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有想法的公子棄疾

  • 吾國有秦
  • 寡人可不乖
  • 3009字
  • 2020-04-08 16:38:41

揚州四川郡,治所沛縣。

刺史蒙毅剛一上任就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由于官吏瞞報、虛報,導致蒙毅至沛縣時,四川郡南部已然為陳涉叛軍所有。

與圖前,蒙毅長久佇立,眉頭緊鎖。

“刺史。”長史周其羽在侍者的帶領下,進入居室,作揖行禮道。

看著眼前同為姬氏的洛陽心腹,蒙毅開口道:“四川郡叛軍之勢,長史以為該如何?”

到任幾日里,身為一州長史,周其羽也反復在思考著對應之策,見蒙毅考問,他步行至與圖前,說道:“羽以為,刺史當集沛、戚、留、傅陽四縣之兵卒,移治彭城縣,南依泗水,西屏谷水而筑,切斷陳涉叛軍北上取地;以東海郡軍駐下相縣,構筑取慮、僮、徐三縣防御,自東圍剿叛軍;以九江郡軍守淮水,以騎郎搶占垓下,自南圍之,另至書碭郡守,請其務必死守睢陽縣,拖住陳涉于城下,至書陳郡守,請其移兵城父縣,斷其后路,四面而圍,陳涉不攻自破矣!”

蒙毅沉默,不置可否。

凝視與圖良久,他才開口道:“陳涉軍自蘄縣起事,不過數日既以下五縣,兵峰向西而去,長史以為他必攻睢陽?”

“然也。”周其羽肯定道,五縣以下,叛軍已然對睢陽呈合圍之勢,我部當......”

“不。”蒙毅搖了搖頭,一指與圖肯定道:“睢陽高城深池,非一戰而能下,陳涉之兵,多為新卒,不可久戰,故吾以為陳涉所取之地必然為陳縣!”

“陳縣?”周其羽不解,舍近而求遠可是兵家大忌,陳涉沒有理由不知道吧?

“陳縣為故荊之都,荊人起事,必然復都。”蒙毅悠悠地說道:“況且,于陳涉而言無有遠近之別。”

“為何?”

“荊地之民皆背秦也。”蒙毅闔目嘆息道:“賊人如燎原之勢取五縣之地,而不靡費一兵一卒也,非開城納降,既殺其令而迎,長史所言調諸郡之兵,怕是兵未至,而諸郡以反,吾等圍陳涉,而反軍圍吾也。”

“這......”周其羽訥言,一時語竭。

“吾移治彭城。”蒙毅思慮道:“依泗谷二川而筑營,東海郡、九江郡各守其地,至書左將軍,煩請其移兵相縣,構筑虞、栗、碭、芒四縣之地,全力南下陳郡絞殺陳涉。”

“另,吾有書上陛前。”說著,蒙毅步回案幾前,拿起一卷竹牘遞給周其羽道:“陳涉之叛,非往昔六國,僅剿無用,當同撫之。”

周其羽接過竹牘,細細地看了遍,隨著觀看時間,眉頭越皺越深,罷了,失色開口道:“刺史不可,此事非吾等可能承擔,若......”

“陛下用吾守一州之地,為臣下當查遺補缺,諫言所想,是故,不失為臣。”

蒙毅負手背身,態度堅決。

周其羽見狀,知不可再勸,便以書刀篆刻名于其上,同蒙毅聯名。

蒙毅上書所言,其一,法令嚴苛,而東方舊民不適不從不認,故而方有陳涉戍卒舉兵,各縣贏糧而景從,若不加以調整對東方的政策,一味以兵平叛,只會使各地皆反,使朝廷陷入被動。

其二,停止征發徭役,今之天下,閭左聚而閭左反,戍卒集則戍卒亂,并遣上諭而安撫各郡,公平法度使民無分秦人楚人齊人晉人,皆為黔首,使民愛敬。

其三,速以調兵鎮壓陳涉,不可等閑而視,坐觀其大,使六國之民不敢心生他念。

蒙毅的上書與大澤鄉起事的公文一前一后送至關中,軍情警急,日夜兼程。

秦胡亥暫時還沒有收到來自東方的消息,和羋南徹夜長談后,他一直也在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事,竟發覺毫無計劃可言,往往心有所想,便有所行,肆意而無遠謀。

咸陽宮,宣室。

秦胡亥一身燕居之服,正伏案而書寫計劃。

停停寫寫之時,殿外的喧鬧之聲讓秦胡亥好生煩躁,他惱怒之下,將一卷書牘狠狠擲于地,怒聲道:“景夫!給寡人滾進來!是何人在外喧嘩!”

皇帝的暴怒讓景夫忙小跑而入匍匐在地,口稱請罪,然而卻有一人大咧咧地闊步同入,至景夫身側之時還不忘揶揄一句道:“中書謁者令,吾之前講什么來著,若不傳稟,受罪之人還是汝,汝看,不就這樣嗎?”

來者并不是旁人,正是剛剛被秦胡亥敕封為廬江王的秦始皇次子公子棄疾。

“阿兄有事?”秦胡亥疑慮,他和這個二兄并不熟悉,記憶中除了一些宮中大宴之時,都不曾私下見過。

公子棄疾不言,他坐下下首,目光隨意地四處打量著屋中陳設。

見狀,秦胡亥示意景夫退下,緊守殿門。

待礙眼之人離開后,公子棄疾開口了。

“?晉。”公子棄疾湊近道:“阿兄為廬江王?”

“是。”秦胡亥不咸不淡地回答道,自從魂穿以來,除先君始皇帝外,可從未有誰再叫過自己的表字,就連長公子扶蘇見了自己也得規規矩矩地喊一聲“陛下”,這二兄真是太過于放肆了。

秦胡亥漸漸陰沉的臉色,公子棄疾卻毫不在意,他繼續自顧自地說道:“廬江郡,為故荊之地,其民多為蠻夷之后,非中國之裔,斷發文身,不知禮,不守道。”

“阿兄說的是殷商?或是周上公時?”秦胡亥打斷公子棄疾的話,譏諷道:“怕阿兄看來,江左皆茹毛飲血之民吧?”

“非也。”公子棄疾也不尷尬,他抿了抿嘴唇繼續說道:“既然?晉不喜聽古,那阿兄就直言不諱了。”

“請便!”

“阿兄以為,秦之法不適廬江之民!”

“啪!”

秦胡亥聞言驚的使書刀落地,他瞪大眼睛看著眼前的公子棄疾,滿是疑惑地問道:“阿兄何出此言?”

“?晉莫驚。”公子棄疾說道:“自詔書下,敕封阿兄為廬江王后,這幾日阿兄便去找老太史,翻閱故荊所書載,已詳實了解廬江之民。”

“阿兄請言。”能得出如此駭人聽聞的結論,秦胡亥也不由得刮目相看,他饒有興致地看著公子棄疾說道:“胡亥洗耳恭聽。”

“商君使秦法。”公子棄疾解釋道:“以耕戰為基,加以賞錢爵土地,民無需自謀其食,自可安居樂業,然,荊人不同,荊人多為據山野而居,無秦人耕織習俗,百業之中,全憑喜好而自擇之,是故荊王以羈縻而治其民,荊國有封君萬千,分而治之,非羋氏領民,民擁王室而納賦,戰時而聚兵為王而戰,賞罰皆陣前而定,是所以荊人矯健捷勇而不可久戰。”

“阿兄以為,若治廬江,不可急而躁之,施以秦法加之荊人之身,此不妥,一當如昔日荊王羈縻而治,從秦者,賜田以耕,未從秦者放任自流,一如侍荊君而侍秦君即可。”

公子棄疾的話讓秦胡亥新奇不已,這不就是一國兩制嗎?只要擁護一個皇帝一個王朝的統治,給荊人以足夠的時間過度,喜歡秦制的國家歡迎,給土地給房屋,不喜歡的也可以按照原有的生活繼續,只要聽從領導就好。

上下打量著公子棄疾,秦胡亥神采奕奕地問道:“阿兄可知二十一世紀?”

“二十一世紀?”公子棄疾搖頭,這是什么?聞所未聞,難不成是某些古籍所記載的嗎?

“不知啊。”秦胡亥不死心,他問道:“既阿兄不知,又緣何得出一國兩制之法?”

“一國兩制?”公子棄疾聽罷贊道:“善,如此稱呼妥當貼切,當浮一大白。”

“阿兄。”秦胡亥敲了敲案幾,頗為不悅地說道:“阿兄尚未復胡亥之問。”

“這有何難。”公子棄疾笑道:“?晉知書不多矣!”

“阿兄何意?”秦胡亥不解,問道。

“昔者,我祖獻公苦于秦之舊制使國弱民疲,欲行新政國策,然,雍都老世族勢大,竭力反對,使新政難以為繼,故而獻公東遷,以櫟陽為都,此后,櫟陽為新政,而雍都為舊制,喜新政者居東,厭者居西,阿兄之言,不過如此。”

秦胡亥聽罷了然,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他苦思冥想許久居然都忘了一國兩制的事,楚人絕大多數底層黔首對于秦國統治還是楚國統治并無太多意見,只不過是被突如其來的律法、貨幣、文字等大變化而措手不及難以接受,畢竟使用了幾百年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摒棄的。

始皇帝是歷史的前瞻者,他以武力威逼天下,是破碎的九州之地凝為一團,然而他卻忽視歷史的主要承載者們,那些因黑巾裹頭而被稱之為黔首的底層民眾的感受,如果說陳涉、項籍、諸田等反秦是為了復國大業,那么贏糧而景從的民眾們只不過是想推翻秦朝,回到過去的生活而已。

自高皇帝行黃老,與民休息,不加以強迫,是故,戰國之民再無一次行復國之舉,或漢或楚或秦或趙或魏,于黔首而言不過統治者的游戲罷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池州市| 黄陵县| 白银市| 年辖:市辖区| 五寨县| 桃江县| 宜兴市| 郓城县| 浑源县| 永宁县| 达拉特旗| 临城县| 屯门区| 南川市| 新余市| 曲阳县| 镇安县| 卓资县| 轮台县| 句容市| 荆州市| 合江县| 嵊州市| 桃江县| 潮州市| 廉江市| 昆山市| 沈阳市| 苗栗县| 沙坪坝区| 寻乌县| 德令哈市| 巨野县| 阳新县| 伊春市| 平和县| 定安县| 绍兴县| 贵阳市| 潞西市|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