原則上應當按照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由原告對被告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但是,在實踐中,某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除公司董事或高管人員可能知道外,其他股東、公司債權人等可能均不知道。此時如果要求其他股東、公司債權人提出充分確定的證據來證明該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將對其他股東及公司債權人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利于調動這類主體的積極性以盡快實現資本充實。

基于上述考慮,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條規定的精神,在對股東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的案件中,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負擔,《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20條明確規定,原告對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只需提供產生合理懷疑的證據,由被告股東舉證證明其已履行出資義務的事實。如果被告股東不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即在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的舉證責任上,一方面考慮權利人舉證上的現實困難,將是否依法履行出資義務的舉證責任分配給被告股東;另一方面為防止濫訴又未簡單規定為舉證責任倒置,而是要求原告提供能夠產生合理懷疑的初步證據后再將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股東。

關于原告的主體范圍,一般認為,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的爭議發生于其他股東、公司債權人和被告股東之間,原告應為其他股東和公司債權人。然而,公司有時也可能因對于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不甚明了而與相關股東發生爭議,此時的公司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當然也有權提起訴訟。因此,對于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產生爭議的原告應當包括公司、其他股東和公司債權人。不同的原告舉證能力存在較大差異,一般來說,公司的舉證能力最強,其他股東次之,債權人的舉證能力最弱。法院在認定原告是否提供了產生合理懷疑的初步證據時,對公司、其他股東和公司債權人的要求應當有所區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焉耆| 合阳县| 嘉善县| 比如县| 宝兴县| 乌鲁木齐市| 夏邑县| 象山县| 太和县| 麦盖提县| 吉木乃县| 霍城县| 台东县| 湘潭市| 师宗县| 开阳县| 右玉县| 安宁市| 敦煌市| 金乡县| 班戈县| 衡阳县| 遂溪县| 长宁县| 常德市| 七台河市| 舟山市| 六安市| 永和县| 海林市| 苏尼特右旗| 思南县| 万年县| 饶河县| 皋兰县| 什邡市| 诏安县| 子长县| 常山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