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17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699字
- 2019-11-15 21:00:40
7 存疑交通事故的認定
——張前峰訴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沛縣支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浙甬民二終字第439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張前峰
被告(上訴人):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沛縣支公司
【基本案情】
2014年4月24日13時30分許,張前峰在慈溪市龍山鎮某工地內作業時受傷,被送至慈溪市人民醫院急診,因病情嚴重被送至寧波市第六醫院住院治療,入院記錄載明入院時間為2014年4月24日17時27分,患者于入院5小時前不慎被重物砸傷右足,被診斷為右足第1、2趾嚴重擠壓傷,右足第1趾趾間關節脫位,右足皮膚挫裂傷。2015年4月25日8時許,蘇CG5087號重型專項作業車車主紀開華(亦為張前峰姑父)以交通事故為由分別向交警部門和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沛縣支公司(以下簡稱人壽保險公司)報案,紀開華陳述因辦理好入院手術后已是晚上,故等到第二天上班時間才報案。接到報案后,人壽保險公司未進行勘驗調查,龍山交警中隊通知肇事司機高先東(紀開華雇用的駕駛員)到中隊接受調查,高先東陳述在倒車時車右輪壓到了傷者的右腳。由于是第二天報案、現場無法確定其真實性等原因,交警部門未做現場勘查。后交警部門到醫院向張前峰做調查時,因張前峰已經轉院回老家,所以未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2014年4月28日,因張前峰要求,轉院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2醫院住院治療,入院記錄載明的病史為2014年4月24日,患者右足被機器擠壓致傷,后經手術治療后于同年6月26日出院。張前峰之傷共花費醫療費21408.83元。后肇事司機催促交警部門出具事故認定書,交警部門要求傷者(即張前峰)必須到場接受調查。2014年12月22日,張前峰和高先東一起到龍山中隊寫了一份當事人自述,龍山中隊根據高先東提供的證據照片和兩個當事人的自述,出具了道路交通證明一份,載明高先東駕駛重型專項作業車倒車時未確保安全,該行為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一方面原因,無證據證明張前峰有導致此次事故的違法行為。因無法確定當事人雙方事發時的精神狀態,故出具此事故證明。肇事車輛在被告人壽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商業三者險和不計免賠險等險種,本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間內。張前峰認為其因為肇事車輛駕駛員駕駛工程車時的重大過失受傷,本案系交通事故,屬于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則認為,當事人在事發后24小時才報警,而交警則在事發后8個月才出具證明,上述行為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且原告在醫院入院時陳述其被重物砸傷、被機器壓傷。綜上,原告受傷的事故不屬于保險事故,被告不予賠償。
【案件焦點】
本案是否屬于交通事故。
【法院裁判要旨】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事故發生在2014年4月24日13時30分左右,被保險人在次日8時許分別向交警部門和保險公司報案,未超過48小時內報案的規定,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后應派勘察人員到現場初步查勘是否屬于保險事故。雖然,寧波市第六醫院和解放軍第102醫院的入院記錄,分別記載原告系被重物砸傷、機器壓傷,原告解釋系病歷記載錯誤,可能是南北方口音的差別,其陳述的是軋傷。因入院記錄系醫院單方面所制作,客觀上存在筆誤的可能。原告提供的由慈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道路交通證明,雖系該交警大隊根據事故當事人的陳述所作出,但當事人的陳述屬于證據的一種,當事人在接受法院質詢時對事故發生經過的陳述無明顯漏洞,故在被告人壽保險公司未對涉案交通事故發生的事實提供反證據的情況下,對原告主張的交通事故發生事實予以認定。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六條、第三十五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被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沛縣支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賠償原告張前峰70087元,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
二、被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沛縣支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限額范圍內賠償原告張前峰16758.83元,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
三、駁回原告張前峰的其余訴訟請求。
人壽保險公司持原審答辯意見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相同的理由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本案處理的難點在于對入院記錄、事故證明和當事人陳述的證明力認定。前兩者是根據當事人的陳述在訴前形成的,后者是當事人庭審中的陳述。對此,存在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入院記錄是作為第三方的醫院根據受害人的陳述進行的記載,且系事發后第一時間的陳述,相當于當事人的自認,具有客觀性和較高證明力。交通事故證明系交警部門根據當事人的陳述所出具的,并未依職權進行現場勘驗,而車主即駕駛員的雇主系原告的姑父和肇事車輛的投保人,與原告和被告人壽保險公司之間均具有利害關系,不排除原告與車主和駕駛員相互串通的可能性,故交通事故證明的證明力實質上相當于當事人陳述,在無其他證據佐證的情況下,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綜上,原告受傷原因應以入院記錄為準,本案不宜認定為交通事故。
第二種觀點認為:入院記錄雖系第三方的醫院根據受害人的陳述進行的記載,但入院記錄系醫院單方制作,并未經受害人及其家屬簽字確認,兩個醫院的記載也不完全相同,考慮到原告、駕駛員及車主等人均系外地到寧波工作的外地人,不排除由于南北方口音差別導致病例記載有誤的可能性,且病例客觀上也可能存在筆誤。原告與車主系親戚關系,故其在第一時間內因救人未想到報案具有可能性,結合其到寧波第六醫院就診已經是17時27分,車主因辦理好入院手續后已是晚上,故第二天上班時間才報警也具有可能性;雖然交通事故證明系根據當事人的自述和提供的照片出具的,且交警部門未進行現場勘驗與當事人未在第一時間報警有關,但車主報案未超過48小時內報案的規定,交警部門和保險公司也并非不能進行現場勘驗或向事故發生地點的其他人進行調查事故原因,現因交警部門和保險公司自己怠于調查而否認當事人自述的效力,顯然依據不足。結合法院傳喚當事人詢問事故發生細節時并未發現明顯漏洞的事實,本案可以認定為交通事故。
兩種觀點分歧實質在于對當事人陳述的理解和認定,一、二審法院均持第二種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審法院均非常審慎地對待當事人陳述的證明力,均要求當事人本人到庭接受詢問,在事故所有當事人到庭時關于事故細節所作的陳述均無明顯漏洞時,方認定交通事故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如此審慎判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獲得賠償的權利,也在合理限度內排除了保險詐騙、虛假訴訟的可能。
編寫人: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 張小玲
-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實務
- 用證據說話:勞動爭議官司證據指導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新解讀(第四版)
- 法律英語證書(LEC)全國統一考試大綱
- 理性市場經濟與中國民間資本保護
- 環境保護行政執法全書(含處罰標準、訴訟流程、典型案例、請示答復)
- 白領女性生活法律顧問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4年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立案·管轄·證據·裁判(案例應用版)
- 民法精要:原理新述 · 真題精解 · 判例評析
- 我國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法律制度研究
- 脊柱損傷法醫臨床鑒定實務
- 中小企業融資實務:案例解析與法律風險防范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立案·管轄·證據·裁判(案例應用版)
- 婚姻家庭法及司法解釋新編(含請示答復及指導案例)(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