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篇論文的作用
- 諸天最強黑科技
- 半片紅葉
- 2035字
- 2019-11-02 11:29:34
“小趙呀,你的論文我看了,寫得很不錯,你是打算發表嗎?”劉開山在電話里問道。
“有這個打算,不過,我想聽聽老師的意見。”
“發表當然很好,這樣有助于你以后的職稱,但是,我看你的論文更加側重于商業應用,你是想利用它來賺錢對嗎?”劉開山語氣平和的說道。
“是的老師,我認為,一項研究如果不能商業化,那么,這項發明的意義就不是很大,特別是咱們做的這些工作。”趙耀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恩,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可以給你兩個建議,一,發表在國內的期刊上,這樣足夠用來評職稱的積累了,同時可以作為一個敲門磚,試探一下那些企業比較感興趣,二,發表在國際刊物上,不過,這個周期會比較長,到時候可能會被國外的一些企業看中,這樣的話,你可能會受到一些打壓。”劉開山分析著其中的利弊。
聽了劉開山的分析,趙耀整個人沉默了,之前只考慮錢的問題了,忽略了現實的一些情況,雖然國際期刊的名氣更大,但是,受到的關注也會更廣泛,如果不留神的話,會被國外的一些大鱷盯上,那樣的話就有些不好辦了。
“其實,國內的一些企業也是不錯的,不過,需要有一些樣品,這樣的話在談判的過程之中你才能掌握主動,如果你需要的話,實驗室我給你留著。”劉開山見趙耀沒說話于是說道。
“老師,我明白了,這個問題我會好好考慮的,明天我就去實驗室那里開始研究,至于論文的事情,我感覺,還是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吧,這樣的話,我們的機會更大一點,到時候談判可以多對比一下。”趙耀猶豫了一下說道。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地球的資源在枯竭,特別是石油資源,因此,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廣電動轎車的項目,而如果誰掌握了更先進的技術,那么,在未來可以掌握更多的市場。
趙耀相信,自己的這片論文發出去之后,肯定會讓全世界的汽車企業為之瘋狂,到時候可以貨比三家,而且,趙耀不相信國家會讓他吃虧。
“小趙呀,你的論文已經確定發表日期了,將在下一期科學雜志發表,另外,你的專利已經審批通過了,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你那里沒有問題吧?”劉開山帶著幾分興奮打來了電話。
“放心吧,老師,我這里已經有了眉目,半個月之后保準叫那些汽車行業的大佬們大吃一驚。”趙耀說著就看了一眼試驗臺上的東西,這才是他的資本。
“那我就放心了,好了,我就不打擾你了,抓緊時間完成你的研究。”劉開山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又過了一周的時間,趙耀的設計終于完成了,不但使用了自己新研究的材料,同時還將電機樣品做了出來,只不過,需要看看接下來的實驗數據了。
“啪!”趙耀按下了開關。
發動機瞬間啟動,機器發出嗡名聲,而各種儀器上的數字也開始出現了變化。
“動力較相同功率電機增加了7.3%,電力消耗暫時看不出來,轉子穩定運行,短時間之內還看不出什么,需要繼續觀察,散熱設施運轉正常,電機暫時保持常溫,沒有明顯變化……”趙耀看著各種儀器上的數據開始記錄實驗數據,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料,對于接下來的改進非常有幫助。
又過了一周的時間,趙耀的論文終于發表了,一瞬間在行業內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如果這套理論成立的話,那么,可以給現有的電動轎車市場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如果誰能掌握了這些技術,恐怕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在巨大的市場上站住腳跟。
“你好,趙先生,我是長城汽車董事長助理張春蘭,我們在科學雜志上看到了您關于《關于電機材料改進方案》的論文,對此我們希望能夠和趙先生進行合作。”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女人的聲音。
“現在是暑假期間,正好學校沒有什么事情,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過來,我這里還有一些研究沒有完成,就先掛了。”趙耀眼睛一轉說道。
“那么,我們明天過去可以嗎,直接去學校還是到哪里呢?”張春蘭說道。
“直接來學校吧,到了之后給我打電話,這兩天打電話的人太多了,我記不住。”趙耀說道。
“好的,我們盡快趕過去。”張春蘭說道。
趙耀搖搖頭掛斷了電話,這已經是今天不知道多少個電話了,不過,這也是國內的第一個電話,也讓趙耀欣慰不少。
“怎么樣,小趙,被這些大企業追著跑是不是很開心?”劉開山笑呵呵的看著趙耀說道。
“還好吧,這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不過,恐怕接下來幾天的時間里,我要忙了。”趙耀也是笑了笑說道。
“是呀,接下來恐怕這些家伙們會帶著大把的鈔票過來,說實話,如果不是我已經到了這個歲數了,恐怕我也會眼饞嘍。”劉開山深感贊同的說道。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項目可是價值連城呀,上邊找到我,希望能夠把這個項目留在國內,到時候國家會給你一些優惠政策。”劉開山說道。
“我也希望留在國內,可是,如果國內的這些廠商不上心的話,那么,我也沒有辦法,總不能讓我餓著肚子搞研究吧?”趙耀聳聳肩說道。
“是呀,我們這些搞科研的人,總是需要吃飯的,這些商用項目,還是要看誰家出錢多了,如果國內的這些廠商真的不上心,那么,活該他們以后高價從國外引進。”劉開山對于趙耀的話還是非常認同的。
這年頭,不管是什么都在漲價,如果沒有足夠的收益,有沒有國家的撥款,搞科研的科研人員恐怕就真的要餓肚子了,而現在的情況就是,除了一些國家扶持的項目之外,很多項目都是沒有撥款的,私人研究完全就是要看市場的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