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選擇你的口頭禪。
一個清廉正直的人死了,身后蕭條,你會聽見有人說:“可憐!”上級要來視察,下級兢兢業業地加班準備,你會聽見有人說:“可憐!”諸如此類。
“可憐”是一個古老的詞匯,在我們祖父一代,沒有今天這樣的用法,他們用這兩個字對感染了重癥的嬰兒、在饑荒中呻吟的災民、誤入歧途執迷不醒的親友表示感傷與同情。至于謹慎服從、為了價值拋卻價格,那一類事跟這兩個字扯不上關系。如果有誰膽敢把“可憐”加在忠臣孝子節婦義仆頭上,老一輩的人會提出警告:“你這樣說話是要遭雷劈的!”
現在,不知怎么,這兩個字的用法變了。它表示輕蔑與不屑。這樣說話的人往往在社會上略有成就,自命不凡,處處要表示他不是池中之物,表示他是役人而非役于人,從這里找到最有效、最簡便的表達方式。他完全忽略了那些為理想受苦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可憐”!別小看了這兩個字,它是在散布某種觀念,醞釀某種風氣,搖撼某種標準。它像硫酸水一樣,點點滴滴,把某些東西滴穿、蝕盡。由這兩個字用法的改變,你可以覺察現代社會確已人心不古。
現代人注重人身尊嚴,“可憐”二字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即使把它加在一個肢體殘缺的乞丐身上,也會造成某種傷害。憐憫之情只宜形諸眉宇,若要再進一步,應該是援助的行為??匆娏藙e人的不幸,就激起自己的驕傲和優越感,那是多幼稚的反應!倘若那人的不幸是由他的優點造成,誰有資格可憐他?大廈上層的磚瓦有資格“可憐”基層的磐石嗎?