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勝鬘經(jīng)

勝鬘經(jīng)序[1]

釋慧觀作

《勝鬘經(jīng)》者,蓋方廣[2]之要略,超升之洪軌。欲其為教也,創(chuàng)基覆簣[3]而云峰已構(gòu),沖想一興而淵悟載豁,言踰常訓(xùn),旨越舊篇。故發(fā)心希圣而神儀曜靈,歸無別章而嘆德斯備,誠感聲發(fā)而尊號響集;然后勒心切戒,曠志僧那,善攝靡遺,大乘斯御;馳輪幽轍,長驅(qū)永路,期運(yùn)克終,誕登玄極。玄極無二,故萬流歸一。故曰三乘皆入一乘,所謂究竟第一義乘。“一”誠無辯而義有區(qū)分,名由義生,故稱謂屢轉(zhuǎn)。三五之興,蓋由此也。爾其奧也,窮無始之前以明解惑之本,究來際之末[4]挹泥洹之妙。文寡義豐,彌綸群籍,宇宙不足以擬其廣,太虛不能以議其量。淵兮其不可測也,廓兮其不可極也!將求本際之源、追反流之極者,必至于此焉。

[校注]

[1] 選自《出三藏記集》卷9(CBETA, T55, No. 2145, p. 67)。
據(jù)說《勝鬘經(jīng)》有三個譯本,慧觀所作的序、吉藏所作的《勝鬘寶窟》所據(jù)為求那跋陀羅譯本。唐武后時,菩提留志三藏所譯《大寶積經(jīng)》第四十八會,名《勝鬘夫人會》,為此經(jīng)異譯。據(jù)說東晉安帝時,曇無讖三藏曾譯《勝鬘經(jīng)》,名為《勝鬘師子吼一乘方便經(jīng)》,已經(jīng)失傳。
釋慧觀,俗姓崔,清河人。十歲時就以知識淵博、見解精辟馳名。弱冠之年(20歲)出家,四處游方、學(xué)習(xí)佛法。后來師事慧遠(yuǎn)法師。聽聞鳩摩羅什入關(guān)的消息后,北上投入門下。當(dāng)時人稱贊:“通情則生(道生)、融(道融)為上首,精難則觀(慧觀)、肇(僧肇)第一。”他著的《法華宗要》受到羅什高度稱贊,并要求他在江漢之間弘通。羅什去世后荊州將司馬休之為他建立高悝寺,使佛法大弘于荊楚。后來回到京都,駐錫道場寺。七十一歲圓寂。傳世著作頗多。

[2] 方廣,《勝鬘寶窟》中說:“方廣者是大乘經(jīng)之通名也。……理正為方,文富為廣。又一乘無德不包曰廣,離于偏稱方。古注云:真解無偏為方,理包無限稱廣也。”

[3] 簣,kuì,盛土的筐子。“創(chuàng)基覆簣而云峰已構(gòu)”,意思猶如“才一發(fā)心即成菩提”,表示教義圓滿。下一句意思相似。

[4] 疑此處脫落“而”字。

[釋評]

從“發(fā)心希圣”到這里,是對經(jīng)文各章(尤其是前五章)內(nèi)容的概括;以下是贊嘆;后面一段敘述譯經(jīng)情況。從這一句話來看,慧觀和吉藏一樣,都把“一乘”判為《勝鬘經(jīng)》的主題。他們可以作為三論宗推崇“一乘”的代表。《續(xù)高僧傳》中說慧可在達(dá)摩處“從學(xué)六載,精究一乘”,可見禪宗對“一乘”的推崇。其他,天臺、華嚴(yán)、慈恩各宗推崇“一乘”,各有文證,不煩列舉。

司徒彭城王,殖根遐劫,龍現(xiàn)茲生,依跡上臺,協(xié)贊皇極,而神澄世表,志光玄猷。聞斯幽典,誠期愈曠。凡厥道俗,莫不響悅。請外國沙門求那跋陀羅[1],手執(zhí)正本,口宣梵音,山居苦節(jié),通悟息心。釋寶云[2]譯為宋語,德行諸僧慧嚴(yán)[3]等一百余人,考音詳義,以定厥文。大宋元嘉十三年,歲次玄枵,八月十四日,初轉(zhuǎn)梵輪,訖于月終。公乃廣寫云布,以澤未洽。將興后世,同往高會道場。故略敘法要,以染同慕之懷云爾。

[校注]

[1] 求那跋陀羅(功德賢),中印度人,受尊為“天竺三藏”。他經(jīng)錫蘭、廣州而來到華夏,劉宋元嘉年間于今江蘇丹陽翻譯了《勝鬘經(jīng)》。

[2] 寶云,西涼州人,晉隆安初年,遠(yuǎn)游西域,與法顯、智嚴(yán)前后相隨。他對天竺諸國所有的靈異、音字詁訓(xùn),無不了解。回長安后,隨禪師佛馱跋陀羅修習(xí)禪道。后住道場寺譯經(jīng)。見梁僧佑《高僧傳》。

[3] 慧嚴(yán),姓范,豫州人。博曉詩書,十六歲出家,精煉佛理。后來跟隨鳩摩羅什受學(xué)。宋高祖很敬重他,文帝因他而確立對佛教的信心。他與慧觀、謝靈運(yùn)等為《大涅槃經(jīng)》加了品目,改了文過于質(zhì)的地方。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卒于東安寺,壽八十一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川市| 五寨县| 鸡西市| 桐庐县| 新化县| 梓潼县| 兴安县| 万安县| 铁力市| 淮南市| 轮台县| 乃东县| 瑞丽市| 萍乡市| 都安| 镇雄县| 禹州市| 开鲁县| 潼南县| 洛宁县| 儋州市| 若羌县| 双辽市| 东兴市| 竹北市| 惠安县| 互助| 徐闻县| 武宁县| 改则县| 太湖县| 丹寨县| 高陵县| 卢氏县| 北碚区| 波密县| 谢通门县| 安达市| 九江市| 合川市|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