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注解與配套(2013年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764字
- 2019-11-08 20:13:50
第六條【集體協商機制】
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并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注解
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性組織。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根據《工會法》的規定,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必須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按照《勞動法》、《工會法》等法律規定,各級工會組織享有廣泛的權利,如在參與民主管理、集體合同和幫助、指導和監督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解除或者終止以及監督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落實和解決勞動爭議等。這些權利行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職工的合同權益。因此,工會的這些權利也是工會的職責。
集體協商機制是工會作為職工方代表與企業方就涉及職工權利的事項,為達到一致意見而建立的溝通和協商解決機制。《工會法》規定,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的勞動權益。集體協商的內容包括職工的民主管理;簽訂集體合同和監督集體合同的履行;涉及職工權利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企業職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保險福利、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職工培訓及職工文化體育生活;勞動爭議的預防和處理以及雙方認為需要協商的其他事項。企業工會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上述事項進行平等協商,經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的,工會一方應當向職工傳達,要求職工遵守執行;企業方也應當按照協商結果執行。
配套
《勞動法》第7、30、88條;《公司法》第18條;《工會法》第20條;《安全生產法》第7、52條
[1]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