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涼州暗流(1)
- 三國暗衛
- 江若虛
- 2026字
- 2019-11-10 15:37:51
胡家村的土墻矮院里。雪地里兩人相向而立,他們身上冒著白氣,額頭鼻尖上有汗水沁出。顯然剛剛經歷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斗。
“行了,到此為止吧。”旁觀的女子勸道。她坐在臺階上,環抱著一只白虎。白虎呲牙咧嘴,若不是女子不斷安撫,早就沖上去撲咬了。
女子身后留有短胡茬的年輕男子也開口規勸:“曄主,大家同為暗衛之人,切磋武藝應當點到為止,你們二人勢均力敵,再打下去只怕會傷了和氣。”
這四人正是陳末、竇輔、李影與蒯越。
竇輔在比斗中一直落于下風,被陳末死死壓制,十招之內吃了數個暗虧。明眼人看得出來,繼續打下去竇輔只能自取其辱,因此蒯越是給他一個臺階下。
可竇輔不甘心,他對自己的身手非常自信。自從他修習《破武》以來,單打獨斗還未輸過。
這門叫做《破武》的武技出自南陽文氏。竇輔的養父胡騰在桓帝巡狩南陽時任護駕從事,那時候便與南陽文氏交好。因此竇輔自小得以師從文氏。
《破武》如其名,破其武技,摧枯拉朽,是一門破招的絕學。更厲害的是,《破武》不受手中兵刃所限,從劍便是破武劍,從刀便是破武刀,從拳便是破武拳。
荊州江湖人常言:“荊州七劍,蔡氏盾劍,無隙壁壘。唯文氏破劍,天克之。”意思是荊州蔡氏的劍法善于防御,像沒有縫隙的壁壘一樣難以突破,唯有文氏的破武劍能夠克制它。
可是,陳末的《猛虎七殺拳》是由《馬氏勁拳》加上現代搏擊技巧融合而成,招式中規中矩卻又別出心裁。竇輔每每抓到關鍵,將要破招之時,陳末拳鋒陡然一轉,重新變得不可琢磨。
李影明白竇輔身為暗衛之曄,敗于影部眾的普通一員,即便給他臺階,也未必肯下,說道:“陳末過來管管你的雪神。”
陳末氣也出了,威也立了,明白做人留一線的道理,把竇輔逼急也不好,畢竟大家是同僚,今后說不定還要合作。他看了一眼白虎雪神,只見后者正惡狠狠地盯著竇輔,心中不由一暖。
陳末一拱手。“多謝曄主賜教。”
竇輔冷哼一聲。“陳公子身手了得,日后必成大器。”
李影見二人和解,放開懷中的雪神。雪神低吼一聲,兩步一躍直撲竇輔。竇輔一驚,連忙后退,舉臂招架。陳末伸出猿臂一攬,在空中截住雪神,將它抱入懷中。
“雪神乖,自己人,放輕松點。”
竇輔又吃了一癟,臉色一黑,撇下陳末走向李影。
“影主,我們在這里耽擱得夠久了,還是要盡快處理涼州的事。”
“好,”李影頷首,她拍拍手起身,“陳末收拾行裝,準備前往涼州。”
竇輔一愣,失聲道:“你要帶他去涼州!”
涼州之行是他與李影感情升溫的最佳時期,出發前李儒就有所暗示。若是帶上陳末,氣氛就全然不同了。
“不然呢,”李影說道,“況且涼州的情報是我們影部眾西出玉門關,冒著生命危險得來的,陳末也有功勞。”
竇輔說道:“這和功勞與否有什么關系?再說了,陳末小半年沒回暗衛,現在不該先回去進行忠誠甄別嗎?”
“陳末是我的下屬,歸我節制,不勞曄主關心。”李影說道,“還有消息是我們影部眾得來的,本就應該由我們處理,你們曄部眾是橫插一腳。希望曄主能明白主次關系。”
竇輔心想,若不是我向李儒求情,你還在被禁足呢,怎么能參與這次涼州的任務,到底是誰不明白主次關系?
“消息是你們李統領主動用來示好岑統領的,為此岑統領這兩個月又幫你們影部眾招了不少人呢。”
“統領之間的事我管不著。”李影的聲音中帶著一股怒氣。
暗衛設立影、曄二部眾的初衷是希望兩者能夠陰陽相生,相輔相成。事實卻恰恰相反,二部眾明爭暗斗,內耗嚴重。
蒯越是暗衛中為數不多主張“二部眾齊心”的人,見兩位主事人有爭吵的跡象,出言解圍。“涼州那邊情況不明,萬一事態復雜,暗衛留守在那邊的人手未必夠用。到時候,多一個人就是多一份力量。我建議讓陳兄與我們同往。”
竇輔心中明白,李影認定了的事,多說無益,于是借坡下驢:“還是異度兄考慮周到,那就這么辦。”
午后,眾人策馬出了胡家村。路上遇見一波波田獵的人群。現在正值臘月中旬,臘,獵也,是獵祭的月份。再過半月便是正旦,一歲之首,人們拜神祭祖,家人團聚。而這個重要的日子,陳末四人注定要在路途奔波中度過了。
陳末覺得上天待他不薄,在光和四年的最后半個月,把李影送到身旁。遺憾的是班化不能同行,但俗話說世事難兩全,人要知足常樂,想到這里不由開心地笑了。
李影看到陳末面露笑意,不知為何心中亦覺得莫名的欣喜,她輕皺瓊鼻,吸了一口寒氣,感到分外沁心。
此時最難受的莫過于竇輔,本來這趟涼州行是不急于在歲末的。他為了與李影度過一個難忘的新年,彰顯出一副愿為暗衛做出犧牲與妥協的姿態,向暗衛統領提議年前出發。他的私心與沖動沒能幫到自己,反而成全了陳末。
竇輔有些后悔,本來這個時候應該回到荊州,與養父胡騰一家團聚。
當年大將軍竇武剪除宦閹事敗,閹賊曹節、王甫誅殺竇氏一門。胡騰冒死救出孩童的他,撫養十多年視若己出。現在他卻為一己私心,不能在一歲之首給胡父敬酒祝安,他為自己的不孝感到羞愧。
陳末、李影是喜,竇輔是悲。墜在隊伍最后面的蒯越則是不悲不喜。
蒯越認為這一切都是身為暗衛該履行的職責,就像“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一種操守。家中長輩知道他有這樣一份堅守,相信不會怪他歲除不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